王永志
【摘 要】當前,體育課程改革運動正在全面實施與發展,促使著一系列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方法等教學因素的產生。而在高校的實際教學中,據調查體育教師仍過多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也不符合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由于教學方法的滯后問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如何創新,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主要受到六個方面的影響,本文對這些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闡釋和分析。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方法 創新 因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88
體育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服務的,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緊密聯系等,這些共識的取得,為我們進一步探討體育教學方法奠定了基礎,為廣大體育教師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奠定了基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主要受到以下六個方面的影響。
一、體育教學思想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體育教學方法根源于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有什么樣的體育教學思想就會產生出什么樣的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總是與體育教學思想的發展同步進行的。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取決于人們對方法理論的了解程度,而且還取決于人們業已形成的教學指導思想及其科學性。如果我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片面的,那么無論我們采用多么先進的教學方法,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過于注重對運動技術的系統講解與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需要和個性發展。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只是圍繞完成運動技術的掌握這一單一的教學目標而選擇體育教學方法,則無視學生主體的實際需求和感受。長此以往,學生不但不能夠良好的掌握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還會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產生厭煩的情緒,形成喜歡體育運動卻不喜歡上體育課這樣一個極為尷尬的局面。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學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就需要迫使我們關注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廣大體育教師要深入了解“健康第一”這一指導思想的內涵,全面理解“健康”的含義。這并不是要求教學中忽視運動技術的傳授,也不是什么都依著學生,放任學生的發展,而是要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兼顧學生身體、心理、道德、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的發展,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創新,摸索出更多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且從體育課中體會到快樂,慢慢喜歡上體育課,渴盼上體育課。
二、教學理論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任何一種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符合體育教學的規律和原則,要以體育教學基礎理論為依據。如針對人的認知規律,人們總結出了“發現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和“重復教學法”,根據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人們研究出了“完整、分解教學法”、“遞進分段教學法”,結合人體機能活動能力的適應性規律和人體機能能力的變化規律,人們又研究出了“連續重復教學法”和“間歇重復教學法”。
三、教師自身創新素質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教學方法的創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課程設置的改革、教學內容的更新、現代化視聽手段的運用都與其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教師本身的素養。體育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學方法的實施者,其主導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貫穿始終。教師素質是教學過程中的隱性教育因素,通過其授課方式思維品質、教學技能、個性特長、教學風格特征、組織能力以及教學控制能力等方面來表達。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和創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為此體育教師要努力實現自身素質的創新和提高。教師在創新和選擇教學方法時,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創造出與自己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當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應注意了解自己,善于發現、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豐富和改造現有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切不可盲目效法他人。
四、體育教學內容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體育教學內容繁多,性質各異,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性質的教材對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對學生身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高校中隨著許多新興體育項目的推廣,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也慢慢被引進大學生的體育課堂,有的體育教學方法在不同的項目之間可以通用,但每一種項目也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因此,新的教學內容必將會促進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
五、器材設施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創新實踐表明,體育教學器材設施的創新,必將引起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而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反過來又會促進體育器材設施的改善。河南省某市一中體育組為培養學生的籃球活動能力和興趣,將籃板的高度進行了調整,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基礎的男女學生的學習需求,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又如四川省某市體育老師創新的“套筒練習法”就較好的解決了體操單杠教學中的“后倒掛膝上”,“騎撐前回環”等技術難度較大的學習問題。因而,依據高校開課情況,高校應該配置應有的體育教學器材設施,高校體育教師也理應注重開發隱形的體育教學條件與設施,積極的配合先進教學方法的實施。
六、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對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影響
學校要為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要倡導平等、民主、競爭與創新的輿論導向,以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和熱情,只有在民主、愉悅、向上的氛圍下,教師的創新熱情才會高漲,才會具有創新的渴望和勇氣。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如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以及創新活動的實踐能力等。學校創新環境與教師的創新素質是從事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二個方面,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顧城,朱鵬屏.高校體育教學實施健康教育的對策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04).
[2]葉蓁.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教學[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14(02).
[3]易剛,孫穎.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目標設定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
[4]田榮和.高校體育教學發展趨勢探析[J].遼寧教育研究.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