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艷
【摘 要】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應放在首要地位。化學教學對解決這一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使高中化學教學也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多元智能型和發展型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采用和挖掘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方法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30
現階段,我國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的發展,大力推進我國教育事業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目的也發生了改變。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不再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理論知識,從容地應對高考,而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化學素質和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但是,目前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卻難以實現這一目的,因而使得高中化學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改進高中化學教學方式,以加強高中化學教學效果。
一、教學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課改的深入,推動了各科目的教學改進,高中化學也不例外。高中化學教師創新教學方式,順應了當前教育的新模式,滿足了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只有在高中化學教學方法上尋求突破,才能有效地開展化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動性,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面對當下社會要求的綜合素質高、實用性強的應用型人才,高中化學的教學必須革新,創新教學方式,以培養能適應社會要求的人才。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進,能使高中化學的教學更具時代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對高中化學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方法以學生為中心
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多講習題,減少實驗,葚至不做實驗,其結果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論證。中等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在認真做好課本要求的學生必做實驗的前提下,大力加強學生選做實驗的容量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假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學習原電池知識后,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變成實際的應用。這樣就迫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設計實驗,去創新。還可以將一些實驗設計成探究式實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叫學生去做,這樣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科學實踐證明:化學實驗教學在完善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訓練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如何改進教學方法
1.高中化學教學方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階段高中化學的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使學生的化學學習過于被動,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而,在改進教學方式的時候,要著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閱讀,做好課前導入,督促學生進行課本預習,開展小組合作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以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采用啟發式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的教學要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因而,所選取的化學教學方法必須具有啟發性,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進行觀察,啟發學生根據所觀察的現象去發揮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思考,以求透過現象看本質;在進行授課時,要告知學生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自覺性,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將抽象的化學理論簡單化,引導學生掌握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加深對化學概念的認知。
3.化學教學方法要以教學目的為前提開展。
無論是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是圍繞教學目的而展開的,在選擇教學方式的時候,必須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滿足教訓內容的需求。例如,在講解氧氣的相關知識時,可采用觀察法進行,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來掌握氧氣的性質。在講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時,則可以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和讓學生動手訓練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的。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也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采用現代教學技術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黑板粉筆,幻燈投影片,這些手段簡便快捷,隨時可以按照課堂情況書寫內容,易學易用,經濟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現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現化學中的微觀問題,且容量小。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以電視、錄像、實物展示臺等現代媒體與計算機結合的多媒體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個別學習環境,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以便于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如“電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師用語言、掛圖均不易表達清楚,采用多媒體仿真技術模擬“電子云”,學生可以直觀地感覺到電子出現的“幾率”大小,從而理解“電子云”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現有機化學中一些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歷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以及化工生產過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均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給學生,以彌補其缺乏的感性認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講解化學計算題時,利用計算機的存貯功能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加強了學生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創新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是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慧英,淺談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學苑教育》,2014年第5期.
[2]蒿獻偉,淺談高中化學教學方法,《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