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宗平
摘 要:該文通過對2012-2013連續2a參加全省晚秈水稻新品種(組合)區域試驗的4個新組合的產量比較和綜合性狀分析,鑒定了其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為篩選出適合安徽種植的晚秈水稻新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晚秈水稻;產量比較;性狀評析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48-03
安徽省是我國雙季水稻種植的北限,為了篩選出適合我省種植的晚秈水稻新品種(組合),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品種(組合)參加省區域試驗。近年來,安慶市農科所作為主要參試單位,承擔了全省水稻新品種(組合)區域試驗晚秈組匯總任務。根據2012-2013的試驗匯總資料,對表現較好的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產量和綜合性狀總結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兩優856(安徽藍田農業開發公司);龍兩優110(北京亙青種子公司);兩優585(國豪農業科技公司);新兩優611(安徽荃銀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協優92(ck)(安徽天禾種業公司)。
1.2 承擔單位 宣城市農科所,銅陵縣農技中心(試驗站),黃山市農科所,黟縣農科所,貴池區農技中心,安慶市農科所,桐城市農科所。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4m2,栽插密度,株行距13.3cm×20cm、16.7cm×16.7cm栽插密度,每穴1~4苗。肥水管理各參試點允許有差異,防蟲不防病,按省區試統一要求取樣、考種、測產。
1.4 氣象條件 2012-2013年,各參試點在雙季晚秈水稻生育期間的天氣情況整體比較正常,具體表現為雨量較常年偏少,光照充足,氣溫偏高。2013年個別試點在6月下旬秧苗期出現了連陰雨,2012年個別試點9月中旬出現較強降溫現象,但都對試驗影響不大。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宣城、銅陵、安慶、桐城、黃山、黟縣、貴池7個試驗點2a各小區平均產量列于表1,經方差分析,4個新晚秈新組合增產均極顯著,分別比對照協優92(ck)增產6.33%~11.90%。其中兩優856,2013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4.5kg/667m2,較對照增產10.24%;2012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0.2kg/667m2,較對照增產12.18%。兩優585,2013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8.2kg/667m2,較對照增產10.91%;2012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78.5kg/667m2,較對照增產9.96%。新兩優611,2013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603.0kg/667m2,較對照增產11.80%;2012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71.7kg/667m2,較對照增產8.67%。龍兩優110,2013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74.2kg/667m2,較對照增產6.47%;2012年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51.9kg/667m2,較對照增產6.28%。除龍兩優110在2012黃山點比對照減產5.72%,2013年銅陵點比對照減產1.82%外,其余參試組合兩年間均表現為7個點全增。
2.2 生育期 經2a 7個點的試驗統計,兩優856的全生育期為121.6d,兩優585的全生育期為117.7d,新兩優611的全生育期為119.3d,龍兩優110的全生育期為118.7d,協優92(ck)全生育期為120.1d。結果表明,除兩優856比對照生育期長1.5d外,其余品種均比對照生育期短。
2.3 經濟性狀 2012-2013各參驗點晚秈水稻新組合的經濟性狀考種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
2.3.1 最高分蘗苗 對照協優92(ck)最高分蘗苗為38.2萬/667m2,參試的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最高分蘗苗均比對照低,介于32.3~36.0萬/667m2。
2.3.2 成穗率 成穗率最高的為新兩優611達65.4%,兩優585成穗率與對照相近為62.0%,兩優856和龍兩優110成穗率均比對照低,分別為60.0%,60.4%。
2.3.3 穗粒數 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穗粒數均比對照高,新兩優611每穗總粒數達146.3粒,比對照多28.2粒,其余品種穗粒數在130.9~143.6粒。
2.3.4 結實率 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結實率均比對照高,新兩優611結實率達88.6%,其余品種結實率在81.9%~83.2%。
2.3.5 千粒重 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千粒重均比對照低,新兩優611千粒重最低只有23.8g,其余品種均在25g以上,介于25.0~26.2g。
2.3.6 株高 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株高均比對照高,最高的為兩優856達109.4cm,其余的在95.8~103.9cm。
2.4 抗性
2.4.1 對照協優92(ck)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中,葉瘟輕-中,穗頸瘟輕-中,稻曲病無-輕,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高感(HS-S2),稻曲病發病率為中抗(MR1-HR),病指為抗(R),感紋枯病(S2),感白葉枯病(S2),高抗條紋葉枯病(HR),抗倒伏性1~3級。
2.4.2 兩優856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輕,穗頸瘟無-中,稻曲病無-重,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白葉枯病為中抗(MR2-S1),稻曲病發病率為抗(R-S1),病指為抗(R-S1),紋枯病為感(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3級。
2.4.3 兩優585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輕,穗頸瘟無-輕,稻曲病無-中,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感(S1-MR1),白葉枯病為中抗(MR2-S1),稻曲病發病率為高抗(HR-MR2),病指為高抗(HR-S1),紋枯病為感(S1-HS),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endprint
2.4.4 新兩優611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輕,穗頸瘟無-中,稻曲病無-中,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白葉枯病為中抗(MR2),稻曲病發病率為抗(R-S1),病指為抗(R-S1),紋枯病為感(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4.5 龍兩優110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中,穗頸瘟無-輕,稻曲病無-輕,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S1),白葉枯病為感(S2),稻曲病發病率為高抗(HR-MR1),病指為高抗(HR-MR2),紋枯病為感(S2-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5 米質 經省種子總站米質檢測,新兩優611稻米品質2012年為1級,2013年為3級;龍兩優110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1級;兩優585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對照對照協優92(ck)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兩優856稻米品質2a檢測均為3級。
3 綜合評價
3.1 兩優856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2.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1.20%,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一;全生育期121.6d,較對照長1.5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7萬/667m2,成穗率60.0%,株高109.4㎝,穗長22.9㎝,每穗總粒數143.6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5.0g;高抗條葉枯病,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但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一般,2a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2 兩優585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8.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45%,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二;全生育期117.7d,較對照短2.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8萬/667m2,成穗率62.0%,株高95.8㎝,穗長21.3㎝,每穗總粒數130.9粒,結實率88.6%,千粒重26.2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較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3 新兩優611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7.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26%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三;全生育期119.3d,較對照短0.8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2.3萬/667m2,成穗率65.4%,株高102.4㎝,穗長21.1㎝,每穗總粒數146.3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3.8g;高抗條紋葉枯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較易感稻曲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參各試點評價好。
3.4 龍兩優110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63.1kg/667m2,較對照增產6.38%,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四;全生育期118.7d,比對照短1.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挺直,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中等,最高分蘗苗36.0萬/667m2,成穗率60.4%,株高103.9㎝,穗長22.4㎝, 每穗總粒數134.9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5.3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易感白葉枯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7個點產量均6增1減,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較好。
4 小結與討論
參試的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與對照協優92(ck)相比都具有產量高、米質好、抗性高的特點,但年度間和各參試點之間在產量、米質、抗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一定的波動性,由于各參試驗點的氣象條件、土壤條件、施肥管理水平不盡相同,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適應性、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王立濤.2007年優質中稻品種篩選試驗總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111-112.
[2]陸秀蘭.雜交中秈稻新品種組合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1):126-213
[3]孫曉莉.雜交水稻高產與質量分析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4):104-105.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2.4.4 新兩優611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輕,穗頸瘟無-中,稻曲病無-中,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白葉枯病為中抗(MR2),稻曲病發病率為抗(R-S1),病指為抗(R-S1),紋枯病為感(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4.5 龍兩優110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中,穗頸瘟無-輕,稻曲病無-輕,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S1),白葉枯病為感(S2),稻曲病發病率為高抗(HR-MR1),病指為高抗(HR-MR2),紋枯病為感(S2-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5 米質 經省種子總站米質檢測,新兩優611稻米品質2012年為1級,2013年為3級;龍兩優110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1級;兩優585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對照對照協優92(ck)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兩優856稻米品質2a檢測均為3級。
3 綜合評價
3.1 兩優856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2.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1.20%,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一;全生育期121.6d,較對照長1.5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7萬/667m2,成穗率60.0%,株高109.4㎝,穗長22.9㎝,每穗總粒數143.6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5.0g;高抗條葉枯病,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但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一般,2a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2 兩優585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8.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45%,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二;全生育期117.7d,較對照短2.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8萬/667m2,成穗率62.0%,株高95.8㎝,穗長21.3㎝,每穗總粒數130.9粒,結實率88.6%,千粒重26.2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較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3 新兩優611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7.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26%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三;全生育期119.3d,較對照短0.8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2.3萬/667m2,成穗率65.4%,株高102.4㎝,穗長21.1㎝,每穗總粒數146.3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3.8g;高抗條紋葉枯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較易感稻曲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參各試點評價好。
3.4 龍兩優110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63.1kg/667m2,較對照增產6.38%,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四;全生育期118.7d,比對照短1.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挺直,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中等,最高分蘗苗36.0萬/667m2,成穗率60.4%,株高103.9㎝,穗長22.4㎝, 每穗總粒數134.9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5.3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易感白葉枯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7個點產量均6增1減,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較好。
4 小結與討論
參試的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與對照協優92(ck)相比都具有產量高、米質好、抗性高的特點,但年度間和各參試點之間在產量、米質、抗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一定的波動性,由于各參試驗點的氣象條件、土壤條件、施肥管理水平不盡相同,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適應性、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王立濤.2007年優質中稻品種篩選試驗總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111-112.
[2]陸秀蘭.雜交中秈稻新品種組合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1):126-213
[3]孫曉莉.雜交水稻高產與質量分析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4):104-105.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2.4.4 新兩優611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輕,穗頸瘟無-中,稻曲病無-中,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白葉枯病為中抗(MR2),稻曲病發病率為抗(R-S1),病指為抗(R-S1),紋枯病為感(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4.5 龍兩優110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白葉枯病無,葉瘟無-中,穗頸瘟無-輕,稻曲病無-輕,條紋葉枯病無,紋枯病無-中。在個別試點發生輕微倒伏。經省種子總站鑒定:稻瘟病為中抗(MR1-S1),白葉枯病為感(S2),稻曲病發病率為高抗(HR-MR1),病指為高抗(HR-MR2),紋枯病為感(S2-S1),條紋葉枯病為高抗(HR),抗倒伏性級別1~2級。
2.5 米質 經省種子總站米質檢測,新兩優611稻米品質2012年為1級,2013年為3級;龍兩優110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1級;兩優585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對照對照協優92(ck)稻米品質2012年為3級,2013年為2級;兩優856稻米品質2a檢測均為3級。
3 綜合評價
3.1 兩優856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92.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1.20%,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一;全生育期121.6d,較對照長1.5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7萬/667m2,成穗率60.0%,株高109.4㎝,穗長22.9㎝,每穗總粒數143.6粒,結實率82.1%,千粒重25.0g;高抗條葉枯病,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但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一般,2a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2 兩優585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8.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45%,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二;全生育期117.7d,較對照短2.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3.8萬/667m2,成穗率62.0%,株高95.8㎝,穗長21.3㎝,每穗總粒數130.9粒,結實率88.6%,千粒重26.2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易感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較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好。
3.3 新兩優611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87.4kg/667m2,較對照協優92(ck)增產10.26%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三;全生育期119.3d,較對照短0.8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一般,長勢一般,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蘗苗32.3萬/667m2,成穗率65.4%,株高102.4㎝,穗長21.1㎝,每穗總粒數146.3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3.8g;高抗條紋葉枯病,較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較易感稻曲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 7個點產量全增,綜合性狀參各試點評價好。
3.4 龍兩優110 2a小區平均折合產量563.1kg/667m2,較對照增產6.38%,增產極顯著,產量位居第四;全生育期118.7d,比對照短1.4d;該組合株型適中,葉姿挺直,長勢繁茂,抽穗整齊,后期熟相中等,最高分蘗苗36.0萬/667m2,成穗率60.4%,株高103.9㎝,穗長22.4㎝, 每穗總粒數134.9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5.3g;高抗條紋葉枯病、稻曲病,較抗稻瘟病,易感白葉枯病、紋枯病;抗倒伏性較好,稻米品質好,2a7個點產量均6增1減,綜合性狀各參試點評價較好。
4 小結與討論
參試的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與對照協優92(ck)相比都具有產量高、米質好、抗性高的特點,但年度間和各參試點之間在產量、米質、抗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一定的波動性,由于各參試驗點的氣象條件、土壤條件、施肥管理水平不盡相同,4個晚秈水稻新組合的適應性、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王立濤.2007年優質中稻品種篩選試驗總結[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111-112.
[2]陸秀蘭.雜交中秈稻新品種組合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1):126-213
[3]孫曉莉.雜交水稻高產與質量分析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4):104-105.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