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良
摘 要:分析2013年黃驊市冬小麥冬前生長階段、越冬階段、返青至拔節期、抽穗至開花期、灌漿期、成熟至收獲期等各個發育期階段的農業氣象條件對其生育進程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2013年度冬小麥全生育期利多弊少,盡管在返青期出現極端雨雪、低溫以及灌漿后期氣溫偏低、日照偏少等不利天氣情況,使發育期推遲,但其它生育階段的日照、氣溫、降水等農業氣象條件都對冬小麥生長發育較為有利,使冬小麥仍然獲得了豐收。
關鍵詞:冬小麥;全生育期;氣象條件;黃驊市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126-02
黃驊市位于河北省東部,瀕臨渤海,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夏季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土地資源豐富,但鹽堿地占79%,不適合灌溉。黃驊地區冬小麥當家品種冀麥32,為冬性品種,中熟,全生育期244d,耐旱、耐瘠薄,抗寒,抗干熱風,很適合在旱薄鹽堿地種植,一般在9月20日至10月5日播種[1],翌年6月上旬或中旬成熟。2013年黃驊市冬小麥在遭遇了春季低溫、干旱等不利氣象條件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較好收成,平均產量為3 240kg/hm2,比2012年提高了3%。
1 冬小麥全生育期農業氣象條件概述
2013年黃驊市冬小麥全生育期>0℃積溫為2 107℃,較常年偏多169℃。從時間分布看,播種后氣溫偏高,適宜冬小麥苗期生長,之后氣溫平穩下降,冬前抗寒鍛煉充分,冬小麥安全越冬;返青至拔節期,氣溫以偏低為主,生育期推遲;抽穗至灌漿前期,溫度條件轉好,加快了冬小麥生長發育進程;灌漿后期氣溫偏低,冬小麥成熟期推遲。生育期內,降水量140mm,較常年偏多40mm,且降水時間分布也較合理,苗期、越冬期、返青期、灌漿期均出現明顯降水過程,大部時段土壤墑情適宜,水分條件利于冬小麥生長。日照時數1 764h,較歷年偏少,日照不足的時段主要出現在灌漿后期,影響冬小麥灌漿速度[2]。
2 冬小麥各生育期階段農業氣象條件分析
2.1 播種至出苗期(2012年10月上、下旬) 2012年夏季(6~8月)黃驊市平均降水量509.5mm,比歷史同期373.8mm多36.3%,9月份又出現41.5mm降水,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10~50cm土壤相對濕度大多在70%以上,土壤底墑和表墑較好,對冬小麥播種出苗十分有利。10月12日全市冬小麥播種基本結束,絕大多數麥田播種質量較好,使得小麥出苗整齊。而且10月中、下旬黃驊市旬平均氣溫分別為14.7℃和13.0℃,較歷史同期分別偏高0.2℃和1.4℃,日照平均每天8~9h,冬小麥出苗順利。因土壤底墑和表墑較好,光溫水條件適宜,冬小苗情普遍較好,一類苗面積在90%以上。
2.2 分蘗至停止生長(2012年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 11月上旬,黃驊市冬小麥陸續進入分蘗高峰期,上、中旬平均氣溫分別為8.4℃、3.8℃,均較常年偏低0.3℃、1.1℃,氣溫的適度偏低對抑制冬小麥旺長有積極的作用[3],11月下旬為2.5℃,接近常年。同時,11月份氣溫平緩下降,沒有出現劇烈波動,冬小麥抗寒鍛煉充分,抗寒能力較強,為冬小麥安全越冬奠定了基礎。11月出現3次(3~4日、10~11日、16日)明顯降水,降水量達30.5mm,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水分條件能滿足冬小麥冬前生長。
12月上旬,冬小麥陸續進入越冬階段,時間與歷年基本持平。整個冬前生長階段,>0℃積溫469.3℃,可以較好的滿足冬小麥生長發育的要求,降水51.8mm,較歷年同期偏多25.2mm,日照時數414.7h,與歷年同期基本持平,農業氣象條件對冬小麥的冬前生長十分有利。根據大田調查,越冬前每667m2莖蘗數在45萬~46萬,平均分蘗數2.2個,大蘗數1.2個,好于往年。
2.3 越冬期 2012年12月黃驊市月平均氣溫為-3.2℃,偏低2.1℃,其中23~26日連續4d極端最低氣溫在-10℃以下;2013年1月月平均氣溫為-5.3℃,偏低2.0℃;2月月平均氣溫大部為-1.5℃,偏低1.4℃。越冬期內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2013年1月3日,雖然氣溫持續偏低,且極端最低氣溫較近幾年明顯偏低,但氣溫變化比較平穩,冬小麥未出現凍害。
越冬期間共出現4次較大降雪過程,分別為2012年12月13~14日、28~29日、2013年1月19~20日、2月3~5日,降水量共計26.1mm,是歷年同期的2倍多,麥區有積雪覆蓋,冬小麥安全越冬。
由于氣溫持續偏低,冬小麥返青期平均日期出現在3月6日,比常年偏晚6d左右。根據返青期大田調查:每667m2莖蘗數在44萬~45萬,越冬死亡率3%,與歷年同期基本持平。
2.4 返青至拔節期(2013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 3月上旬麥區氣溫回升迅速,旬平均氣溫達6.3℃,較常年偏高2.9℃,3月中旬明顯下降,至4月中旬氣溫持續偏低。3月中、下旬旬平均氣溫分別為5.1℃、6.3℃,分別比歷史同期偏低1.2℃和1.8℃,4月上、中旬旬平均氣溫分別為8.5℃、10.1℃,分別比歷史同期偏低3.5℃和4.3℃。氣溫回升緩慢,幼穗分化時間延長,利于大穗的形成,但氣溫偏低時間較長,且4月19~20日出現異常雨雪低溫天氣過程,最低氣溫降到0℃左右,為歷年同期所少見,雖未形成明顯凍害,但冬小麥發育期推遲,起身期延長3~6d。
3月上旬至4月中旬,出現3次范圍較大降水過程(3月12日,4月5日,4月19~20日),降水量24.1mm,土壤水分得到補充,墑情適宜,日照時數443.5h,較歷年同期(443.5h)偏多20%,對冬小麥的生長十分有利。
2.5 抽穗至開花期(201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月下旬前期氣溫回升緩慢,后期回升迅速,旬平均氣溫已達14.7℃,比常年偏低1.7℃,5月上旬旬平均氣溫上升到18.9℃,接近常年,溫度條件轉好,加快了冬小麥發育進程,于5月上旬進入抽穗開花期,平均日期較常年偏晚4d。endprint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僅出現1.3mm降水,土壤墑情明顯下降,0~50cm土壤相對濕度分別為39%和31%,并開始出現干土層,厚度為3~4cm,旱情明顯出現。
2.6 灌漿期(2013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前半期) 5月中旬旬平均氣溫為20.8℃,較常年偏高0.8℃,5月下旬21.3℃,接近常年,日照時數平均每天9h以上,光溫條件利于冬小麥籽粒增重[4],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冬小麥發育進程;5月30日出現輕度的干熱風天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冬小麥成熟。6月上旬旬平均氣溫為23.3℃,接近常年,日照平均每天8h,光溫條件對冬小麥灌漿有利。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現2次(5月28~29日、6月9~10日)明顯降水過程,降水量達58.6mm,水分條件利于冬小麥后期生長。
2.7 成熟至收獲期(2013年6月上旬至6月中旬) 黃驊市2013年冬小麥6月5日后陸續開始收割,至6月20日基本收獲完成。6月中旬旬平均氣溫25.0℃,接近常年,日照平均每天8h以上,降水量1.5mm,天氣條件利于冬小麥收獲、晾曬。
3 結論
黃驊地區2013年度冬小麥全生育期氣象條件利多弊少,獲得了豐收,由本文分析得出,有利的氣象條件:播種期水分條件好,播種順利,播種后光溫水條件利于苗期生長;越冬期氣溫變化平穩,且降水偏多,冬小麥安全越冬;返青至拔節期,出現明顯降水過程,大部分麥田墑情適宜;抽穗至開花期溫度條件轉好,利于冬小麥生長發育;灌漿前期日照充足,氣溫偏高,冬小麥發育進程加快。不利的氣象條件:返青至拔節期,出現極端雨雪低溫天氣,雖然冬小麥未遭受明顯凍害,但發育期推遲;灌漿后期,氣溫偏低、日照偏少,同時出現明顯降水過程,冬小麥成熟期較歷年偏晚5d左右。
參考文獻
[1]杜占棟,孫錫生,孫繼梅,等.旱堿地冬小麥冀麥32生產技術規程[M]. 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7:2.
[2]馮秀藻,陶炳炎.農業氣象學原理[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317-318.
[3]段若溪,姜會飛.農業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222.
[4]王琪珍,王承軍,卜慶雷.2006-2007年度萊蕪小麥減產的氣象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7(18):13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