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婷
新聞時代在近20年中有著兩種不同的理念體系,一種是傳統的新聞時代要求和精致追逐的新聞“及時性”,另一種是網絡時代新聞熱衷和追求的“全時性”。網絡時代的新聞信息的膨脹和傳播體現了新聞“全時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本身的理念形成就是依賴與網絡平臺的獨特性質,“全時性”給網絡新聞信息的傳播、編輯、修改帶來了新的要求,給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一、全時性的新聞采寫
1.全天候新聞采寫。全天候采寫的新聞思想,要求媒體在每天24小時內能夠完全不間斷地采寫出新聞作品。這一點非常符合網絡時代普通人群對于新聞傳播的期望值,與此同時,在新聞采寫過程中也更加有助于在多元化的信源環境下一般意義的新聞傳遞媒介能夠完成它傳播的高速度、大容量、高覆蓋。全天候寫作的觀念,要求記者注意到某種不確定的寫作語態:在新聞文本的競爭當中,考慮到自己的寫作與其他媒介或其他的網絡媒體的市場競爭,并同時具備時間戰略和敘事修辭的優勢。而要取得敘事上的優勢、提高新聞質量、吸引受眾的視線,就不能把采寫看成是一個止于當前的信息表達。
2.全歷史新聞采寫。網絡新聞采寫的最大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為閱讀新聞的人在歷史空間上把新聞的細枝末節都能一一展現出來,來滿足不同讀者的興趣點和要求。而且,不管是哪一個新聞事例,它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必然的,都有大的背景因素到小的背景因素的影響,從大到小的背景因素對新聞事件的定量認知和定性描述都有一定的幫助。讀者要能自然而然地跨越幾天、幾月甚至是幾十年的歷史時間來掌握所需要的新聞背景的同時,又可以在當前時間點上的新聞事件出發,有層次性地了解新聞的“前景”。如今網絡平臺帶來的信息量膨脹的時代里,讀者更加強調對新聞背景的特殊需求,為什么讀者愿意在電腦和移動終端的顯示屏上去了解、探索這些密密麻麻的新聞報道?因為只要新聞背景有著清晰的時間跨度的解讀和歷史的穿透力,讀者就不會在冗長的字眼當中感到枯燥無味,讀者可以在新聞信息中點擊感興趣和關鍵的超鏈接,來獲取新聞報道的“前景”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這一切的實現,就需要編輯和記者在新聞報道和采寫的過程里始終貫徹全歷史的新聞采寫理念。
3.全過程新聞采寫。所謂全過程新聞采寫,就是要在特殊的新聞信息發生之后的信息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報道,延續新聞事件的發展。網絡新聞隨著如今信息時代的急速發展,新聞的產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各種網絡媒介上的新聞刷新速度令讀者目不暇接。但是新聞信息的容量和刷新速度過快導致了讀者對網絡新聞產生厭倦的認知,一方面,泛泛而讀大量的新聞信息之后發現沒有重點的新聞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在快捷便利的網絡時代,讀者也不可能全程關注一件新聞事件,導致讀者無法對感興趣的新聞進行全面的跟蹤了解。對此,應該在新聞全過程采寫的過程中,注意把握信息的主要性和次要性,做到繁簡有度,讓讀者能夠獲取到新聞信息的關鍵詞和重要發展,在新聞后續的報道上要做到收集充分、沒有遺漏、及時發布。
二、全時化的新聞編輯
1.網絡新聞全時化在全天候、全歷史和全過程中的要求?!凹皶r”新聞編輯觀念強調快速,而“全時”新聞編輯觀念在意的是恒常。一個注重時刻的體現,一個注重完整的時間概念。在網絡時代的新聞采寫時,時效性無疑也是異常重要的,在整個新聞發布媒介中,網絡新聞甚至要比其他網絡媒介更加重視新聞的時效性。但是,這已經是墨守成規的規矩,而且網絡新聞的時效性已經是最佳狀態。在網絡新聞中比時效性更值得去思考的就是新聞的全天候、全歷史和全過程是否到位,能否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全天候向度的編輯要求我們不把編輯工作看成某一天的某一時段的任務,而是看成是二十四小時,甚至是超二十四小時的滾動版連續操作。全歷史向度的編輯則要求我們把任何新聞都看成是對整段的歷史線索的追尋。全過程向度的編輯是一種跟蹤、一種對未來的俯瞰,它要求編輯在做眼前工作時能面向將來,這也繼承著全歷史向度的對時間的態度。
2.網絡新聞全時化采寫促進了時間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的特殊新聞媒介決定了其技術要求,采寫的內容不僅包括文本,還要有豐富的音頻文件和圖表示意圖,包含新聞事件的現狀發展、過去的背景和將來的趨勢。這樣一來,時間技術的作用不容忽視,主要的技術要求有:第一,及時化的程度。新聞的時效性對于任何新聞媒介都異常重要,要第一時間發現、上傳、編輯、審閱等。第二,后續報道的程度。對于新聞事件的后續報道是否即時、充分,對新聞的發展趨勢是否有深度的預測和有層次的分析,這關乎記者對新聞事件重要程度和題材的反應是否靈敏。第三,首發時刻。這反映了編輯能否對于靜態新聞首發時刻做到有序的把握。不是每一個新聞事件都要求具有時效性,靜態新聞就可以通過編輯來確定在某天、某時、某刻、某個新聞版面的發出來與當時的特定新聞產生聯系,引起更強烈的共鳴和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