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常開霞
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李艷霞 常開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對提高當代青年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道德修養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具有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功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當今社會愛國主義教育對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與愛國情懷影響了一代代的人,更是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深刻的啟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正是需要千千萬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學生們在走上社會后竭忠盡智,共同奮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對提高當代青年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道德修養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具有潛移默化、不可替代的功能。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幾千年來沉淀的精華即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成教材。
1.促進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愛國主義傳統。幾千年來,愛國主義一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利用中華民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愛國情懷和高度責任意識,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其樹立遠大政治理想,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充溢著許多圣賢們濃厚而強烈的愛國思想。屈原、岳飛、范仲淹、文天祥這些在國家危難之際涌現出來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們都有著至死不渝的愛國信念,都是用精忠報國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篇章,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這些鼓舞人的事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2.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就是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做人教育”,當前特別要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發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明辨義利的傳統美德,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優秀傳統文化倡導謀“天下之大利”,贊揚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的“以公滅私”“國而忘家”和“公而忘私”的集體思想和行為。古人特別強調“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在“君子愛財”時必須要考慮是否符合“取之有道”原則。這些傳統文化都引導著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3.改善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
絕大多數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勤奮學習,積極追求進步,目光遠大,注重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但也有少數人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夠,對網上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理想信念不明確,團結協作和人際交往能力不高,社會公德意識不高,自我控制力較弱,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這些都迫切需要高校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4.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優秀傳統文化對義利觀的研究與闡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理論源泉。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是一場偉大的革命,不僅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意味著必將實現人的現代化。我們需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人文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理想著眼于理想人格的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人們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利益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遵守市場經濟道德規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與發展。因此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5.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科學發展觀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重要論述正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高校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深刻了解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懂得怎樣正確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促進整個社會朝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1.在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
這些年,隨著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熱傳,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注意到培養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了。但是目前許多高校都將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和技能水平、就業率的提高上,重視專業教育水平的提升,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應付態度對待。除了思想政治專業的大學生外,大多數大學生也只是應付了事,而更少有學校專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隨著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培養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也已經越來越被高校注意到了。許多高校已經開設了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因此要想加強這方面的教育,還應該進一步加大課程載入力度,開設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必修課,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擴大化,同時豐富校內的圖書資源,大量引進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為大學生進一步拓寬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空間。
2.營造傳統文化學習的校園文化氛圍。
應該在高校營造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讓大學生沐浴在文化的氣息中,成長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是利用目前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如今大學生成為互聯網用戶的一個主力軍,要及時轉變教育方式,與時俱進提高教育的效果。信息社會網絡教育不可忽略,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正受到網絡的深刻影響。目前全國各高校都有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渠道,通過博客空間、QQ群等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但是網絡宣傳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太多的負面思想也在同時傳播,這就要求要經營這塊陣地,不斷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抓住機遇,達到正面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是通過各種大學生活動的開展進行傳統文化學習氛圍的營造,以此來提高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可以邀請名家到校園內開設傳統文化系列講座,鼓勵大學生建立相應的學習型社團,進行自主研究,并通過演講比賽、研討會、文藝表演、電影節、知識競賽、寫作比賽、讀書節等各種活動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
3.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為目標的,倡導以“和合”為準則的統一發展觀,即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發展。當今社會,中國社會的主導思想是“和諧”,而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積極投身到祖國建設的社會實踐中來。如通過志愿服務,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通過嚴格的日常管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培養他們的思想;通過抗災抗害的義務勞動和捐款捐物,通過支援西北、服務山區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通過社區服務,關愛他人,培養大學生仁愛之心和服務意識等。總之,新時期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緊密聯系國情,在現實基礎上積極探索,充分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展開。將時代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聯系,充分運用到當前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開創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內容和教育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通過學習和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傳統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1]房曉梅.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0): 62—64.
[2]于靜,劉世強.活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J].中國成人教育,2007,(1):68—69.
[3]蔡英謙.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資源[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1):70-73.
李艷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碩士研究生
常開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編 樊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