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蓮
(遼寧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 110036;沈陽師范大學 哲學與政治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提升沈陽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途徑
董玉蓮
(遼寧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 110036;沈陽師范大學 哲學與政治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沈陽作為東北最大的城市,要想擴大其影響力和凝聚力,就要發展文化軟實力。在過去的幾年中,沈陽文化軟實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沈陽的文化軟實力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沈陽要努力尋找提升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戰略途徑,實現其國內一流城市、國際著名城市的目標。
沈陽;城市軟實力;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在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到軟實力競爭的時代。在世界范圍內,城市通過文化軟實力建設提升其綜合功能和地位已成為一種趨勢。沈陽作為一座省會城市,是東北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沈陽如何在保持經濟強勢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社會整體和諧、可持續發展,使市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使地區的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是當前重要的現實問題。
“軟實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的。他首先指出一個國家的實力由兩部分組成,即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指某一國家以物質資源為主的基本資源、軍事實力、經濟力、科技力,可以體現在通過經濟“胡蘿卜”誘惑或軍事“大棒”威脅,促使他國去干他們不想干的事情;而軟實力是指某一國家的發展模式、意識形態、文化吸引力、社會制度、民族凝聚力、價值觀念、對外影響力和形象等內容。它通過精神和道德訴求去影響、誘惑和說服別人相信或同意某些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制度安排,以產生軟實力擁有者所希望的過程和結果[1]。總體上來說,約瑟夫·奈的軟實力是將美國置于霸權地位的考慮,旨在向全球輸出美國的意識形態,以此把握世界話語權。所以,軟實力的核心是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在軟實力概念基礎之上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柔和的旨在提升國家綜合地位的價值判斷。文化軟實力的宗旨在于文化,它的核心是思想、觀念、原則等理念。在眾多的軟實力力量對比中,可以看出,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是根本的基礎力量和靈魂。文化軟實力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與精神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一脈相承、相互促進的。
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國家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個關鍵環節。城市作為國家的一個單元,它勢必也要提升在國家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城市文化軟實力一般是指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條件的,綜合城市自然條件、歷史文化、政府服務、人口素質、社會和諧、形象傳播等要素,反映城市的整體風貌和氣質。具體體現為城市精神價值感召力、文化生活凝聚力、文化品牌影響力、文化創意生產力、城市形象傳播力、區域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2]。
1.文化資源是地區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支撐力。文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地方經濟創新的內驅力。一個地區的經濟結構會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的烙印,保守、單調的文化就會造成產品結構單一,無法形成市場潛力,也就失去競爭性;而開放性、豐富的文化,就會形成其產品結構多樣化、國際化的特點,具備了市場競爭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影響地方經濟發展是從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開始的。因此,及時轉換文化觀念、創新思維方式才能使地方經濟蓬勃發展。同時,也因為文化對經濟發展的這種獨特能力,地方要注意吸收外部先進文化,注意對先進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包容。文化不僅影響經濟發展,同時,文化自身的魅力能夠形成城市的內在吸引力、影響力。一直以來,有一種認識誤區,人們認為只要經濟發展,就會擴大城市影響力。其實,城市的影響力不僅是它的經濟情況,更主要的是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如果城市文化軟實力有了巨大提升,即自然會吸引人們前來投資、洽談合作,從而使城市經濟發展進入良好循環狀態,真正達到擴大城市的吸引力、號召力的目的。
2.文化模式是地區經濟的推動力。馬克斯·韋伯曾說:任何一項偉大事業的背后,都必須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精神力量一定與該項事業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密切淵源。無疑,文化模式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一個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該地區文化模式的支撐。從大的范圍來說,文化模式是一個民族文化或一種文化的各個特質文化相互聯系整合成為協調一致的系統的結構狀態。從小的范圍來說,文化模式是指一個地區的文化在不同層面上相互融匯、相互結合的特有方式,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基本人文特色[3]。文化模式作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核心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影響區域人們的思維方式和道德價值觀念,與此同時,人們的這些觀念又被帶到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決策上,從而使地區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打上文化模式的烙印。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穩定性,但文化模式又有外向性、吸收性的特點,所以它又處于一個動態的形成過程中,這種既穩定又變化的模式以一種軟實力的方式折射在地區經濟發展上,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沈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從發展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條件來看,沈陽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在長期發展進程中,積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城”之稱;作為遼寧省省會,沈陽還具有地理、環境和氣候優勢,它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作為東北第一大城市,沈陽是東北三省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工業、科技、金融商貿中心,是國家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是重要的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
近年來,沈陽利用自身的豐富資源,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致力于提升自身城市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利用文化引導輿論、教育人民、發展經濟的功能。沈陽興建了文化館、圖書館、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廣場、鄉鎮文化站等群眾文化基礎設施,開展了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百萬市民看電影”活動。沈陽在發揚傳統文化上下了很大功夫,開辦了朝鮮族民俗節、錫伯族西遷節、皇寺文化廟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沈陽舉辦了“雙百萬”(即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工程和百萬市民藝術共享工程)工程惠民工程,覆蓋全市所有1 022個社區及58%行政村。由于優越的文化基礎和自然條件以及有力引導,沈陽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增強了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盡管沈陽在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城市形象在國內外都有了很大提高,文化硬件發展較快,文化產業也加快步伐提升,使得城市文化軟實力有了十足進步,但不可否認,沈陽的文化軟實力建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有待加強和提高。
1.尚未形成城市文化名片
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就是要形成具有自己內涵的文化名片,城市文化名片是城市精神的表征。一個城市要具有影響力,必須形成體現城市發展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城市精神。對于沈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大都市來說,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城市名片,這就無法使深厚文化傳統發揚光大,也無法凝聚成主流價值觀,更無法體現蓬勃發展的城市精神。這樣,在城市的經濟文化建設中,就不能充分發揮全體市民的凝聚力量。因此,沈陽必須盡快以發展城市、擴大城市影響力、傳播城市文化為己任,形成有利于城市發展的、具有凝聚和引導作用的文化名片。
2.基礎服務質量亟待提高
在過去的幾年里,沈陽大力發展基礎文化設施,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線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全覆蓋的局面,但文化硬件的完善并沒完全改變文化服務質量,沈陽的公共文化服務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公共文化服務軟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機制,因此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出現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相匹配的矛盾;第二,文化服務的對象和人群涉獵不廣,從以往的社區街道以及文化宮等舉辦的文化活動來看,我們發現,參與者大多數是已退休的老人和正在上學的中小學生,很難看到廣大中青年的身影,因此,要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率,擴展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人群。
3.亟需打造沈陽城市文化精品
文化能讓一個城市煥發出積極向上的生機和活力,有文化魅力的城市能激發人們對城市的向往與熱愛。一座現代都市,非常重視城市文化氛圍的打造和培養,倫敦、紐約、香港等全球知名城市無不如此。沈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但在沈陽的文化發展中,始終沒有形成具有沈陽特色的城市文化精品,這就使沈陽的城市吸引力缺少了精神內涵,使城市的知名度、影響力大打折扣。沈陽近年來打造了“雙百千”“非遺文化”“皇寺廟會”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但仍然沒有深挖傳統文化內涵,出現現代品牌開發不足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年里,沈陽的公共服務文化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在提高全民文化參與方面,還有待加強。因此,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服務政策。第一,要明確服務意識,緊緊圍繞提高城市文化服務這個重要核心,把提高沈陽居民的文化素質作為主要目標,進一步發展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大眾文化的服務模式,滿足人們多元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轉變文化運行模式。文化活動的開展應該是政府和群眾的雙向展開,但政府和群眾的職能要有所區別,政府要對市民的文化需求進行調研與規劃,然后設計出符合大眾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三,保證公共文化設施的日常運行和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圖書館、社區活動室、公共運動場地、廣場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要從市民的需要角度出發,提高服務質量。第四,保證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豐富性和大眾性,大眾對文化的需要是多層次、多樣性的,所以文化內容要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賞,在豐富大眾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自身文化修養。
一座城市在世界的影響,除了經濟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文化因素,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是因為它的獨特文化魅力。沈陽作為東北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和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發掘城市文化的自然條件和歷史資源。沈陽若要提升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必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文化基礎條件,擴展城市文化活動,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沈陽有聞名世界的“物質文化遺產”故宮、福陵、昭陵,這些文化遺產與滿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深挖滿族文化淵源,打造具有歷史特色和沈陽特色的滿族系列文化活動,讓居住在沈城的人們了解滿族文化、走近滿族文化。沈陽有聞名世界的新樂遺址和“怪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歷史、自然資源,開展一系列弘揚歷史文化和讓世界了解沈陽的活動,并打造出任何城市都不具有的文化精品活動,這才會使沈陽的文化魅力大增,也才會真正讓世界了解沈陽。沈陽是著名的“足球城市”,五里河體育場已經成為中國足球歷史轉折的標志性象征,這些都是沈陽的驕傲,更是沈陽得天獨厚的寶貴文化資源。近年來,沈陽還致力實施“金廊文化”建設,尤其強調城市建筑的文化意蘊,這些舉措加強了沈陽城市文化內涵,提升了沈陽的城市魅力。
但是城市的影響力最顯著的特點應該是它對人的吸引力,也就是城市只有具有舒適宜居的文化環境,才會吸引人們前來投資、發展和生活,所以城市對外吸引力的提升,更要從細節入手。一是適合居住的生活場所。如今人們生活方式都是快節奏的,所以就更需要一個讓身心得到放松的居住地,公園、公共綠地、社區畫廊、小劇場、電影院、書店、劇院、音樂俱樂部和咖啡館、特色小吃街,都是他們喜歡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人們可以親身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身處其中,更會增加城市自豪感。二是具有豐富的社交活動。廣場舞、有趣的音樂表演,以及以娛樂為主的體育活動,都可以為人們提供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從而讓人們身心得到放松。
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一方面需要自身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還需要良好的傳播途徑。一是借助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硬件媒體,打造城市文化傳播系統。語境是營造城市文化氛圍的最好途徑,而目前對于人們來說,了解城市文化的最快捷途徑就是媒體,所以,媒體傳播城市文化的任務艱巨而道遠。對于政府來說,應該充分利用媒體傳播優勢,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模式,讓沈陽的獨特文化遠揚。二是借特定活動宣傳,擴大沈陽文化影響力。這里的特定活動是已經形成周期,且有一定規模的特色活動,比如“沈陽國際啤酒節”“沈陽國際冰雪節”“沈陽國際旅游節”等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節慶活動。還可以借國內大型展會之勢,積極組織沈陽旅游景區、知名企業參加各類大型的展會,借展會之機,傳播沈陽文化。另外,還要抓住優秀文藝作品傳播的影響,擴大沈陽文化元素的魅力,如電影《一代宗師》,在沈陽關東影視城取景,借助該電影的公開發行,擴大沈陽文化影響力。
[1]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188.
[2]蹇莉.提升成都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途徑[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1(4):83-88.
[3]陶莉.甘肅民族地區文化軟實力提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80-85.
G124
A
1674-5450(2014)01-0012-03
2013-08-26
2013年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基地十八大精神專項研究課題(ZTS2012SBD14)
董玉蓮,女,遼寧蓋州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研究生,沈陽師范大學講師。
【責任編輯 趙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