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宏
(沈陽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孔子學院提升遼寧軟實力對策研究
唐淑宏
(沈陽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遼寧現在有7所高校分別在9個國家建立13所孔子學院,海外學生數量達到8000多人。孔子學院在海外建立和發展,推廣漢語傳播文化,推動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經濟。如何利用孔子學院這個平臺,讓遼寧與世界全方位進行教育交流與經濟貿易合作,讓遼寧走向海外,讓海外了解遼寧,我們應該建立內辦與外辦相結合、官辦與民辦相結合、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走市場化經營模式。
孔子學院;提升;軟實力;建議
遼寧現在有7所高校分別在9個國家建立了13所孔子學院。能否在國際漢語推廣的大背景下,在漢語教育走向世界的契機中,通過孔子學院來塑造遼寧形象,借助孔子學院和對外漢語推廣來促進遼寧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升遼寧軟實力,值得研究
遼寧現在有7所高校分別在9個國家建立13所孔子學院。
海外孔子學院的學生累計超過8000余人,海外學生情況比較復雜,有少兒、有老者,但以年輕人居多,60%以上的學生學習漢語是為了經商,或者在中資公司工作。在孔子學院的生源中,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就是商人,從事本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他們對中國比較熟悉的地方常常是東南沿海一帶,主要是義烏,此外就是廣州、深圳、上海。那么如何讓海外更多地了解東北,了解遼寧,可以借助孔子學院這個平臺,來擴大遼寧的影響力,提升遼寧軟實力。
遼寧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沈陽故宮、沈陽清昭陵、沈陽清福陵、撫順清永陵、本溪五女山山城、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等六處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遼寧是我國東北唯一的沿海省份,地處美麗的遼東半島,瀕臨黃海和渤海,物產豐富,經濟發達,鐵路密度位居全國首位,有丹東、大連、營口、葫蘆島等主要港口。以海洋資源為依托,海洋休閑旅游文化已經成為遼寧省支柱文化產業。比較著名的有大連老虎灘公園、大連海濱旅順口、營口鲅魚圈、盤錦紅海灘濕地公園等。遼寧省擁有鞍山千山、丹東鳳凰山、醫巫閭山、本溪水洞等十幾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還擁有八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五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秋賞紅葉的好去處。遼寧也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曾孵化出無數神奇:第一爐火紅的鋼水噴涌,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凌空,第一艘萬噸巨輪入海,第一臺深海機器人大洋探秘,第一個軟件園報曉于知識經濟……無數個新中國第一,就從這里冉冉升起,被譽為“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遼寧現代文化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初步形成包括文藝演出、大眾文化娛樂、文化旅游、工藝美術和新興文化產業等在內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工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是遼寧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借助孔子學院這個平臺,憑借遼寧的資源優勢,來擴大遼寧的影響力,同時吸引國外留學生來遼寧學習。
孔子學院在海外建立和發展,推廣漢語傳播文化,推動對外漢語事業的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遼寧影響力。那么如何借助孔子學院這個平臺,讓遼寧與世界全方位進行教育交流、經濟貿易合作與投資,讓遼寧走向海外,讓海外了解遼寧,熟悉遼寧,走進遼寧,感受遼寧,更好地塑造遼寧形象和提升遼寧的影響力,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高校聯盟,整合教學資源
孔子學院已經成為高校全面合作交流的“杠桿”。漢語走向國際化,對外漢語教學應該與時俱進、逐漸簡化,打破曲高和寡的局面。遼寧擁有海外孔子學院的7所大學進行聯盟,建立與孔子學院兄弟院校的交流機制,匯集有海外孔子學院教學經驗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組織專家開展策劃和論證,加強對海外受眾的心理、習慣和思維特性的研究,以增強針對性,加強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研究,培訓出國師資隊伍,共同開發一些科研項目,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編撰一套標準通行文本教材;配合文本教材錄制一套標準的語音教材;錄制編譯一系列適用于漢語和漢文化學習的影視產品;有針對性地鼓勵各大學根據國家統一教材,根據孔子學院的區域特點,再編撰國別教材;鼓勵各大學編撰務實性質語言交流教材,比如遼寧經貿情況、遼寧旅游資源、遼寧地域文化介紹等讀物。高校聯盟,整合教學資源,從對外漢語教師供給、教材及其輔助教學用品等方面形成對外漢語教育產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二)在遼寧創辦自己的孔子學院,“內辦”與“外辦”相結合
可以考慮在遼寧也創辦孔子學院,作為漢語培訓基地,教授漢語,傳播文化,不但可以讓在遼寧工作的外國人來孔子學院學習,也可以為在海外孔子學院學習的學生提供來遼寧學習進修的機會,實現海內外孔子學院的比翼雙飛,并在適當的時候實現海內外孔子學院的合作辦學。省委省政府鼓勵遼寧公司或企業與遼寧高校合建孔子學院,企業提供適當資金支持,高校提供師資力量,共同培養留學生,為有意留在遼寧工作的留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的機會,學習、實習與就業一條龍服務,形成遼寧孔子學院的特色,為中國在國內開設孔子學院提供成功范例。
(三)“官辦”與“民辦”相結合,鼓勵企業參與孔子學院建設
孔子學院應該盡量淡化官方機構的色彩,改由將更多的權限交由大學、企業、智庫等民間機構,亦即要把握好“官辦”和“民辦”的“度”,以“民辦”為主,以官方的宏觀指導或“無為而治”為輔。
省委、省政府各級領導多關注海外孔子學院的發展,適時給予支持和指導,并大力鼓勵省內知名企業深入參與孔子學院的建設,借助孔子學院平臺,把遼寧的經濟、文化宣傳出去,推介出去。孔子學院從國內、省內邀請專家去海外孔子學院進行講座,如書法、飲食、中醫、民俗、經濟、政治等,邀請藝術團體去海外孔子學院演出,如京劇、民族歌舞、武術表演等,聯合遼寧的北方傳媒集團在孔子學院開展圖書影視展覽等各種文化活動。將遼寧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產品展現在國際舞臺,可以讓國外民眾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超越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差異而產生的疑慮與偏見,全面了解并逐漸認可遼寧,擴大遼寧影響力。孔子學院在推廣漢語的同時,傳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真切地認識到遼寧自身的文化特色,如“一宮三陵”的清世界文化遺產,鞍山千山、本溪水洞等著名風景區,遼寧滿族風土人情等,可以說這也是一次文化重新反思和定位的過程。
(四)實現孔子學院市場化、產業化經營模式
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為每所孔子學院提供了約10萬美元的啟動經費,并根據各孔子學院擬開展的項目情況提供部分項目經費。從長遠來看,孔子學院的生存和發展,還要靠自己,國家漢辦不可能把世界各地的400所孔子學院和500多所孔子課堂全包下來,否則,將不堪重負??鬃訉W院必須走產業化道路??鬃訉W院有著很大的市場前景和自我發展的潛力。遼寧應該具有前瞻意識,搶占市場。
1.孔子學院搭建經濟貿易平臺。目前孔子學院里的學生大概有一半來自社會企業,孔子學院可以開展對企業員工、管理人員以及希望跟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業主進行培訓。成立一個幫助海外企業到中國、到遼寧發展的中心,這個中心應該擔負起這樣的職能: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形勢、當代遼寧文化形象和旅游景點介紹、遼寧文化體驗和對遼寧商貿知識講解等,同時也要注意將當地的文化風情向遼寧推介,做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這個中心要和孔子學院的工作緊密聯系,取得本地區的商會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他們能到中國發展。與此同時,企業對中文培訓的需求一定會增加的。
2.孔子學院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如收取學費、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爭取當地政府或社團支持、申請科研經費等。
3.產業運作突破瓶頸。將對外漢語教材的研發、師資的培養,乃至整個隊伍建設的問題也通過市場化、產業化來解決,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交給企業單位去做,不但激發企業單位參與積極性,也調動社會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在教材研發方面,我省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漢辦簽訂協議——開發海外教學教材,率先實行了跨國開發。在師資培養方面,一方面加強高校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另一方面積極向漢辦申請承辦漢語教師培訓基地。北京、上海、天津、廈門、???、長春等城市都先后承辦過漢語教師培訓基地,而全國排名第四大城市——沈陽卻沒有任何大學承辦過。
4.民間力量可充當拓展市場化道路的生力軍。民辦教育機構的教學模式靈活,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服務管理上有獨特經驗,如果國家能將民間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納入到對外推廣的體系中,或是采取國家投資、民辦教育機構管理運營的形式,既有利于減輕國家負擔,又能加快探索成熟的商業模式。不過對民間力量的介入需要適當設立門檻,對其辦學動機、辦學規模、辦學力量、資金運作等都需要有一個相對嚴格的評估體系。既然是商業化運作,以后還可能需要商務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持。
(五)孔子學院作為一個經濟文化交流的平臺,在“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借助國家漢辦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引進來”,讓海外走進遼寧,親近遼寧
1.文化化人??鬃訉W院已策劃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國外校長訪華之旅、漢語橋中文比賽、國際學生夏令營等活動使漢語學習者和國外專家對中國有了親身感受,增進了中國文化的感染力和親和力。還可以通過增加留學基金、增加短期交流項目、設立獎學金等形式鼓勵優秀漢語學習者到遼寧來。
2.以文化為先導,帶動遼寧經濟的發展。學習漢語的學生有一半是來自社會上的商人,還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就是經常來中國做生意的人,他們有著很好的商業頭腦,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可以借助孔子學院這個平臺,來參觀訪問遼寧,捕捉在遼寧的經商機會,與遼寧的企業合作,孔子學院把中外雙方企業緊密聯系起來。正是由于借助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在經濟貿易方面增加了彼此的信任,降低了成本,促進遼寧經濟的持久發展,并會對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1]陳海燕.孔子學院相關報道及研究文獻分析[J].四川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吳瑛.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對5國16所孔子學院的調查[J].浙江社會科學,2012(4).
[3]羅兵.對外傳播新思維——開設國內孔子學院的設想[J].新聞界:理論探索,2010(6).
[4]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實現從“遼寧文化”到“文化遼寧”的嬗變[J].遼寧經濟,2012(3):36.
[5]傅立萍,李剛.孔子學院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2).
H195
A
1674-5450(2014)01-0080-02
2013-09-04
2012年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項目(2012lslkjxxjc-09)
唐淑宏,女,遼寧建昌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文學碩士。
【責任編輯 楊抱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