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創意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2013年7月經浙江省科技廳、財政廳和發改委聯合發文批準建設。中心主任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浙江省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湯勇研究員擔任,聘請創意農業相關領域資深專家陳宗懋院士、陳劍平院士、孟智啟研究員等為技術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研究、農作制度創新工程技術研發、休閑養療農業與功能食品研發和光伏農業與智能化農業工程技術研發。
現有固定工作人員86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62人、碩博導師26人,人員研究學科涉及大田作物、園藝作物、環境工程、農業經濟、數字農業等現代農業及二三產業相融合的各個學科。擁有科研用房8000余平方米,大型專用儀器設備百余臺,依托單位建有溫室、鋼架大棚、農產品加工等現代農業實驗工程設施20萬平方米以上,為中心的工程技術研發提供較為完善的配套設施。
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研究——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等理論研究,在《浙江經濟》發表的《關于加快浙江創意農業發展的建議》論文得到了省委書記夏寶龍和省長李強的肯定與重要批示,發表了對我省在創意農業理論體系及區域特色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研究方面有價值的論文4篇,出版專著4部。
農作制度創新工程技術研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作制度創新研究,篩選出適合我省旱作的高產優質旱作水稻新品種;研發了集灌溉、施肥、除草于一體的技術設備;同時在拋荒田及紅壤坡地建立了旱作水稻示范基地,開展了稻-麥旱作種植制度及輕簡栽培模式示范;建有鐵皮石斛等蘭科植物育種室;中心主任湯勇研究員主持完成了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農作制度模式創新及關鍵共性技術的集成與示范”等項目,主編完成了37萬余字的《創新農作制度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等著作。積極與韓國園藝特作科學院、韓國江源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專家團隊合作,開展了屋頂創意農業和居家創意農業工程技術研發,篩選了適合居家種植園藝作物的基質、栽培肥料,開發了立體種植栽培設備,及水培、霧培、基質培等種植體系。
休閑養療農業與功能食品研發——收集了葉色黑、淡綠、深綠、白色等4個水稻品種,培育了花色白色、桔紅、土黃、紫葉等4個油菜新品種,并根據當地歷史、人文環境制作彩色水稻圖案4個。
光伏農業與智能化農業工程技術研發——明確了農業與光伏能源高效結合的設施裝置關鍵點;初步探索出光伏設施農作物生產優化技術1項;初步掌握了光伏發電電能應用于作物生產機械化、設施自動化、溫度等環境調控、噴滴灌、植物燈補光、殺蟲燈防蟲、生產生活照明等有關裝置及設備的切入點,以及配合智能化創意農業工程技術研發開展光伏發電裝置應用的結合點。開發了“農業綜合技術觸屏服務系統”,對我省智能化農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研究成果申請并授權軟件著作權“草莓群體虛擬生長可視化系統”、“水稻氮肥數字化精確管理系統V1.0”、“設施農業環境數字化遠程監控與智能管理平臺”、“油菜群體三維結構模型構建以及冠層分析系統”等。
創意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先后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開化縣、嵊州市等2個創意農業試驗示范基地。與開化縣合作共建創意農業試驗園區,為創意農業發展提供規劃設計和技術支撐,并結合開化國家東部公園的建設,把開化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創意農業試點縣來打造;與綠城集團在紹興嵊州合作共建創意農業試驗基地,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體的戰略思路,進行全方位的創意農業技術研發與工程試驗。
中心自批復建設以來,積極開展了相關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2個創意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發表科技論文18篇,獲得授權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4項,出版科技專著4部,爭取各級科技項目23項,合計科研經費320.98萬元。下一步,將繼續按照省委書記夏寶龍和省長李強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全院軟硬結合的創意農業技術優勢,增進與省農辦、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等的通力合作,加強創意農業的科技研發、技術整合、成果推廣和試驗示范工作,增強與地方合作共建創意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強化對創意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指導,進一步又快又好地推進我省的創意農業發展。

向省委書記夏寶龍演示智能控制系統

創意農業國際會議

彩色水稻—黨徽

彩色油菜“雙鳥朝陽”

居家創意農業—養魚與種菜混養系統

屋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