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碧
摘 要 我一直不斷探索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從“導、教、學、用”四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力求讓詞語教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讓孩子們快樂學習詞語,快樂學習語文。
關鍵詞 小學詞語;教學探究
我國著名言語教學專家、教授李海林在其《言語教學論》寫道:“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只有這樣詞語才會在學生的心中變得豐厚起來?!笨墒?,我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課堂上,常常看到不少老師寫出詞語,然后教讀詞語,之后請學生朗讀詞語,最后老師請學生簡單說說詞語意思或再讀詞語、抄寫詞語,教師的詞語教學就宣告結束。于是,那一個個原本生動、鮮活、充滿意蘊的詞語枯萎了,早早的讓孩子們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字詞教學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孩子們親近字詞,熱愛語文呢?根據在長期語文詞語教學中看到的一些情況和一直以來的不斷探索,我從詞語教學的“導、教、學、用”四個方面進行嘗試,力求讓詞語教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讓孩子們快樂學習詞語,快樂學習語文。
一、讓每一個詞語向我們款款而來
詞語不是一個個死的、無感情的符號,其背后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情感,我們老師首先要滿含敬畏的感情走進詞語豐富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透過詞語去品味詞語中所蘊含的情和愛,受到詞語歷史文化的熏陶。這樣我們的詞語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老師要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反復醞釀、誦讀,用自己的心靈去觸摸詞語的情和味。
例如教學《草原》一課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讀有關詞語,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 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里,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難舍難分.課堂因此而變得鮮活與靈動。
二、讓朗朗的讀書聲響徹課堂
俗語說“讀書,讀書,不讀怎么叫讀書?!彼裕覀冊谠~語教學中要在孩子們對詞語的“讀”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一切時間讓學生多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要讓孩子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語,因為朗讀可以賦給詞語以生命,朗讀可以使詞語留給學生真切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讀好課文、讀懂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火燒云》教學中,我不是逐詞、逐句、逐段的講授,而是抓住文章的重點段落,用適當的問題導語,把課文整體貫穿起來。課文主要寫火燒云的幾次變化?都是怎樣描寫的?哪次變化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去讀:朗讀、默讀、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讀、重點的句子反復讀。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讀”不僅僅有助于把詞語牢牢地記住它,更重要的是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愉悅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不是教會的,有些詞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孩子們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去體會、去感悟,讓每一個早晨朗朗的讀書聲唱響孩子們的未來吧。
三、讓多媒體給孩子們鋪就一條通向未來的陽光大道(運用多媒體開展詞語教學)
以前沒有多媒體,老師遇到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的詞語就束手無策,責任心強點的老師就自己手工制作或畫簡筆畫,現在有多媒體就好辦多了。
比如,我在教孩子孩子們《鳥的天堂》中有一個句子:“……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為了讓學生理解“應接不暇”一詞,在設計課件時,我有意識的安排鳥兒飛起的場面:先是一只飛起,接著又是兩只飛起,后來又是三只飛起……就這樣,鳥兒一批一批的飛起來,有先有后,學生看到這個畫面,很自然就領會了“應接不暇”的意思。
使用多媒體開展詞語教學,將詞語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孩子們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老師們,多辛苦一點,在進行詞語教學時,別應付了事,多制作幾張課件,讓多媒體給孩子們鋪就一條通向未來的陽光大道。
四、讓游戲走進我們的詞語課堂教學
兒童天生好動,特別喜歡模仿和動手。因此,借助有效的模仿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比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
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我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的。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我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然后請學生自己“演示”,學生情趣高漲,相信這個詞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了?!彪S之我又要求學生聯系用“漸漸地”這個詞聯系說話,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體驗。這樣的方法,既有助于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激發了興趣,從而讓字詞教學顯得情趣盎然。
為此,有的老師說我的課堂像在“玩游戲”,其實,我是想創造機會讓孩子們進行動作表演,在快樂的表演中掌握詞語、運用詞語。例如教學“打、拔、拍”等字時,我讓學生用手表演動作,學生明白“提手旁”跟手有關;又如教學“跳、跑、踢”時,讓學生演一演腳的動作,明白“足字旁”與腳有關。這樣,肢體動作演示了字的形義聯系,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們不再對詞語冷漠、不再討厭語文課,讓我們的課堂變得靈動、富有活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讓我們擔起這個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