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宏
學校教育的首要職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內容,更要培養學生對于學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以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或終身學習的能力。新的數學課程的構建使我們必須跳出只關注學科內容體系和結構的束縛,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是由學生對數學所采取的立場、看法,并引起的對數學的喜愛、憎惡的心理狀態。只有良好的數學態度與積極的數學情感才能引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由此可見,這三者形成一個以態度為核心,情感為紐帶,自信心為動力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一、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其概念理論方法等,并不是無動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態度,會有各種復雜的內心體驗。如果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會感到滿意,愉快和歡樂;學習失敗時,則會感到痛苦恐懼和憎恨;遇到新奇的問題結論和方法時,會產生驚訝和欣慰。雖然這種情感不直接參與數學的認知活動,但對數學學習起著推動增加堅持調節等作用。因此,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起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是有益的。
1.師生必須建立一種和諧的“情感場”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為此,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必須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與律己以身作則為人正直誠實守信和一顆樂于奉獻的精神。由于受到學生的尊敬愛戴與欽佩,學生將確信其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對于所傳授的知識認真領會;對于其諄諄教導,言聽計從,師生的感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此時,教師的贊揚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愉快和深深的滿足。教師的忠告和批評會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使他們真正感覺到老師不是有意刁難,而是一種善意的批評和忠告。
2.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
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情感場”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試想: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學生的思維一旦和你協調,那么你講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同樣,教師也會有順心和不順心的時候,此時,教師必須將自己的煩惱丟在教室門外,有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同學拉回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師生已經有了心靈溝通,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順理成章的事。
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復雜的公式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教師除了以口手耳目來相傳示范模仿來傳遞信息;還須根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審時度勢,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自己擁有的教學藝術,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必須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師必須要有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正如有一位學者所指的;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泉眼里流出來的是水,從一位充滿愛心的教師的教學里,涌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教師只有對教育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僅僅當作職業來從事。如果學生感覺到學習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那么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在課下,一般來說,如果學生把數學學習取得的成功歸功于內部因素,則會使他們感到興奮自豪和充滿信心。這種情緒反應將促使他們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強學習的動力。正是這種情感,學生才會有持之以恒的學習勁頭。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正是這種情感在支撐著他們。因而,情感對學生今日的學習乃至明日的輝煌都將有重大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會使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的逆境中揚帆,而不是傷痕累累。
二、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數學態度、情感與自信心
1.作一個“快樂教師”,以快樂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數學情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快樂逐漸減少,焦慮驟增,在教學方面,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但無論從教師自身來看,還是對教育的要求來看,學生的成長都需要教師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感態度。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擾動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趨于穩定。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币粋€人的消極情緒若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惡性循環。
例如,一位教師因早上失睡起床較遲,怕上班遲到,心里很急,趕忙騎上自行車,中途不慎被圖釘扎破輪胎,心情很壞,只能推著車來到學校,又碰見校長在值班室,說了他兩句,他更是憋著一肚子的火。到辦公室取了教學用具趕忙去上課,開始提問某個學生,該生一時回答不上來,他正憋著火沒處撒氣呢,此時過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學生淚水直流,接著又提問了好幾位學生,只要回答吱吱唔唔,他過去都會收拾一番。結果在這一節課上,雖然教室里鴉雀無聲,但主動發言的人少了,教師讓全班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時,竟然沒有一人出聲。這位教師的做法不僅使學生的情緒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而且也損害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學生從此對這位教師產生了畏懼感,師生交流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快樂教師實施快樂教學,能使學生情緒舒暢,心理穩定,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積極地接受教育。
2.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探究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1)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景;(2)列舉一些解決現實問題的例子,培養學生樂于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3)列舉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4)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數學的發現過程,使其產生對數學的喜愛,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5)聯系數學史,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對人類發展的作用,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6)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時代氛圍,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學生認為數學也在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與新型科技相匹配,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3.轉變教師角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庇纱?,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猜一猜,與學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師的這種新型關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師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師權威者的形象,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實踐。只有教師放下架子,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以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