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英
據我所知在學生隨堂寫作時,寫作題目最讓老師為難。隨著年級的升高,中高年級隨堂寫的題目更是讓人前思后慮,慢慢的在教學中我得出:
一、中高年級隨堂寫題目的設計要遵循一下原則和方法
(1)以深化落實課標、發展思維為目的,進行多樣化的創新寫作。高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在識字、閱讀、寫作的基本知識方面已經有了量的積累,有了一定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有了一定發展,此時的隨堂打寫應該內容更深入、形式更豐富,既要訓練學生思維的概括性又要訓練學生思維的開放性,更要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多樣性。
(2)高年級的隨堂打寫內容宜短而精。高年級閱讀文本篇幅變長,即使長文短教,花費時間也比中低年級多,在保證閱讀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高年級隨堂打寫更宜短而精。在有限的時間內以小見大,針對性強,從小處著眼,只就某一點有的放矢即可,讓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有實效;
(3)寫作的設計以促進學生真情實感流露、促進情感內化為出發點。題目的設計要能夠促動學生流露真情實感,能夠促動學生進行深度感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的目標是內隱的目標,僅依靠教師的說教是無法實現的,需要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審視、去感悟,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并且還要將情感目標落實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二、中高年級語文隨堂寫題目的設計方法如下
1.課文內容的感悟
中高年級有許多富有啟發性、充滿真情摯愛的文章,學生在充分學習、閱讀理解了課文之后,心靈會有所觸動,情動而發,必然有話可寫。
“閱讀材料”中《匆匆》一文關于時間的思考,看看學生的感悟:
“時光匆匆,只要一不注意,時間就流過了。時間流逝了,就算嘆息也沒有用了。”
從學生寫的內容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課文主題的積極思索,這是對文本更深層次地思考,當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時,課文主題已經深深地內化到他們自己的思想中去了。
2.課文內容的提煉升華
中高年級學生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對文本的解讀更加深入,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思維訓練必不可少。隨堂打寫可以設計對課文內容的提煉升華,打寫時間不用多,但效果不錯。對課文內容的提煉升華一方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很好地發揮了打寫對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的促進作用。
例如學完《跨越百年的美麗》可以將打寫題目設計為給居里夫人寫一段諾貝爾獎頒獎詞。部分學生作品如下:
“這是一個美麗而不平凡的女性,她在一個“破棚子”里創造了人類偉大的發現——鐳,鐳的光芒融入了她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她視工作為生命,視名利為糞土,她為科學獻出了青春和健康,她成為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她就是瑪麗?居里。”
“居里夫人的堅定、剛毅、頑強,在人們的心中永恒不變。她一生勇于為科學而奮斗,她的堅持贏得了成功,她把物理學帶進了全新的世界,她的榮譽當之無愧。”
這樣的設計再次升華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課文主題。學生為了創作必然要對課文內容深入研讀、思考、咀嚼和消化,在大腦中重新組織語言,而且要注重語言的精煉和創新,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在文字輸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3.典型句式、段落的仿寫
語文學習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課文語言規范優美,學生可以仿寫,讓學生在文本精煉的語言中吸收、積累、運用、創新,從而豐富學生自身的語言,提高寫作技能。仿寫時可以寫那些經典的讓人過目不忘的句式。例如《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學生仿寫之后更易感受到時間的稍縱即逝、光陰似箭,更有一種“時不待我”的緊迫感,以下是學生的作品:
“洗臉時,時間從臉盆里過去,吃早餐時,時間從滿是面包屑的嘴邊過去;趕路時,時間則從急促的腳步聲中過去。在時間不停地流逝中,因時光飛逝而深感無奈地低下頭深思時,時間又從我一分一秒地深思中過去,則當我重新躺下時,時間從我每次鼾聲中閃去。一天過去了,而在我靜下來沉思時,時間又從我的腦中逝去。”
除了典型的句式仿寫,段落仿寫也是一種很好的隨堂打寫形式。《北京的春節》很多段落運用總分的寫法,是學生仿寫的好例子。在《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中,有三個段落都是運用事例來論證中心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而且三個事例都是遵循“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寫的。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運用上面的思路來寫一個能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事例。
4.單元主題小結
人教版教材是按照單元來組織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它不僅概括了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提示了單元學習方法,是閱讀教學的綱。
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體現實效,教師就必須深入鉆研文本,利用好教材,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合適的打寫內容。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可知,打寫題目的設計對于促進課堂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讀寫結合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好的打寫題目,一定是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