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億
這是一節中西文化交融合璧的語文課!
《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張老師檢查大家的課文朗讀。朗讀第一自然段時,老師說:“世界都市維也納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希望大家關注文中的重要詞語,把此地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的朗讀輕重得宜,疾緩有致,讀得如癡如醉,猶如天籟之音。
是什么讓聽者對如此都市心馳神往,好似神游呢?我想:大概是學生讀出了這三個成語的味道吧!果不其然,張老師投以該生贊許的目光:“你讀得很出色!文中“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波光粼粼”這三個成語的畫面之感全被你讀出來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課堂上刮起的成語之風,風波并沒有停歇。當學生讀完第四自然段,張老師引領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維也納一天離不開音樂的畫面時,學生的回答更是讓聽者瞠目結舌。
課堂上的答案真精彩!“如果我來到街頭巷尾,我可能會聽到優雅輕快的圓舞曲,也會同時看到姑娘們裙角飛揚,也許我也會情不自禁地隨之起舞!”“如果我來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旁,或許會聽到優雅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會聽得如癡如醉。河兩旁綠草如茵,身臨其境,我肯定也會有跳舞的沖動!”“我來到人們漫步的地方,人們翩翩起舞,我也會陶醉其中!”
我微笑著,成語不重多少,關鍵的是學生能準確地理解運用。一百多年的傳統,讓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人們的生活也也離不開音樂的文字。我們的課堂上,成語成為學生說話表達的自由元素,學生所積累的成語一個個脫口而出,妙語連珠,似一幅幅畫面從師生的口中不斷流瀉!成語的味道,在此彌漫,成語的力量,在此迸發!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的夢,在此演繹!這節課,師生們讓我進一步走進了成語世界,感受到成語的魅力,讓我有了更多的體會:這就是我們應極力追求的課堂,文化的課堂,成語的課堂!
一、挖掘教材,積累成語
教學《珍珠鳥》,教者展示鳥兒的音頻和圖片后,讓學生說出關于鳥兒的成語,“鳥盡弓藏、鳥語花香、驚弓之鳥”等。其后,教者再補充“一石二鳥、百鳥爭鳴、笨鳥先飛、小鳥依人”等等。這樣的教學環節,優美的音樂聲中展示鳥的世界的畫面,讓學生認識鳥兒,感受自然之美。再以關于鳥的成語帶學生進入成語的世界,進入鳥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只只可愛的鳥兒不經意間闖入了學生的視線,鳥兒和孩子都在快樂地成長!如此積累成語的方法,不僅在課本中,在觀看影視中、課外閱讀中和別人交流中,大家都要加以關注,練習積累成語這一文化瑰寶。我想,一個人對成語的占有量越大,他的語文素養也不會太低。
二、利用成語,披文入情
《桂花雨》一課中,當桂花如雨般落在作者的臉上,鉆進脖子里,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時,教者及時提供下列表達開心的成語,“喜笑顏開、欣喜若狂、心花怒放、前仰后合、歡呼雀躍、翩翩起舞”,讓學生帶上表情和心情美美地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根據對成語的感悟,頭上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感,個個躍躍欲試,又是蹦又是跳,開心的心情溢于言表。這樣的教學,組織了課堂氣氛,學生在愉快的表演朗讀中,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成語積累,成語的利用更是讓“桂花雨”在學生的心里也下起來了:“好香的雨!”利用成語,朗讀傳情,表情相映,快樂的心情無以言表!
三、創設情境,運用成語
學習成語最高的境界莫過于運用。在學生較好地理解了成語意思的基礎上,教師要創設特定的語境,激活現存的成語,讓學生能準確理解,靈活運用。如教學《云雀的心愿》一課,教者講解“保護土地”內容之時,就可以巧妙地設計一條運用成語的“對對子”練習,“失去森林的保護,土地就變成貧瘠的沙漠,那昔日的森林會有怎樣美好的景象呢!請仿照‘昔日____________,如今______________。的句式,運用成語填空,進行說話練習!”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竊竊私語,交頭接耳,小手如林:“昔日枝繁葉茂,如今飛沙揚礫。”“昔日古木參天,如今浩蕩沙海?!薄拔羧諠馐a蔽日,如今赤地千里?!薄拔羧杖f木蔥籠,如今寸草不生?!薄⒆觽冊秸f越有勁,成語反復再現,不斷激活,恨不能把“倉庫”里的成語列舉個遍。聽完孩子們的回答,教者欣欣然笑了,于是,師生間的一曲對對子之歌便在課堂中吟唱,有文化的成語課堂在此豐盈。成語在師生心靈的庭院里蕤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