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
教學實踐中,為了使自己所組織的活動達到有效或高效,會想方設法采用一系列的問題解決方式。那些問題解決方式靜下心來進行細細品位,值得我們關注以下幾點。
一、關注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觀念舊,拿著新教材,唱著過去的歌謠。二有惰性,常有“拿來主義”,鮮有創新精神。三是關注點有偏差,教學時只關注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四是反思少。
鑒于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必然要求教師特別是我們這些幼教行業新人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于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么教學就會膚淺,幼兒學習就無法深入,限制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二、關注教學中的材料準備
皮亞杰指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兒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材料來表現。適宜的教學材料,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能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變的更聰明、自信、大膽,各方面的能力獲得相應的發展。
如數學活動《小動物搬新家》中,要求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層次、房間相對應的新家。這一要求,對于一些能力相對弱一點的幼兒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無法在短短的一次教學活動中完成任務。于是,我們可以根據班內幼兒的實際情況(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難易結合、簡復結合)。活動中,我們把比較難的材料發放給能力強的幼兒;比較簡單的材料發放給能力弱的幼兒,讓每一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自由探索、自我發展,使每個幼兒在原有能力上都得到發展、提高。
三、關注教學中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但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是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思考?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
如社會活動《我是班級小主人》活動中,對能力弱的幼兒,我設計了提問:早上,值日生來園要干什么事?對中等能力的幼兒,我設計的提問:如果今天你是值日生,你想為大家干些什么事?而對能力強的幼兒,我設計的提問則是:你認為怎樣的值日生才是一名優秀的值日生?問題雖然不多,但涉及面比較廣。活動中,幼兒們始終圍繞我的提問在思索,尋求答案,活動氣氛輕松而又愉快。
四、關注教學中的細節
細節是文化,是一種功力、一種資源、一種智慧。在教學過程中,細節沒有樂章中音符那樣華美,更沒有巨作中詞語那樣宏篇,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末之處,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撫摸的動作,一種慣常的態度,卻反映著教學水平,折射著教學思想,表達著教學風格,提下著教師的勢力和功力。
如一次聽課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們準備許許多多生活中見過的、不同大小的各種紙袋,并投放在靠近幼兒座位不遠的一角,然后有條不紊的組織幼兒活動。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請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整理紙袋。一聲令下,紙袋被幼兒們一個個取走,一會兒工夫就整理完了所有的紙袋。輪到交流分享經驗的環節了。老師提問:你整理了多少個紙袋?你是怎么數的?在被邀請回答的幼兒中,其中有一名幼兒非常膽小,老師用柔和的語言給予引導也不見幼兒有做回答的自信,聽課的老師在一旁為活動的開展而焦急。老師卻沒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放棄,反而緊緊地抓住這一良好的教育契機,臉帶微笑的靠近她,把她揉在自己的懷里,慢慢的、和藹可親的引導她,給她勇氣,直至回答。雖然最后整個活動拖延了一點時間,但在場的聽課老師無不為這一細節畫面而感動。
五、關注教學中的評價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評價的目標重在發展,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和教師,促進師生共同成長,促進幼兒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評價的過程是學習、反思的過程。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們應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中的評價方式,將教師的獨白改變成師生、生生的互動,發揮好評價環節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應有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