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主要方式,是國家掌權的重要經濟杠桿。”近年來中資企業和國資企業偷稅漏稅現象嚴重,本文的面板數據有一定的說服力。“克強經濟學”指出,要使稅收擔任收入職能得到充分發揮,調節經濟職能得以有效運用,這離不開強有力的稅收監督管理,“納稅稽查”正是實現稅收監督的必要手段。1991年江西高校出版社的“納稅稽查”,也只是“要求建立與完善我國地方稅體系,不斷長大地方財力,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避稅和逃稅建立的靜態模型(TE模型),以營業稅為例,一起保持在30%以上,外資企業的營業稅逃避稅問題更為嚴重,已經引起監管部門國家稅務總局的關注。
一、地方企業逃稅與規模
美國預期效用最大化模型(A-S模型)有稅率、罰款率、被查獲概率。稅收是一個經濟范疇,同時又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而日趨復雜和完善。1972年建立的稅收流失模型“A-S模型”,即預期稅收效用最大化模型,直接影響地方企業逃稅規模“A-S模型”的完善,又有“A-S-Y模型”,這是預期稅收最大化模型,“稅收努力”專業術語為“TE模型”,稱合理逃稅和避稅。學術上認為大企業比小企業更易逃稅。但國內的稅收“征管稽查”,征稅對象仍有局限性,稅務稽查員通過財務報表,在考核企業利潤或虧損的同時,要考慮企業分解和彌補辦法。
企業檢查產品的銷售利潤,最原始的計算公式: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銷售稅金-銷售工廠成本-銷售及其他費用
銷售稅金是企業已銷售的商品(包括工業性作業,應交納的增值稅等)
對納稅檢查的執行報告,要真實地反映納稅企業按照國家稅收法規正確繳納稅款,全面完成向國家納稅義務的情況。這是包括應交納的產品稅、營業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銷售稅金的增減主要取決于銷售產品的銷售收入與數量,使用稅率和不同稅率的產品產量結構。因此,在納稅檢查時,可以把本期售出的銷售稅金額同上期數量進行比較,如果在一定的稅率和產量結構的前提下,各項銷售稅金額或其總額與銷售收入或數量,一旦不成比例或出入較大,這就說明企業可能存在申報不實問題。
“稅務稽查”此問題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徐日清教授,多次發表感慨,作為大都市的上海,堵住偷漏稅的流失,改革開放前,蘇聯的那一套,還有現在俄羅斯、東歐的納稅粗略估算,有國家財富的大量流失。徐日清教授,85歲,1928年生于上海,是全國健在為數不多的大專家,也是王喬校長的導師和朋友。王喬校長是國家稅務學會的秘書長,在各種大小學術會議上,重復徐日清博導教授的觀點,嚴格“稅務稽查”。
“我國國際稅收,1990年之后一直處于順差狀態。這一時期的經常項目,除1993年為逆差,其余年份均為順差。”無論是逆差或是順差,“納稅檢查”都是經常型工作,在認真進行此工作過程中,中央稅和地方稅,都是增加國家和地方財源的重要途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大中型企業年度財務數據,實證考察了我國非上市公司的治理問題,筆者陳式龍2001年6月在復旦大學出席了上海“國有經濟戰略重組與民營企業發展理論研討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外聘教授梅兆榮、前中國駐美大使,參加了研討會,并向復旦師生作三小時的長篇報告。“美國金融,稅收體制之變曾經有‘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等問題”。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首席教授蘇東水先生與梅兆榮教授不僅是朋友,而且是學術上的相知,他們長期的通信和聯絡,不斷加深友誼。
二、外資企業逃避稅規模
根據2012年《中國納稅年鑒》,河北省外企逃稅至少為54.49193188億元,浙江為143.962848億元,福建為157.5507355億元,廣東為134.5989435億元,重慶為13.37607148億元。從地區上講,2012年全國外企逃稅以華北地區最少,中部地區累計逃稅規模居首位,達到2 324.39億元,是華北地區的2.68倍。在中部地區,外企排名第一的同時,廣東省作為沿海大省,對外經貿活躍,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給大量擁有外企稅務檢查的監管部門增加了難度,著名的美資外企保潔公司有豐富的國際避稅經驗,使地下經濟中的外企避稅成為典型案例。2011年,外企工業生產總值為10 888億元,外企地下經濟逃稅率為4.01%,這種外企逃避稅規模增長率呈直線上升態勢,需要有關部門精確測量。外資企業逃避稅收,歷來具有注重現實問題研究的傳統,調研其規模有積極的意義。中央稅和地方稅雖屬于不同的稅種,但作為“重點學科建設工程”《財稅學》一直是重點學科的建設基礎。這門學科需要集中專家學者,在深化完善稅收工作的基礎上,以《稅收檢查》為基礎,不斷通過時間完美和補充。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國際收支手冊,“美國短期資本流動,1995年前后,向11個國家資本流入的情況,發現美國實際利率下降1%,同時導致這些國家資本流入增加0.77%。”在“民主行政”的口號下,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的爭議內涵,是專家化和專業化,越來越接近實際,美國短期資本流動,涉及外匯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和衍生金融市場等內容。
從資本市場的邏輯主線出發,外匯市場、國際貨幣市場、國際黃金市場等內容直接影響商品市場的管理。主權信貸涉及到國際債權是債券范疇中與國內債券市場相對應的概念,當然債券發行人,可以是一國政府或大型企業或公司,在籌集資金過程,發行市場可通過有債券承銷資格的券商來承銷債券。
三、納稅檢查和大眾社會保障
1926年徐氏圭的“中國財政史”對財政監督,特別是歷來的上計制度,生財用財的管理,上計吏在歷代的任務、職責以及重要性的介紹是十分清楚的。周伯棣教授對公司財政的劃分觀點明確,財政監督的觀點不需商榷。今天中國的資源比周伯棣的辦法高明了許多,特別是對環境的嚴格要求,有新的經濟觀,中國環境經濟綜合核算矩陣(SEEA)給“納稅檢查”增加了難度。大眾社會保障的第一要素是住房,是不動產的開發行業。面對“建三年,養三年”的俗語,開發住宅產品是很貼切的,很基本的社會保障。農民工進城后,在擇業權的合理保障下,雙向選擇的結果是工資,日勞動力檢查或調節勞動力流動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和業務運營等,在《勞動法》的保護下,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是社會保障的基本要求。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