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征澤
納米比亞被譽為“沙海交響”之國,因為在納米布沙漠邊,就是澎湃洶涌的大西洋。如果說納米布沙漠是多么的古老而又熱情如火,那么大西洋則是一貫的冰冷卻又激情四溢。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擁有豐富的動物資源。大西洋的寒流雖然不像印度洋那么討人喜歡,但對于海洋動物和鳥類來說,這里食物豐富,絕對是生活的樂園。
沃爾維斯灣(Walvis Bay)也被稱為鯨灣,是納米比亞在大西洋海岸線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位于重要海濱城市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以南30公里處。沃爾維斯灣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港城市,是納米比亞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這里得天獨厚的環境歸功于近海一處由沙石沉積而成的名為鵜鶘岬(Pelican Point)的淺灘島嶼,它使得沃爾維斯灣可以在其保護下免受大西洋澎湃浪潮的襲擊,也讓游客有機會乘坐雙體船出海感受這里豐富的動物資源。
這里的“海豚游”(Dolphin Cruise)一般都是安排游客早上9點從沃爾維斯灣碼頭出發,進行3個小時的海上巡游,在專業向導和船長的帶領下在附近海域中尋找各種海洋生物,包括海豚、海獅、鯨魚等,同時還可以欣賞大西洋海上風景,品嘗美食。我們選擇的是Catamaran公司的海豚游,相對來說游艇更大些,可以一次容納15~20名游客,而且結構為雙體式更穩定。
游艇靠岸,上面已經有第一位客人了——一只肥碩的海獅不請自來。因為海豚游是這里的常規項目,所以海獅們都知道上船就有早飯吃,早早地候在上面準備“騙吃騙喝”。Catamaran號在清晨的薄霧中離開港口,大家充滿期待,今天能夠遇見什么海洋動物呢?在非洲參加類似的尋找動物之旅,也叫做Safari,很可能看到的動物并不是稀有的,動物園里甚至都經常見到,但這種在野生動物環境中充滿未知和期待的去尋找才是吸引大家的根本。
既然貪吃的海獅已經上了船,第一個主角就當仁不讓是它了。向導Marco給這些經常光顧的老朋友都一一取了名字,還知道它們的脾氣性格。看到Marco手里的魚,海獅立馬扭動著肥胖的身軀快速跟上,絲毫不笨拙。帥哥拿出魚喂食海獅,同時一面給乘客解說。海獅很聰明,知道魚頭要朝下吃進去,才不會因為倒刺而卡住喉嚨。所以無論你以什么方式喂給它吃魚,它總能調整為魚頭朝下再吞,很聰明哦!不過這些海獅畢竟是野生動物,它們不會握手,不會頂球。Marco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跟我們講述海獅的生活習慣和海洋知識。
海獅拉開表演序幕,接下來便是好戲連臺。隨著Marco一連串清脆嘹亮的哨響,霎時從薄霧中竄出若干鵜鶘和海鷗,像箭一般從船弦兩側朝我們飛來。Marco瀟灑地把魚拋向空中,鵜鶘張開大嘴,準確無誤地攔截下來。它們離我們非常近,就在頭頂呼嘯而過,總是感覺它們下一次扇動翅膀就會打到我的頭。鵜鶘用大嘴接魚我們尚能理解,小小的海鷗也上來湊熱鬧。整個身體都不比魚大多少,但一次也要吃一整條魚,很貪心哦!如果有不小心漏吃的,沒關系,再返回后面乖乖排隊,永不落空。
游艇繼續往遠海進發。遠處出現一艘廢舊的船,歪斜在水面。因為這里經常有霧,又或是這些船做了不法勾當被海警發現,為了避免巨額罰款和可能的牢獄,船主棄船而逃,于是這些棄船成了鳥兒的棲息地,甲板、桅桿,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鳥兒。Marco還提醒大家看隱沒在大批鳥兒里的南非企鵝,這種斑嘴環企鵝體型很小,只有30幾厘米高,在上海動物園也能見到,躲在一大堆身材顏色相似的鳥里,還真看不出。
海豚游怎么能不見海豚?沒過多久就又發現兩只,起初離我們的游艇有些距離,看見有船,海豚主動過來在船頭邊追隨前行。大家全部趴在船頭,以最近的距離去接近它們。海豚喜歡追隨輪船前行有幾種解釋:一是節省體力;二是通過輪船將更多食物翻滾出來;三是輪船的聲納讓海豚誤以為是同類。總之我們能看到海豚左右搖擺,與船一起高速前行,海水清澈,能清楚的看到海豚皮膚的光滑質感和呼吸換氣的孔,真想伸手去觸摸一下,或者直接跳下海與它們共游。
不一會兒,船前方出現一片陸地,是鵜鶘岬(Pelican Point)島。這片沙灘上,有很多海獅、鵜鶘、火烈鳥和其他成群的海鷗?,F在正值海獅的繁殖期,成群的小海獅出生,發出類似“咩咩”的羊叫聲。更多的成年海獅要么嬉戲打鬧,要么海中捕魚。如果沒有時間去十字角(Cape Cross),在這里看看成群的海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大片的鳥兒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陸地上一片繁榮景象,沒想到海上竟然還有這樣一方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