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掌為何總是輕輕落下》
(2014年第12期)
這是一篇講醫生的文章,先來看看醫生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經常采訪醫生,他們約時間一般是兩個。一個是早上8點半左右,這對于像我這種不用坐班打卡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早了,而他們,8點半已經完成一天中的第一項工作——查房。另一個時間是下午5點以后,不過,多年的經驗讓我知道這是一個多么不靠譜的時間,我常常在診室門口等醫生下班,但病人沒看完,醫生不可能把病人趕出去,于是,等一個小時什么的很正常。說實話,我現在就是在用等醫生下班采訪的時間在手機上寫下這些文字。就算是下班回家,醫生們還要看書學習寫文章,他們對“不進則退”這個詞理解得最為深刻,干別的行業退步頂多是自己混混日子,而醫生如果退步,則會人命關天。
像醫生這樣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如今已經不多了,眼下,他們還要面對高風險。
《巴掌為何總是輕輕落下》一文中,我用了一個小標題叫“深深的弱勢感”,這是這些年職業環境惡化后醫生們常常流露出的情緒。醫生們覺得維權無門,過去,他們指望的是單位,也就是醫院,醫院也愿意為醫生出頭——醫院為醫生出頭的方式是遇到糾紛時賠錢息事寧人。但現在,傳統的做法不僅沒有改善環境,反而縱容了惡意的醫鬧直至傷醫殺醫,單位,顯然也罩不了大家了。
醫生變成弱勢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中國醫生的遭遇都讓人難以置信。我在想,如果像醫生這樣接受多年高等教育、擁有專業技能并收入不錯的群體都深感弱勢,這個社會應該病得不輕吧?
本刊記者 黃 祺
《淮海中路:“空鋪潮”來襲》
(2014年第12期)
商業地產轉型,重新定位很重要。“光明村”這樣的還是繼續火爆,什么原因呢?
上海網友 @chrisdong1
稅負太高,奢侈品在這里本來就沒人買……然后這條馬路就是賣奢侈品的。
上海網友 @寬帶山住持
房租太貴,實體店干不過電商,除非把店鋪當作廣告陳列館。
上海網友 夏洛web
除了賣衣服還是賣衣服,連個可以坐的店都沒有。累!買不起的網購了,買得起的去歐洲和香港了。留你何用?
上海網友 @蜜死_徐老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