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最強大腦》節目進入尾聲,留下的不僅是“中國戰隊”三戰全勝的終局,更有12位“戰神”無與倫比的駭人腦力——“中國雨人”周瑋、“魔方狂人”賈立平、“像素眼找茬王”鄭才千、“閃電速配王”王峰、“雷達少年”倪梓強、“人眼掃描儀”黃金東、“指紋神探”吳天勝、“聽風者”艾曉娃、“解鎖小子”劉鴻志、“二進制神童”李云龍、“人臉王”楊冠新、“數獨女孩”孫徹然——隨便哪一位,都曾令觀眾瞠目結舌,頂禮膜拜。
沒有憑空蹦出來的“最強大腦”
高智商的世界,也許不是你我凡輩能懂。但你若以為天才都是橫空出世,那倒也未必。像周瑋這樣走出小鄉村的畢竟是少數,事實上,12位“戰神”里,至少有6位,早就已經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的專業榮譽。
隨著《最強大腦》的熱播,一個名詞漸漸為更多人所知:世界記憶力錦標賽。這個由英國人、“世界記憶之父”托尼·博贊于1991年發起的世界最高級別記憶力賽事,每年都會對全球范圍內達到標準的選手授予“世界記憶大師”終身榮譽稱號。
中國人張杰、王茂華在2003年首次參與錦標賽,并雙雙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此后多年,這個世界級的腦力錦標賽上一直活躍著中國選手的身影,直到2010年廣州首次代表中國承辦賽事時,當屆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的中國選手人數已經多達24名。
回過頭來再看12位“戰神”:吳天勝、黃金東是2007年的世界記憶大師,吳天勝還是中國第一位世界記憶大師冠軍。鄭才千是2008年的世界記憶大師。王峰是2009年的世界記憶大師,還曾連續兩年獲得總冠軍。楊冠新是2011年的世界記憶大師。劉鴻志、倪梓強分別是2011、2013年少兒組世界冠軍。
12位戰神,8位都是獲得過世界認可的記憶大師。最終未能入選“中國戰隊”的“辨音少女”黃華珠、“虹膜掃描者”孫小輝等人,也都獲得過記憶大師稱號。不僅如此,吳天勝早在《最強大腦》之前,就曾是央視益智類綜藝節目的???,參加過《狀元360》、《想挑戰嗎》、《開心辭典》;鄭才千也錄制過《超人來了》、《芝麻開門》、《挑戰女人幫》……即使不說他們是綜藝咖,至少也是身經百戰,對綜藝熒屏并不陌生的。
從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普通觀眾角度來看,他們的挑戰項目超乎想象,而一旦將之放到“世界記憶力錦標賽”的范疇來看,你會發現作為一項專業競技,它有著非常細化的分類,每個類別,都可能成為綜藝節目中看起來離譜的難題。
具體來說,錦標賽設有十個記憶項目——快速撲克、馬拉松撲克、快速數字、馬拉松數字、二進制數字、抽象圖形、人名圖像、隨機單詞、聽記數字、虛擬歷史事件。每個項目都有細化的評分標準,每個選手都必須參加所有項目。要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每年難度都在增加,近年來的標準是十項中必須通過指定的三項,今年開始更為嚴格,還要求總分必須達到5000以上(目前世界紀錄仍然是王峰創造的9486分)。
這也是為什么戰神們剛上場時挑戰的是一個項目,PK時換一個項目也能勝任的原因。對于經過專業培訓的選手來說,記憶是基礎,至于具體項目,經過練習都是可以相通的。即使是鄭才千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像素眼”,也并不完全是天賦異秉——據Dr.魏解釋,魔方墻的辨認涉及到視覺處理的3D化,簡單而言就是練習裸眼3D。“方法是我們教給他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練出來的。”
在節目中,好幾位嘉賓都曾提到“天才給高分”、“后天能訓練只能給低分”的評判原則。但魏坤琳事后在微博上辟謠,稱:“最強大腦選的【絕不是】大腦天生就和常人不同的,【絕不是】不需要訓練就是天才。沒有人不訓練就是天才。相反,在一定天賦基礎上,拼命訓練才可能有天才般的表現。比如,臺上記憶高手的大腦結構和普通人的基本沒有差別,他們后天大量的記憶訓練才是成功秘訣。共勉。”
Dr.魏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當然,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不只是12位戰神,還有魏坤琳本人。
“科學判官”、“最帥教授”,幕前幕后,這些形容詞都如影隨形。喜歡他的人覺得Dr.魏個性強烈、帥氣、敢說話,渾身散發著科學理性的光芒,像電視劇里才能看到的教授——木村拓哉那樣的IPS腦科學部主任“Mr. Brain”,或者艾瑞克·麥柯馬克那樣的神經科學家“Dr. Pierce”。
質疑他的人也不少——即使在節目錄制現場,評審李永波、梁冬就多次說過他“權力太大”、“終極規則掌握在一個人的手里不科學”。對此,魏坤琳在場上的回應永遠只有一句:“科學是我判斷的唯一標準?!弊叩侥缓?,讓他介意的其實是身邊同行對他的批評:評價太片面、科學解釋不完整……他說:“實際上我在舞臺上說的話是會被剪掉的——我覺得學術界沒有參悟到這是一個娛樂節目?!?/p>
益智綜藝,即使再益智,它也是綜藝,必須有剪輯、取舍、塑造、戲劇效果。實際上,只要略加了解,就知道魏博士“絕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最初將魏坤琳推薦給江蘇衛視的是“果殼網”,這也是《最強大腦》的幕后智囊團之一:果殼網有個十余人的團隊,負責為節目組海選挑戰者、推薦專家團成員、專業解讀選手腦力。果殼網上的《最強大腦》專區,也是官方指定的唯一第三方線上報名參賽渠道。除此之外,《最強大腦》背后還有一個3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組成的真正“大腦”。
不過,既然是綜藝節目,就不可能完全依靠科學評判。國際PK賽當前,別的不說,均衡各種腦力來迎戰,就是不可回避的實際取舍。為了達到最佳戲劇效果,除了腦力,還得靠編劇?!耙蝗痪蛠y套了?!币晃恢破烁嬖V記者,“其實各位選手在正式上場前,專家團就已經根據他們之前練習中的表現預判了能否晉級的心理分?!薄男┻x手如果挑戰成功就能晉級,哪些選手即使挑戰成功也未必能晉級,早就寫進了無形的“劇本”。Dr.魏為整個專家團代言,但等他真正坐到評審席時,能做的也只剩下微調而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