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洋



齊達內、費德勒、博比·查爾頓、菲爾普斯……一個個無比響亮的大名都曾是世界體壇勞倫斯獎的金字招牌。幾天前,2014年勞倫斯獎新鮮出爐:世界新車王、F1四屆年終總冠軍維特爾力壓群雄,脫穎而出。
考慮到職業賽車運動與奧運會無緣的現實,勞倫斯大獎或許是F1車手能在體育世界里獲得的最高榮譽了,如今,維特爾在繼老車王舒馬赫之后,已悄然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時代。
后浪推前浪,新人送舊人
3月30日,F1雪邦賽道激情四射。22位世界頂級車手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眾所周知,馬來西亞F1賽一貫對車手和賽車考量最大,別具一格的兩條超長大直道,經常出現的雷暴天氣,往往是特別考驗22位車手駕駛技術與體能貯備的苦戰。幸運的是,維持爾在非桿位位置發車,新車調試未到最佳的情況下,依然獲得季軍。
從3月26日在吉隆坡獲得勞倫斯最佳男運動員大獎,到5天后在雪邦賽道登上領獎臺,馬來西亞簡直就是維特爾的福地。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就對這項運動充滿熱愛。你做得好,你就贏得勝利!而這,正是如今驅動我不斷前進的動力”,在勞倫斯頒獎現場,西裝革履的維特爾顯得有些少年老成。他已不是5年前剛剛出道時稚氣未脫的翩翩少年。3分鐘獲獎感言,他低頭看手中獎杯竟有20多次,可見維特爾是如何看重勞倫斯獎這一“體育世界最高榮譽”。從4年前首奪F1車手總冠軍至今,維特爾已連續四年包攬這項榮譽,他也連續五次獲得了勞倫斯最佳男運動員提名。
說維特爾是“火星人”并不為過,要知道在當今這個娛樂的、商業的、一切都“求新鮮求變化求個性”的時代,維特爾幾乎可以滿足受眾的所有想象。
俗話說二王相爭,必有一傷。出人意料的是,在弱肉強食的F1世界,新車王維特爾卻享盡了老車王舒馬赫的呵護。少年時代,8歲的維特爾曾從舒馬赫手中接過卡丁車賽的獎杯,維特爾至今依然能回憶起正在巔峰時期的舒馬赫,在家鄉的卡丁車賽道為剛剛成為少年卡丁車冠軍的自己頒獎的場景。成年后維特爾每次取得成績,也都會接到舒馬赫的電話祝賀。在舒馬赫看來,維特爾是接替他王座的不二人選。
兩位德國人,都是出身貧寒,從卡丁車賽道起步,殺入F1世界,這讓新老兩位車王格外惺惺相惜。雖然分屬兩個時代,但舒馬赫和維特爾都是有“賽車伯樂”之稱的諾阿克從科爾本沙地卡丁車賽場發現的天才。諾阿克說:“像舒馬赫這樣的天才車手,一生只可能遇到一個,但當我認識維特爾后,我立即對自己說,這個人的天賦和邁克爾在同一水平線上。在賽車技術的操控上,他們遠勝于其他車手。”
維特爾曾透露,第一次見到舒馬赫,他從來不掩飾對方是自己偶像的事實,兩人成了“超級忘年交”。“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我的恩人,”維特爾說,“我參加歐洲卡丁車大獎賽前,在他父親經營的卡丁車俱樂部接受訓練。之后,是他向紅牛二隊老板推薦了我。如今大家開始拿我和他相提并論,但我不敢奢望能超越他。”這樣的“表白”曾讓舒馬赫非常感動,他說自己相信維特爾將會獲得更多總冠軍。
然而,讓維特爾無比震驚的是,去年12月老車王在滑雪時意外受傷。 “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希望他能夠盡快好起來。我希望能給予他家人巨大的期待。”
一年前,在舒米再次宣告退役之時,維特爾則理所當然地被外界看作是老車王的繼承人。他們來自共同的國家,出身相似的平民家庭,擁有相似的經歷和超人的天賦。如果你是一位車迷,那么一定會對舒米退役的情景記憶猶新:2012年11月底,巴西F1英特拉格斯賽道,全世界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同時迎來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年輕的維特爾在收官戰中獲得第六名,成功衛冕冠軍,他也成為F1歷史上三奪世界冠軍的最年輕車手。而緊隨維特爾第七位沖過終點線的則是老車王舒馬赫,在謝幕戰上這一順序頗有意義。新老更替也是體育競賽中普遍的現象,只不過,當一位前輩攜手帶引你站上劃時代的戰車時,再美好的畫面也不過如此!
告別,沒有淚水,只有笑容,那開懷一笑,卻掩不住眼角皺紋的滄桑;告別,沒有感傷,只有感念,感念那一組組紀錄,猶如世界車壇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引擎的轟鳴聲漸漸遠去,發動機的余溫也漸漸冷卻,但這個名字將永遠為世界所銘記。
全世界的車迷永遠銘記:在舒馬赫宣布完退役的決定后,他感慨一句,“我覺得自己解脫了。”解脫,于他而言,是掙脫去留之間的糾結;于他人而言,則是一種難言的傷懷。賽后,梅賽德斯車隊舉辦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提示牌上寫著一行感傷的紅字:“邁克爾,謝謝,再見!”一個車王的時代就此翻過。 43歲的七冠王轉身離去,投下一個深深的背影,同時留下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在宣布退役的那一刻,舒米和維特爾兩位德國新老車王在梅賽德斯賽車前留下合影,舒馬赫開懷一笑,雖難掩眼角皺紋,但臉上卻透出欣慰的笑容。而維特爾一臉幸福的表情,滿眼崇拜而堅定的眼神。
當舒馬赫奪得首個F1分站賽冠軍時,維特爾只有7歲。“我第一次看到他時,甚至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生怕自己會問出傻問題。”維特爾坦言,在自己這代人心中,舒馬赫是一位真正的激勵者,“他是我們的英雄。”然而,如今的維特爾則成為老車王的驕傲,早年前他曾多次公開表示,維特爾最具冠軍相,潛力無限,前途無量。現在只有26歲的維特爾則很快驗證了舒馬赫的預言,他成了當今F1賽場上最為耀眼的巨星,四冠王的成績成為其他車手無法超越的榮耀……
傳奇新車王,開辟新時代
去年年底,沒有任何懸念,維特爾在印度站提前加冕2013年F1年度總冠軍,成為F1有史以來第三個獲得“四連冠”的車手。從這一刻開始,塞納、勞達、斯圖爾特這些車壇大神就被他甩在了身后;從這一刻開始,維特爾僅需仰視兩位大神,七冠王舒馬赫和五冠王方吉奧。
很多人記住維特爾是因為他在紅牛車隊的一騎絕塵,尤其是在三年前不可思議地拿下5個分站賽冠軍,從而頂替漢密爾頓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車手總冠軍。不過,他的能力早在寶馬·索伯時就已經為業內所夸贊。8年前,在土耳其大獎賽的第二次自由練習中,最快圈速的創造者不是阿隆索、舒馬赫或者萊科寧,而是維特爾。之后的意大利大獎賽自由練習中,他依然是跑得最快的那一個。要知道,寶馬·索伯的賽車在整個圍場中也只能算中游甚至偏下的位置,連當時的“未來之星”庫比卡都沒有辦法讓它跑得更快。endprint
維特爾的表現讓所有人震驚,他欠缺的只是一個機會。機會在2007年突然到來,庫比卡在加拿大意外車禍,德國少年代替他出戰美國大獎賽。從第7位發車的維特爾死死守住自己的位置,并最終以第8的身份完賽,拿到F1生涯的第一分。這場比賽奠定了他在日后的駕駛風格:“跑F1不是喝咖啡,只要有一絲可能,我就要在守住的位置上盡可能地向前,向前,絕不能坐等好事降臨。”
維特爾的天賦毋庸置疑,但很多有天賦的車手或者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在心理上都更容易脆弱和敏感。不得不說的是,漢密爾頓就是如此,但維特爾卻不是這樣。要知道,他比漢密爾頓還小了整整兩歲。四年前當維特爾被紅牛從二隊提到一隊頂替庫特哈德并嶄露頭角時,很多人說他是“舒馬赫升級牌”、“F1未來王者”。當然,也有人說他只是“曇花一現”、“完全靠紅牛賽車的小屁孩”。無論說什么,他都不為所動。這個涉世未深的男孩頭腦出奇地清醒和冷靜:在浮華的F1世界中,有人喜歡吹起巨大的肥皂泡,也有人喜歡用竹簽把這些肥皂泡一個個戳破。而這些都和他沒有關系,在比賽中他時刻提醒自己:除了全心全意地去比賽,什么都不要去想。
“我不喜歡‘Baby Shumi這樣的稱呼,就像他不喜歡被叫做‘塞納第二一樣。”維特爾說,“他是我的偶像,但我只想要做我自己。而且想要和他媲美,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賽場上的沉穩老到相對,走下賽車的他卻擁有一切年輕人的開朗性格,充滿幽默和喜感。在去年10月中旬的韓國大獎賽上,他在正賽開始前和紅遍全球的Psy見面,并現場跳起騎馬舞,這樣的場面樂翻全場。此外,維特爾還喜歡在賽車上“玩花招”。五年前在上海大獎賽上,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發現他的賽車座艙里居然用不干膠貼著一張字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Kate's dirty sister”(凱特的臟姐姐)。被問到為什么要寫這幾個單詞時,維特爾開心地笑了,他解釋說:“我的賽車在澳大利亞叫‘凱特,但凱特在墨爾本和庫比卡發生了車禍。于是我決定管這部賽車叫‘凱特的姐姐。”至于“dirty”,其實這個單詞在英語里有“隱身”的意思,“我就是想讓她在賽場上跑得更快,像隱形戰斗機一樣更具戰斗力。”
或許是因為成績越來越好,令維特爾樂此不疲的是,后來又給他另一輛賽車取名為“Kinky Kylie”,據說這個名字靈感源泉來自一位情色女星。天真的維特爾私下里還跟車隊的機械師們透露,說自己很想和她見一面,但一再強調只是共進晚餐,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小心機遭到了大家的一頓嘲笑——這就是那個率真、純情得如同鄰家男孩的維特爾。久而久之,周圍的人們都格外愿意接近這個天生幽默的男孩,因為他總是讓人感覺愉快。在車隊里更是如此,如果你問紅牛的機械師更愿意和誰合作,是維特爾,還是阿隆索、漢密爾頓抑或韋伯?答案肯定是前者。京連車隊領隊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有一次,紅牛領隊霍納參加活動時接受媒體采訪,他說自己第一次看到維特爾給賽車起名“凱特的臟妹妹”時還很擔心,生怕F1推廣人伯尼會懲罰他們。但伯尼并沒有,反而覺得這個德國男孩是個有趣的車手。而維特爾這種搞笑的行為,也拉近了他和機械師們的關系。“他們知道他對勝利非常渴望,也知道他可以把雄心與很好的個性結合起來。”霍納說,“他在維修房和車隊里都非常受歡迎,因為他確實很友善,與同事們相處愉快。”
這種“相處愉快”為他在車隊的地位奠定了基礎,但他也不會強行給自己冠以“一號車手”的名頭,因為這會引起韋伯的不滿。德國人從來不去爭名分,這也讓澳大利亞人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把氣撒在他的身上,而只能去和車隊抱怨。如果當年阿隆索和漢密爾頓也學會這一招的話,現在的邁凱輪或許已經多拿了好幾個世界冠軍。
自四年前開啟冠軍模式成為F1史上最年輕冠軍之后,從兩冠王到三連冠直到如今的四冠王,維特爾每前行一步都創造新歷史,也將一批前輩拋在身后。很多知名F1車手窮其一生都沒能拿到年度總冠軍,韋伯在其中,馬薩也難以如愿。能拿到一個冠軍以上的車手也不多,迄今為止共有15人,漢密爾頓和巴頓至今還在為第二個冠軍而戰。擁有兩個以上冠軍的只有9人,阿隆索還在為第三個冠軍苦苦奮斗,可見在驚險刺激的F1世界里,職業車手想要拿冠軍是何其艱難。
對于此結果,沒有任何人感到意外。然而,一些人似乎對維特爾的成功頗為不滿,用他們的話說,維特爾只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實現了如此成就。在許多人看來,維特爾有紅牛的“火星車”座駕,贏了是“理所當然”,輸了則證明是“笨蛋”。甚至直到今天,包括很多不服氣的對手在內依然在講著這樣一個問題:維特爾的勝利究竟歸功于他高超的技術,還是歸功于紅牛車隊?紅牛車隊每年的預算高達2.3億歐元,任何一家車隊都難以望其項背,憑其闊綽的預算,紅牛可以不斷革新技術。漢密爾頓曾明確表示,阿隆索才是當今最好的車手,言下之意正是維特爾靠賽車才取得勝利。阿隆索也曾說過,維特爾開的不是賽車,而是一架“飛機”。
維特爾的實力究竟如何?有業內人士在撰文中指出,6年前維特爾在滂沱大雨中開著米納爾迪車隊打造而成的紅牛牌“拖拉機”勇奪桿位。如果說桿位是運氣占了上風,正賽則完全是實力的體現,全場比賽他沒有犯任何一個錯誤,以巨大優勢奪冠,讓第二位發車、同樣駕駛“火星車”的對手相形見絀。昔日世界冠軍維倫紐夫也提醒人們不要過分強調賽車的重要性,“那些認為賽車比維特爾更出色的人,應該好好看看他每一年是如何完勝韋伯的。如果沒有維特爾,紅牛根本不可能贏得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頭銜。”
維特爾集能力、技術、速度、信心于一身,在多年比賽的歷練中,更添一份王者風范。上個賽季在取得四冠王頭銜的那一刻,給世人印象最深的正是他表現出的與年齡所不符的沉穩和老到。在上個賽季中,維特爾僅在銀石賽道由于賽車變速箱故障提前退賽;唯一的“污點記錄”則是F1中國站排位賽第三輪滑出賽道導致無成績。除了這兩次之外,他在所有的排位賽中從未掉落三名外,16場正式賽均位居前四名。
維特爾的成功得益于車隊的團結一致,而他又是車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紅牛做了所有該做的工作,包括最重要的一點:支持維特爾。這與當時效力于法拉利車隊并處于賽車生涯頂峰的邁克爾·舒馬赫如出一轍。追溯過往,你曾有何輝煌;展望未來,你將有何成就?在26歲時,能夠在自己所處領域占據統帥地位并連續保持四年的人屈指可數,維特爾便是其中之一。況且,他還年輕,還有大把時間和巨大的空間。未來尚不可知,但就當下而言,維特爾已是實至名歸的新車王,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世人仰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