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7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所監管的中央企業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等六家中央企業納入首批試點,神華、五礦等礦業央企尚未列入其中。
這四項改革試點分別為: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在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在國資委管理主要負責人的中央企業中選擇兩到3家開展派駐紀檢組試點。
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試點將堅持頂層設計與先行先試相結合、市場化方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大膽探索與堅守底線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主要原則,通過試點來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體制模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路徑、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機制以及對國企負責人重點監督的紀檢監察方式。
7月18日,工信部公布2014年首批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工信部通知顯示,2014年首批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包括煉鐵企業44家、煉鋼企業30家、電解鋁企業7家、銅(含再生銅)冶煉企業43家、鉛(含再生鉛)冶煉企業12家,涉及*ST南鋼、新興鑄管下屬全資子公司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本鋼板材焦化廠、海亮股份等。經統計,合計共淘汰煉鐵產能2544.9萬噸、煉鋼產能2259.5萬噸、電解鋁產能47.85萬噸、銅(含再生銅)產能72.56萬噸、鉛(含再生鉛)產能35.5萬噸。

工信部要求,力爭在2014年9月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生產線(設備),確保在2014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
7月16日,國土資源部發出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保證財產權人依法行使抵押權,停止執行《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
2000年11月1日,國土資源部以國土資發〔2000〕309號印發《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分總則、礦業權出讓、礦業權轉讓、監督管理、附則共五章69條。其中,第五十五條為:礦業權抵押是指礦業權人依照有關法律作為債務人以其擁有的礦業權在不轉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行為;以礦業權作抵押的債務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礦業權為抵押物。
業內人士表示,《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五條停止執行,主要是為了與《物權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中有關抵押的規定保持一致,恢復了財產抵押的法定范圍,這意味著礦業權人既可以用礦業權的債務設定抵押,也可以作為第三方,將該礦業權抵押給債權人。
日前,福建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做好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和審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規定自2014年8月1日起,申請辦理新建、改擴建礦山的,申請人應提交符合要求的土地復墾方案;2014年7月31日前已取得采礦許可證的采礦權人應編制土地復墾方案,未編制的應在一年內完成方案補充編制、審查工作,報原發證機關備案。
《通知》規定,露天采礦造成地表土地損毀的,地下采礦等造成地表土地塌陷的,堆放采礦剝離物、廢石、礦渣、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壓占土地的,申請人在辦理采礦權審批手續時,應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要求,由具備土地整治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報礦山所在縣(市)國土資源部門審查。
《通知》要求,經審查通過的土地復墾方案作為2014年年度礦山年檢要件材料之一。未通過審查的,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書面告知土地復墾義務人補正。逾期不補正的,不予辦理建設用地或采礦審批相關手續。改變開采方式、開采礦種、開采規模等情形的,采礦權人應在三個月內對原土地復墾方案進行修改,報原審查的國土資源部門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