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種怪現象,每當企業(此處必須強調,特別是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中一旦遇上了麻煩和困境,就去找所在地政府要政策支持,甚至遠上北京找到國家產業主管部門大吐苦水。出于各種考慮,政府就會出手相救,或是協調財政、物價、稅務部門,或是出臺相應補貼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或許不存在。記得一位業內專家曾說過,在發達國家,企業行為完全是自主的市場行為,某家企業經營不下去,就主動停產或向法院申請破產,不會尋求政府支持,政府也不會對這一家企業進行“私人定制”。
在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網電售價過高、企業虧損嚴重的格局下,電解鋁企業頂不住了,紛紛尋求政府的支持與幫助。據了解,在山西、貴州、甘肅等省份,當地政府為了把電解鋁企業拉出泥潭,出面協調當地的發電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協調直購電、財政補貼、兼并重組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出手挽救岌岌可危的電解鋁企業。
中鋁遵義鋁業在4月份時因電價過高、企業虧損嚴重而全面停產,僅隔兩個月之后,6月4日,遵義鋁業200kA電解鋁系列恢復投產,在當天的復產通電儀式上,貴州省經信委主任李保芳強調,遵義鋁業在停產兩個多月后順利復產,標志著省委、省政府“長短結合”解決遵義鋁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接下來,省委、省政府將會同有關各方著力出臺長遠方案,推動遵義鋁業實現轉型升級。
讓我們來聽另一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不需要政府補貼,我們就希望公平。希望國家有更嚴格的行業標準限制,讓市場主體發揮作用。”7月14日,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向總理這樣說,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東方希望集團旗下幾家電解鋁企業的效益都在逆勢上揚。李克強立刻問:“電解鋁可是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啊?”劉永行回答說:“我們優秀的企業做法不一樣。”
珠海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和李克強總理座談時也做了發言。她說:“企業本來就應該在市場中競爭,如果沒有能力,就應該讓它自然消亡!”她還直截了當地表示:“總理,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

很多國有電解鋁企業就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般和找政府這個娘家人訴苦。政府有服務、管理的職能,幫助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也是職責所在。但是我們認為,政府的職能體現在行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上,這就是公共行政的核心,直接體現在公共利益上。因此,真正的市場經濟,就是大浪淘沙,應該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而不是政府說了算,政府的出面干預或扶持某一個行業(比如說電解鋁),只會攪亂正常的優勝劣汰格局,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鏈一樣,人為的破壞或拯救都會打亂生態平衡,帶來累累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