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杰 劉旺林 王克禮|文
60年前,大冶有色人披荊斬棘建設起新中國最早的有色金屬礦山之一。伴隨著中國銅工業的腳步,大冶有色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中國銅業發展的壯麗篇章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引子
我們探索創新,我們追求理想
我們是人類礦冶文明的接力者
錘煉,開拓,我們凝聚力量
我們解放思想,我們以市場為導向
我們是有色金屬工業的開拓者
責任,忠誠,我們勇于擔當
我們海納百川,我們大江擊浪
我們是實現跨越發展的沖鋒者
光榮,夢想,我們走向輝煌

風凄凄,雨瀟瀟,山巍巍,火烈烈;金燦燦,銀閃閃,銅綠綠,冶熔熔。60年一甲子,2013年12月28日,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冶有色”)召開大會,紀念公司成立60周年。
3000年前,我們的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3000年爐火生生不息,大冶的銅綠山、龍角山、銅山口,陽新的封三洞、赤馬山等地,都留下了古代銅礦開采的歷史見證,大冶有色本部的所有礦山,幾乎都能見到歷代祖先開發銅礦資源的偉岸身影。祖先們在發現和開采銅礦資源時表現出來的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非凡智慧與膽識,不僅讓祖國為之自豪,讓世界為之震驚,更讓我們大冶有色人得天獨厚地獲得了寶貴的文化傳承。
60年前,在這片青銅文化發祥地上,大冶有色人又高舉“銅斧”,頑強開拓,為建設新中國銅工業基地披荊斬棘。1953年興建的新冶銅礦,是新中國國民經濟三年恢復時期在中南地區建設的第一座銅礦山,也是全國最早建設的有色金屬礦山之一。在此后的發展進程中,無論采礦、選礦、冶煉工藝技術和設備設施的更替,還是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變遷,無不體現著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特別是銅企業發展的時代特征和軌跡。大冶有色以自己的成長進步,不斷適應和跟隨著中國銅工業的發展腳步,并在中國銅工業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做大做強,共同譜寫了中國銅業發展的壯麗篇章。

《大冶有色志》在大冶有色公司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上首發
60年來,幾代大冶有色人頑強拼搏,努力奮斗,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成了現代化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大冶有色也由最初那個千人千噸的獨立礦山,逐步發展成為職工家屬10萬余眾、年營業收入800多億元的特大型有色金屬集團,經歷了創業發展、配套發展、攻堅發展、跨越發展四個歷史階段,實現了從生產礦山銅,到粗銅,再到陰極銅的三大跨越,陰極銅生產能力達到70萬噸。可以說,大冶有色60年的發展直接繼承著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參與和見證了新中國銅工業發展的全部歷程,大冶有色的發展史高度濃縮了中國銅工業的奮斗史、全景展示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成長史。
在1953年至1972年的創業發展階段,第一代大冶有色人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鄂東南這片紅色的沃土,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排除一切干擾,克服重重困難,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書寫和描繪新中國銅業開發的壯美詩篇,用近20年的時間,建成了集礦山采選、冶煉化工、輔助配套等系統化的大冶冶煉廠,初步奠定了大冶有色的發展基礎。
在1973年至1996年的配套發展階段,公司克服“文革”動亂的嚴重影響,適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轉軌的新形勢,大力推進企業內部改革和承包經營,大力加強礦山、冶化、輔助生產系統的技術改造和后勁工程建設,大力開展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將礦山銅產量提升到年產2萬多噸,實現了粗煉、精煉的雙5萬噸配套,建成了國家一級企業和特大型企業,并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粗銅基地和有色系統上繳利稅大戶,確立了大冶有色在行業的前列地位。
在1997年至2005年的攻堅發展階段,公司在應對金融危機中扭虧脫困,在鞏固脫困成果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了體制轉換、“四塊戰略”和三項制度改革,在穩定礦山銅年產2萬噸水平的同時,將粗煉與精煉能力雙雙提升到20萬噸,將資產總額與銷售收入雙雙提升到50億元,在極其困難的經營條件下實現了持續增長。
2006年以來的跨越發展階段。我們首次明確提出并不斷完善“推進三化經營,實施五大戰略,實現五上目標,打造千億企業”的戰略體系,企業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化,有效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嚴峻考驗,始終保持跨越發展的良好勢頭。“五個有色”宏偉目標的確立,引領著我們向“一流銅業、國際品牌”的企業愿景奮進。

藍天下的澳斯麥特銅冶煉爐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宏觀形勢、國際國內銅業發展的競爭態勢以及公司廣大干部職工提高生活水平的熱切期盼,做大做強大冶有色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資源與資金的長期短缺,冶煉落后產能的限期淘汰,“千軍萬馬吃銅飯”的傳統格局,人才的匱乏和管理的落后,賦予了我們變革的使命和動力,也昭示了我們加快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7年來,公司毫不松懈地堅持推進“五大戰略”,不斷提升“五上目標”,建成和正在加緊建設一大批礦山資源開發、冶化升級改造、銅產品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以及非銅產品開發的大項目,大規模開展資本和貿易運作,產業布局從鄂東南本部不斷向省外、境外拓展,呈現出國際化經營、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積聚各種發展要素,實現全方位的發展和提升。公司資源開發的步伐首次延伸到省外、國外,采取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獲取資源,資源占有量由2005年的不足80萬噸增至400萬噸以上。一大批礦山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掀起礦山二次創業的高潮。對標世界一流水平,建設了澳斯麥特爐和30萬噸銅加工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對冶煉系統實施了全流程技術改造,技術裝備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陰極銅產能突破70萬噸,邁入全國前三甲。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招商引資,積極吸納各種所有制形式的資本,參與公司戰略合作和資產重組,既獲取了大量急需的發展資金,也有力地推進了體制機制的轉換。通過實施大規模的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完善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形成了多元化發展、多極化增長的格局。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企業逐步進入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良性軌道,資產總額和經營規模快速增長,在全國500強企業的排名中連年大幅攀升至180位。伴隨著與央企對接、香港上市的成功和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企業的組織結構、治理結構、體制機制一再發生深刻變化,朝著由國有單一投資主體向多元投資主體轉變;由長期立足本部所在地區,過度依賴銅業發展的傳統經營模式,向“規模化、多元化、國際化”經營模式轉變;由單純依賴初級原材料生產,向有色金屬產品生產、有色金屬貿易與相關服務、金融與資本運作相互融合發展轉變;由單一依賴銀行貸款的融資方式向股權、證券融資等多渠道資本運作轉變;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封閉保守、按部就班的思想觀念,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創建一流銅業為目標的開放進取、主動發展的思想觀念轉變;公司正發展成為跨國界、跨地區、跨所有制形式、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
縱觀公司60年的改革發展歷程,我們經歷過計劃經濟時期的輝煌,也經歷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陣痛。但無論哪個時期,無論哪個階段,大冶有色人無私奉獻、忠誠報國的使命不變,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精神不變,開拓創新、不斷超越的信心不變,以實際行動譜寫了國企改革發展的壯麗詩篇。

銅綠山礦一角
制勝的強大精神動力。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緊緊依靠職工辦企業。必須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切實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站在前人60年來打下的基礎上,站在跨越發展的新起點上,我們應該以更大的氣魄,更寬廣的視野,更開闊的思路,更高遠的目標,來謀劃未來的發展,來描繪“有色夢”。結合大冶有色的發展實際,以及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方向,漸次推進和實現大冶有色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堅定不移地向實現“有色夢”邁進。
2014年實現千億元企業目標,既是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的戰略部署,也是公司加快跨越發展,打造“五個有色”的必然要求。當前,各方面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正處于加速沖刺階段,公司上下堅定信心,認真分析,周密部署好2014年的各項工作,再鼓干勁,再上措施,確保實現千億跨越目標。
大冶有色正在深入落實公司第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推進“三化經營”,按照“實施五大戰略,發展三大產業,做強十大板塊,打造五個有色”的戰略思路,力爭在2020年國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五個有色”在2017年的基礎上有新提升,將大冶有色建設成經營規模行業領先、技術裝備世界一流、體制機制靈活高效、環境優美和諧、職工文明幸福、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實現“一流銅業、國際品牌”的美好愿景,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搞好國有企業、增強公有制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因此,從根本上來看,未來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國有企業在經濟建設中的支柱作用和主力軍作用不會削弱,國有企業獨特的優勢為大冶有色實現永續發展,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因此,大冶有色要始終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判斷并把握不同時期的戰略機遇,在加快企業改革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不懈地提升管理水平,始終堅持不懈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優秀的文化和管理,確保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真正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在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際,以各方面的優異成績來證明大冶有色真正無愧于“百年老店”。
大冶有色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優化調整戰略思路和重點,始終以國際化的視野,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謀劃企業未來的發展,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始終堅持“資源為王”理念,將資源開發放在首位,不斷提升資源儲量;在提升經營規模的同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創新經營模式,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持續不斷地推進資本營運和人才強企戰略,努力破除資金、人才瓶頸制約;通過戰略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將公司的戰略思路和目標變為現實,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大冶有色職工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紀念大冶有色成立60周年
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思想解放和內部改革,要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內生發展活力,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要堅持“嚴、準、細、精”管理理念,按照對標國際化的要求,持之以恒地開展管理提升活動,持續提升管理水平;積極推進管理變革和創新,不斷引進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建立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先進管理機制和成熟的制度體系;大力推行各種先進管理手段,不斷提升公司管理現代化水平。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要堅定不移地加強文化建設,不斷豐富完善大江文化的精神內涵,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回首過去,我們創造了大冶有色發展的輝煌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大冶有色發展前景信心百倍。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一流銅業、國際品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奮斗,為中國銅工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