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1—2004年,在重慶市潼南縣進行了丘陵旱地1~5臺土“果樹//大豆”間套作大區對比適應性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大豆新品種(系)‘9769’和‘9753’的農藝性狀表現明顯優于對照(渝豆1號),隨丘陵旱地臺位升高,各品種產量都陸續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臺土,‘9753’表現最優,第3臺土‘9753a’表現略優于‘9769’,667 m2產量差異小,4~5臺土‘9769’躍居第1,表現最優。這2個優良新品種(系)從2005年開始在潼南縣陸續示范推廣,2013年達到年種植‘9769’1540 hm2、‘9753’2160 hm2的規模。適宜凈作、間套作(含“果樹//大豆”、“麥//玉+豆//苕”、“菜//玉+豆//苕”、“麥//玉+豆”、“玉+豆//苕”、“麥—豆//苕”、“油菜—豆//苕” 等熟制)。
關鍵詞 大豆;新品種(系);間套作;適應性研究;重慶市潼南縣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7-039-03
知網出版網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506.2226.01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5-6 22:26:00
經品比篩選試驗后,需進一步探索大豆新品種(系)‘9769’和‘9753’在不同臺位的綜合農藝性狀。因凈作不利于探索大豆的耐陰力,故筆者在不同臺位進行“麥//玉+豆//苕”間套作等生產試驗示范的同時,為便于規劃各重復試驗小區,選擇幼齡果樹行間空隙地,于2001—2004年進行了丘陵1~5臺土“果樹//大豆”間套作大區對比適應性試驗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品種
渝豆1號(CK)、‘9769’和‘9753’3個品種(系)。
1.2試驗過程
試驗在梓潼鎮、柏梓鎮、崇龕鎮和花巖鎮的丘陵幼齡果園1~5臺土進行,土壤為遂寧組母質發育的紅棕紫泥。低臺位果園地種植柑橘類(檸檬、柚、甜橙),枇杷及梨;低臺位至中臺位種植梨子;高臺位瘠薄地種植核果類(桃、李、杏)。上年11月在果樹行間種葫豆青或大麥青等青苗飼料,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翻挖炕土。根據以前不同臺位試種情況,為躲避伏旱影響并防止徒長,選擇大豆播期如下:1~2臺地在5月中旬,3臺地在4月底至5月上旬,4~5臺地在4月上旬(同一臺位同期播種)。
試驗重復3次,各大區面積66.7 m2。
2結果與分析
第1臺土(底臺土):‘9753’適應性強,長勢旺,產量最高,4年平均667 m2產量135.7 kg,比CK增產51.9 kg、增率61.9%。‘9769’適應性較強,4年平均667 m2產量109.0 kg,比CK增產25.2 kg、增率30.0%。CK表現抗旱力差、耐陰力較差,產量較低。試驗表明,‘9753’在底臺土“果樹//大豆”間套作中農藝性狀表現最優。
第2臺土:CK、‘9753’和‘9769’667 m2產量比第1臺土減產較明顯,但‘9753’667 m2產量仍居第1位,4年平均667 m2產量124.1 kg,比CK增產51.5 kg、增率71.0%。‘9769’667 m2產量居第2位,4年平均667 m2產量100.9 kg,比CK增產28.3 kg、增率39.0%。試驗表明,‘9753’在第2臺“果樹//大豆”間套中仍表現最優。
第3臺土:CK、‘9769’和‘9753’667 m2產量比第2臺土減產均明顯,‘9769’和‘9753’均比CK增產。‘9753’667 m2產量居第1位,4年平均92.0 kg,比CK增產30.0 kg、增率48.4%。‘9769’667 m2產量居第2位,4年平均91.1 kg,比CK增產29.1 kg、增率47.0%。試驗表明,在第3臺“果樹//大豆”間套中‘9753’和‘9769’表現無明顯差異,適應性都較好。
第4臺土:CK、‘9769’和‘9753’667 m2產量比在第3臺土減產明顯,但‘9769’比CK增產極顯著,比‘9753’增產顯著。‘9769’667 m2產量居第1位,4年平均78.7 kg,比CK增產32.6 kg、增率70.7%。‘9753’667 m2產量降為第2位,4年平均65.4 kg,比CK增產19.3 kg、增率41.9%。試驗表明,‘9769’不僅耐陰,而且抗旱、耐瘠薄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在第4臺土“果樹//大豆”間套作中表現最優秀。
第5臺土:CK、‘9769’和‘9753’均比在第4臺土有明顯減產,但‘9769’4年平均667 m2產量70.9 kg,比CK增產40.1 kg、增率130.0%。‘9753’4年平均667 m2產量52.8 kg,比CK增產22.0 kg、增率71.3%。試驗表明,‘9769’和‘9753’綜合農藝性狀表現趨勢與第4臺土上基本一致,但667 m2產量仍是‘9769’保持第1,表現最優秀。
3小結
在重慶市潼南縣丘陵1~5臺地“幼齡果樹//大豆”間套作適應性生產試驗研究中,大豆新品種(系)‘9769’和‘9753’的農藝性狀表現均明顯優于CK(渝豆1號),隨丘陵旱地臺位升高,各品種產量都陸續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臺土,‘9753’表現最優,第3臺土‘9753’表現略優于‘9769’,667 m2產量差異小,4~5臺土‘9769’躍居第1,表現最優。
這2個優良新品種(系)從2005年開始在潼南縣陸續示范推廣,2013年達到年種植‘9769’1540 hm2、‘9753’2160 hm2的規模。‘9769’和‘9753’適宜凈作、間套作(含“果樹//大豆”、“麥//玉+豆//苕”、“菜//玉+豆//苕”、“麥//玉+豆”、“玉+豆//苕”、“麥—豆//苕”、“油菜—豆//苕” 等熟制)。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