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四川省彭山縣采用避雨控產栽培紅提葡萄,很好地控制住了病蟲害,生產出符合商品要求的優質果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總結完善了一套避雨實施建設、枝蔓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控的避雨控產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 紅提葡萄;避雨栽培;控產栽培;四川省彭山縣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33-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611.1610.01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6-11 16:10:00
紅提葡萄,又名紅地球、紅提子,屬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屬(Vitis),歐亞種。紅提葡萄果穗大,長圓錐形,平均穗重650 g;果粒圓形或卵圓形,平均粒重11~14 g,果粒著生松緊適度,整齊均勻;果皮中厚,果實呈深紅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味甜可口,風味純正,可溶性固形物15%,刀切無汁,品質極佳。果柄長,與果實結合緊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著生極牢固,耐拉力極強,不脫粒;果實可長途運輸和長期貯藏,可貯藏到翌年3月份。豐產性好,控產栽培平均667 m2產量達1250~1500 kg,品質上等,市場競爭力強。美國紅提屬于歐亞種,抗性相對較差,適應不了南方高溫多濕的氣候。因此,在四川省露天栽培是極不適應的,必須實行避雨栽培。彭山縣近年來引入該品種,現設施避雨和反光膜覆蓋栽培達1333 hm2,采用避雨控產栽培管理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 避雨栽培果園建設
選擇交通便捷、排灌方便、無污染源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建園。
1.1 果園規劃
規劃應根據地形地勢對道路、溝渠等相關設施進行統一規劃。主道寬4 m,輔道寬2~3 m。行向與風向一致,彭山縣一般為南北向。行距3 m,株距2 m(或1 m),每667 m2定植110株(或220株),以后可逐年間伐至55株。
1.2 土壤整理
每667 m2施腐熟純雞糞1000 kg,100 kg過磷酸鈣,尿素50 kg。全園翻耕30 cm耙碎備用(10月底完成)。
1.3 開廂
按畦溝心對心3 m開廂起壟,廂溝寬25~30 cm,深25~30 cm。圍溝略深,寬于廂溝即可。
1.4 避雨栽培棚搭建
1.4.1 水泥柱規格
選用300 cm×10 cm×10 cm的水泥柱。
1.4.2 鋼筋
直徑4 mm螺紋鋼,中柱4根,邊柱8根。
1.4.3 柱孔
垂直于行向面,從柱頂端往下,40 cm、70 cm處各打1孔(用塑料線管預埋),90 cm處兩側各預埋1個鋼絲環,柱頂端預埋1個鋼絲環。
每廂廂面中心線位置每隔4 m立1根水泥柱。全園分片橫順對齊,埋土深度60 cm。邊柱外側1.2~1.5 m處打地錨,內側1.2~1.5 m處頂撐柱。
立好水泥樁后,分別用相應規格鋼絲從水泥樁預留孔、預埋環穿過連好,分別找好綁縛線、葡萄架面線、避雨棚架面。
1.4.4 避雨棚的搭建
離水泥柱頂40 cm處橫拉(東西向)1條直徑4 mm的鋼絞線,縱向離柱1.3 m處兩邊各拉1條直徑2.8 mm的熱鍍鋅鋼絲,柱頂1條2.8 mm的熱鍍鋅鋼絲共3道組成避雨棚三角形骨架。每667 m2用楠竹片330片(長300 cm、寬3 cm),用2 mm粗的鋁絲把楠竹片按間距67 cm綁縛于三道骨架鋼絲上。避雨棚的兩端采用直徑10 cm左右的楠竹綁縛于水泥柱離柱頂40 cm處。
1.4.5 葡萄架面搭建
在離地1.7 m東西向(垂直于行向)拉1根直徑4 mm的鍍鋅鋼繩作葡萄架面的橫梁用,離地1.5 m柱兩邊順行向各拉1條直徑2 mm的鋼絞線,柱兩邊的橫梁上20 cm、60 cm、100 cm處各拉1條2 mm鋼絲,兩邊共8道線組成葡萄架面。
2 枝蔓管理
2.1 涂芽
由于南方地區低溫冷量不足,導致萌芽遲而不整齊,許多花芽無法萌發使花量養活,產量降低。2月5日前后用葡萄萌芽素涂芽,可解除葡萄休眠,促進提早發芽,提高萌芽率和成枝率,使芽齊、芽壯,并相應地增加花量。
2.2 定梢
3月初,葡萄萌芽后,首先抹除第一道鋼絲以下不用的枝芽,再分批抹除雙生芽、細弱芽及過密芽。等新梢長到40 cm時按16 cm梢距進行定梢,并分批引縛。個別旺枝可在8葉時進行摘心處理,到初花時同其它枝梢再次摘心,可促進該枝花序發育,和整園枝梢生長整齊一致。
2.3 摘心
初花時(5月初),新梢超過3道鋼絲時,超過部分摘心,并同時抹除花序以下副芽,其余副芽7 d后分批摘心,以防冬芽萌發。頂芽3~5葉反復摘心,其余副芽1葉反復摘心,或1葉絕后摘心。
2.4 蓋膜
避雨栽培于4月中旬前完成蓋膜,以保證開花期不受雨淋。
3 花果管理
3.1 浸穗、定果
4月10日—15日,花序用紅提花序處理劑浸穗。可拉長花序,減少疏果用工量70%,減輕果實擠壓,改善著色等作用。尤其在花量不足時,能明顯提高產量。定花時可按10枝留8個花穗,座果后再選擇定果。座果后果實豌豆大時進行定果,按10枝留5串(每串成熟后約1 kg),并及時進行疏果控產,疏果后果粒松散,每串保留80粒左右為宜。
3.2 浸果
5月底前后,果穗用紅提果實處理劑浸果,可增大果粒2~3 g,提前成熟5~7 d,著色鮮艷靚麗。浸果時配合殺蟲、殺菌劑,藥干后套袋,不增加用工量。
3.3 除袋
果實套袋后,可在袋外用訂書機訂一報紙遮蔭,可防果實日灼。露地栽培在7月上旬摘除報紙,并撕開紙袋底部,可促進上色,提高糖度。避雨栽培可于7月5日摘除報紙,7 d后摘除紙袋(需圍網防鳥),可促進上色,提早成熟。除袋后不要使用對果面有污染的藥劑,可使用噴富露500倍或必綠2號1500倍。
4 病蟲害防控
4.1 發生特點及規律
采用避雨栽培后,病蟲害的生存環境發生較大改變,對葡萄生產威脅較大的真菌病害顯著減輕,其中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幾乎不發生,生產上無需防治;白腐病、酸腐病會輕度發生,適度防治;著重防治螨類、蚧類及薊馬、葉蟬等害蟲。
4.2 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采用避雨栽培紅提的病蟲害防治應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策略,宜采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主要采取物理、生物防治措施進行防治,比如避雨、覆地膜、滅蛾燈、性誘劑、防鳥網等。
4.2.1 農業防治
植物檢疫、病蟲預測預報、防止病蟲種間傳播、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抗蟲品種、健身栽培技術、合理輪作、土壤改良、處理病蟲越冬場所等。
4.2.2 人工防治
利用病蟲發生的一些特性,用人工防治病蟲害。如利用有的害蟲趨光性點火堆誘殺、利用害蟲趨味性用糖醋液誘殺、在病害發生初期拔除病苗或去除發病部分等。
4.2.3 物理防治
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粘板粘蟲、罩蓋阻隔(防蟲網)等。
4.2.4 生物防治
采用以蟲治蟲、生物制劑、生物農藥。
4.2.5 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控制
提倡使用微生物源、動物源、植物源、礦物源農藥(如滅瘟素、井岡霉素、BT制劑、保幼素、除蟲菊素、煙堿、大蒜素、印楝素、植物油乳劑、礦物油乳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松酯合劑等)。
4.3 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控
4.3.1 白腐病
該病在避雨條件下發生輕,但多雨年份發生較重,尤其會誘發酸腐病。可采用地膜覆蓋加藥劑防治。藥劑可使用800倍5%霉能靈(亞胺唑)、1500倍60%百泰(唑醚+代森聯)、1500倍25%阿米西達(嘧菌酯)、7500倍40%氟硅唑,防治效果較好。
4.3.2 灰霉病
該病在低溫陰雨條件下發生較重,主要為害花穗、葉片、新梢及成熟果實。在避雨條件下仍發生較重。應保持架面通風透光,降低濕度。主要防治時期:花期前后、座果期。藥劑防治可用:1500倍50%異菌脲、1000倍40%施佳樂(嘧霉胺)、1500倍50%速克靈(腐霉利)、600倍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1000倍30%翠澤。
4.3.3 酸腐病
該病無論是露地和避雨栽培均有逐年加重趨勢,應引起重視。酸腐病的發生是果實表皮損壞(裂果、鳥害、白腐病、炭疽病為害)、醋酸菌感染和醋蠅傳播綜合作用的結果。防治該病的關鍵在于控制裂果、鳥害、白腐病和炭疽病的發生,其次是使用銅制劑殺滅醋酸菌和殺蟲劑滅醋蠅。
4.3.4 螨類
螨類為水果主要蟲害。防治方法為在萌芽時噴施20倍45%晶體石硫合劑+3000倍必加殺滅越冬蟲體;生長季節可使用4000倍24%螨危(螺螨酯)或3000倍15%噠螨靈有較好效果。
4.3.5 葉蟬、薊馬
避雨栽培發生較重。防治可施用4000倍25%螺蟲乙酯、5%啶蟲脒2000倍、10%吡蟲啉2000倍、7500倍阿克泰。
4.3.6 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為雜食性害蟲,在天干年份常會暴發性為害。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7—9月發生較重。該蟲應采用多種方法防治:斜紋夜蛾性誘劑有較好防效,在發生盛期1個捕蟲器24h可誘殺100多只成蟲;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除對夜蛾有效外,對其他多種害蟲也有很好誘殺效果;藥劑防治可使用3000倍5%甲維鹽、800倍30億PIB/g甜菜夜蛾多角體病毒、1500倍25%除蟲脲。
(助理編輯:易 婧;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