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朋俊,何洪良.重慶市涪陵區林地流轉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4,8(1):64-65
摘 要 結合重慶市涪陵區部分鄉鎮(街道)的林地流轉情況,分析了當前林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強林地流轉政策宣傳,規范林地流轉行為等建議。
關鍵詞 林地流轉;森林資源;保護;重慶市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1-064-02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出臺和國家《關于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意見》的頒布,在管理體制、森林經營等方面的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化,林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森林的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也將進一步得到發揮。
林地流轉是指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將林地的使用權按一定的程序,通過招標、拍賣、協議等方式,有償或無償的由一方轉讓給另一方的經濟行為或產權交易行為。林地流轉的目的是為了使“資產變現”,盤活林業資源,但流轉程序不規范和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林業的發展。只有規范流轉程序,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規,才能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下面結合重慶市涪陵區部分鄉鎮(街道)的林地流轉情況,談一下林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1林地流轉中利益不對等
有些地方通過不合理手段,廉價購得林地使用權。有些人以每年0.72~3.00元/667 m2不等的低價從林農手中買得了30~50年的林地使用權,或從林農手中以約20元/m3(指活立木蓄積)的低價進行林地流轉(木材市場價格約500元/m3)。這些人購得林地使用權后,把森林和林木當成“露水草”進行掠奪式的采伐。
1.2林農對政策理解不全面
有的林農錯誤地認為林權制度改革可能要重新劃定山林,甚至認為山林將會被國家強制買賣或征用,于是林農產生立即把山林變成現金的想法,所以出現了林農賤賣林地使用權,以及非法采伐和非法銷售的現象。
1.3林地經營存在壟斷現象
有些地方只允許1個或幾個企業(或老板)進行采伐經營,不允許林農或其他人進行經營采伐;有些地方把商品材的經營權固定交給1家或幾家木材經營公司,形成了一種市場壟斷。有些經營公司、木材加工單位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量非法收購木材,使不法商販乘虛而入,以稍高于壟斷價格購買,并非法采伐、非法販運,從中謀取暴利。
2原因分析
2.1流轉信息不對稱
林農對國家林地流轉政策不了解,從而出現林地流轉中的低價賤賣、亂砍亂伐的混亂局面。利用林權改革前后的機會,有些不法分子乘機作亂,低價購買林地使用權,直接損害林農利益。
2.2流轉過程不規范
一些地方出現不允許林農采伐林木,而一旦林農流轉給某些指定的企業(或老板)后就可進行經營性采伐。有些人通過關系疏通環節,大肆砍伐林木,從而出現了新一輪森林資源的破壞。
2.3政府監管不到位
地方政府和有關監管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導致林地的不合理流轉,甚至出現非法采伐、非法販運,從中謀取暴利。手段上采取購買活立木自行采伐,小車輛隱蔽運輸,每次運量少,時間短,隱蔽性強,但頻率高。
3對策
3.1加強流轉政策宣傳,規范林地流轉行為
通過媒體、標語、會議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強林權流轉的政策宣傳,把中央和地方政策不折不扣地宣傳到林農家中,做到家喻戶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對林農開展一些林木價值評估活動,并適時公布,使林農能正確認識林木的價值,引導林農自覺規范林地流轉行為。在林地流轉中,相關職能部門和執法部門應發揮在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執法中的主體作用,規范林地流轉,使林地流轉合理、合法、有序地進行,從而有效保護林農利益和森林資源。
3.2進一步加快林權改革步伐
目前,正是林權改革的緊要關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盡快建立規范的森林經營秩序。對商品材除依法計劃采伐和征收育林基金外,不再設置“指定收購”等中間管理環節,讓林農攜帶林木采伐許可證、森林病蟲檢疫證和育林基金票據等直接進入市場,產銷見面。從而既照顧了林農利益,規范了林農行為,又使其他企業和個人的非法行為無利可圖,有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以市場引導林農行為,使森林資源的保護“無為而治”,有利于提高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
3.3依法清理損失,追究相關責任
對林農利益的損害和對森林的破壞,必須依法清理損失,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建議政府在出臺政策和開始實施之間的時間空檔提出明確的控制措施,避免這種政策還未實施,混亂局面就已出現的情況發生。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