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上海第一哨”之稱的東海艦隊某水警區佘山觀通站駐扎在離大陸40余海里、面積僅0.088平方公里的孤島上。這座無水、無電、無居民的“三無”小島,物資要靠大陸補給,島上自己發電,常年受風、雨、霧困擾。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迷你”小島上,守島官兵長年累月以島為家,扼守長江口,守衛大上海,用青春和熱血默默地奉獻在祖國的海防線上。
馬年春節,記者登上這座孤島,與官兵們一起過年,為祖國守歲。島上的春節有什么樣的歡樂?守島官兵如何過年?讓我們從通信兵李勇、副營長高海然、油機兵吳邦順、軍醫曹智、站長孔輝的講述中,一起感受其中的別樣滋味!
關鍵詞:年夜飯——匯聚四方美食,自編自演節目
中心人物:通信兵李勇(上等兵);
副營長高海然(少校)
第一次在島上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夜飯。
通信兵李勇家在河南駐馬店,位居“天下之最中”,乃四方美食匯聚之地。
他告訴我說:“其實過年就是想吃媽媽做的年夜飯,燴面、五香牛肉、涮牛肚、雞肉丸子等,地地道道的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1月29日,離除夕還有一天,站里通知,晚上吃年夜飯。“提前一天吃年夜飯,一直是島上的傳統。”班長李耀告訴我,官兵們更習慣把年夜飯稱為“團圓飯”。
李勇反復看了看值班表,這天恰好輪到他值班,他難掩沮喪。在他以為他會錯過在島上的第一頓“團圓飯”時,沒想到班長替他值班,讓他參加第一頓“團圓飯”—據說這也是島上的規矩。于是,他們5名新兵一起吃上了“團圓飯”。
“主要是考慮到除夕夜戰備任務重,才把年夜飯提前。同時,讓新來的戰友盡快融于我們這個大家庭里。”副營長高海然這樣告訴我。他說他當站長的時候,就是這么過的。
后來我才知道,提前吃年夜飯的另一個原因是,除夕夜島上還將舉辦一臺由官兵、家屬及孩子自編自導自演的“孤島春晚”。守島官兵非常珍視這臺晚會,大家輪番登臺亮相,其樂融融。
在食堂里,我看見4張圓桌一字排開:每桌2個火鍋、6個涼菜、8個熱菜,共16道菜。16有2個寓意:氣象兵胡思冰由于業務過硬,已被選到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舷號16)服役,16個菜代表著小海島也連著大航母;另一個寓意是島上的官兵來自16個省市,每道菜都是每個人的家鄉菜。
四級軍士長鄧軍禮是島上惟一一名衛生員,也是島上最老的兵,這已經是他守島第16個年頭了。他與妻子做了一道河南特色菜:五香牛肉。而且,這肉是他妻子專門讓人從老家捎來的。
每年春節,上級領導均到島上和官兵們一起過年,一起吃年夜飯,這已是一種習慣。“野菜炒肉、新鮮菜粥、鮮紫菜湯、醬油拌飯……傳統的團圓飯,熟悉的飯菜味。”高副營長對這個島充滿了感情,說起島上的事兒,他如數珍寶。
高副營長告訴我,島上原本沒有菜地,是守島官兵們自己動手開辟出來的;而泥土,是官兵們從巖石縫里摳、從大陸運來的。這樣,海島上才有了“迷你”菜園子。守島官兵把這些蔬菜當戰備菜,只有把大陸運來的蔬菜吃完后,才考慮采摘。
高副營長向我特別介紹了醬油拌飯。他說,這是救命飯。過去遇上惡劣的氣象條件,補給船不能及時補給,官兵們的一日三餐便只有吃“老三菜”了,即土豆、海帶、粉絲。“老三菜”吃完了,只能靠吃醬油拌飯度日了。年夜飯上這道“硬”菜,就是要告誡大家,要節約糧食,時刻緊繃戰備弦。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及駐地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島上建起了現代化的蔬菜大棚,接通了數字電視、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建起溫度可調的冷庫、還增配了多功能烤箱等設備,官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高副營長感慨地說,這次在島上過年,回“家”過年的感覺真好。
關鍵詞:軍嫂海娃——孤島團圓,也是一種幸福
中心人物:油機兵吳邦順(上士)
2月2日大年初三,海霧彌漫整個海島,而轟隆隆的機房里卻溫馨動人。
“爸爸,我和媽媽來陪你一起值班。”兒子吳限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吳邦順的崗位—柴油機庫集控室。
“這個開關一關,咱們住的招待所房間就沒電了……”他抱起兒子,指著密密麻麻的開關,耐心地告訴兒子。作為一名油機兵,吳邦順負責島上的供電任務。
別看現在父子親密無間,兒子剛上島的時候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得知吳邦順今年春節需要值班,妻子毫不猶豫地帶著孩子上島來陪他。這已是妻子第二個春節帶著兒子上島過年。兒子去年春節下島后,常常嚷著要上島。但1月27日終于見到他的時候,兒子眼睜睜地看了他半天,愣是沒有說一句話。很顯然,因為距上次見面時間相隔得太久,兒子已經對他生疏了。
其實船靠岸之前,吳邦順擔心了好一陣。因為當時風浪很大,如果海況再差一點,船就無法靠岸,他們娘倆就無法上島了。船剛一靠岸,吳邦順一把抱起兒子。
由于節日戰備值班,吳邦順、衛海亭和鄧軍禮春節不能休假過年。于是,站長孔輝與他們商量,邀請他們的家屬孩子一起上島過年,確保值班與團圓兩不誤。
為了萬家團圓,他們的團聚亦顯得特別而珍貴。
作為3個海娃中的惟一男孩,吳邦順的兒子幫著守島官兵張燈結彩,布置節日場地,忙里忙外。在他的眼中,孤島是爸爸的“家”,也就是他的另一個“家”。性格開朗的兒子愛笑愛鬧,整天活蹦亂跳,成了守島官兵們的“開心果”。
島上吃年夜飯時,3個小海娃端著飲料杯,逐個桌子向守島官兵敬酒;除夕,小海娃們與守島官兵一起包餃子;在“孤島春晚”上,小海娃們被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開懷大笑;大年初一,小海娃們還與守島官兵一起攀登“愛島路”。
當被問到長大后的夢想,吳邦順的兒子一臉天真,仍然像去年一樣興奮地喊道:“我要像爸爸一樣當水兵!”聽得吳邦順臉上掩蓋不住的得意。
因為3名軍嫂、3個小海娃上島過年,孤島的春節顯得暖意濃濃。“有你們的陪伴,再小的孤島也不孤單。”牽著妻子的手,看著兒子盡情奔跑,吳邦順的眼里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關鍵詞:軍民魚水情——救治漁民,被譽為“守護神”
中心人物:軍醫曹智(上尉)
在第二軍醫大學本碩連讀了8年后,曹智于2013年夏天畢業。畢業后來到孤島,他在同學們的眼里便成了“佛”—進了四周都是海、兩個足球場大的“寺廟”。
這座島地處長江口大風浪區,建站以來,守島官兵先后救治漁民上千余人次,被贊為“避風港”和“救護神”。
曹智說,在島上的第一個春節,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被救漁民送魚的那一幕。2月6日大年初七,上午8時,曹智吃完早餐,與戰友們來到活動室,享受最后一天假期。
突然,“ 嗚— 嗚—嗚—”警報響起。
“方位XXX度,距離XXX鏈,有一不明目標正迅速向我接近,全站立即進入陸上防御部署!”副營長高海然下達了命令。
“呼叫該目標,沒有反應。”通信兵大聲報告。
“目標為一艘浙江籍漁船,正向我靠近。500米、400米……”
“目標企圖靠泊我碼頭。”碼頭上多個隱蔽的火力點內,數名機槍手已瞄準目標。戰斗一觸即發。
曹智睜大眼睛,屏住呼吸。只見海面上,可疑漁船顛簸劇烈,像一片葉子在風浪中飄來蕩去。就在漁船搖搖晃晃靠近碼頭時,一名漁民突然走出來,向岸邊使勁揮手。
曹智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他曾經救治過的受傷漁民沈文強。
大年初三下午,這位名叫沈文強的江蘇鹽城漁民,在捕撈作業時,因為風浪大不慎撞傷,致使左眼眉骨處撞裂、血流不止。由于漁船上醫療條件有限,加之當時風浪較大,他傷勢嚴重,情況比較緊急。于是,漁船通過高頻呼救,上島尋醫。
收到呼救信號后,曹智和巡邏分隊趕赴碼頭,將受傷漁民護送至醫務室進行緊急醫治。在醫務室,曹
智對沈文強的傷口進行了清洗、消炎、止血、包扎,還對他進行了其他各項身體檢查。在得知陳長輝等其他5名漁民也有皮炎、拉肚子等癥狀后,曹智對他們又分別進行了診斷,并一一交代了注意事項,還贈給他們一些藥品。
“非常感激解放軍同志!你們是我們漁民的救護神!”離別時,沈文強難掩激動,緊緊握著曹智的手,連聲道謝。
……
難道傷勢不見好轉?幾天前的救治畫面浮現在曹智眼前,他的心里有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就要回去了,給大家捎來幾條魚,給官兵們加個菜。”見到守島官兵全副武裝,沈大叔著實一驚。他忙解釋,這艘漁船的甚高頻壞了,所以就直接過來了。
“你的情意我們領了,但我們有規定不能要你的魚。”
“大家別誤會,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表達感激之情。”沈大叔急切地說。
“你的傷怎么樣了?”曹智關切地問。
“好多啦!”
“潮濕天,傷口容易感染。”曹智說著,便從隨身攜帶的小藥箱里,又拿出一些藥品給了他。
碼頭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演繹著溫馨的軍民魚水情。
“有你們在這里守衛,我們一百個放心!”離開時,沈大叔迅速把半桶魚留在了碼頭,喊道:“漁民不缺魚。”
漁船漸漸遠去。“敬禮!”守島官兵們站成一排,向漁船的方向久久敬了一個軍禮。隨后,按島上規矩,他們悄悄把魚放歸大海。
關鍵詞:節日戰備——堅守0.088平方公里,我們是祖國的眼
中心人物:站長孔輝(中尉)
“那一抹透亮的橘紅色,是夜上海的上空。看到漆黑的海面上呈現一幅夜間版海市蜃樓,我驕傲,我與官兵們在0.088平方公里的孤島上守護著大上海的繁華。”
孔輝從海軍工程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上海—沒想到是一個孤島。
“扎根海島,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勇創一流。”這是佘山島精神,孔輝默默用它激勵自己,用了兩年半時間,從一名學員成長為一名基層獨立連主官。
“陸地邊境上有國門,藍色海疆也有國門。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對進出長江口的所有船只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孔輝告訴我,這是他擔任站長后迎來的第一個春節,“說實在的,并不輕松,總是隱隱約約感受到一股‘火藥味’—刺耳的警報時常拉響。”
春節期間,各種演練、各種“敵”情,隨時發生。
“發現一批可疑海上目標。”大年初一,雷達值班員報告。
“跟蹤目標,迅速判情!”孔輝下達命令,同時向上級作戰值班室匯報。
“請你部繼續跟蹤目標,盡快判情。”
……
原來,這是一場應急拉動演練,一艘戰艦扮演了一個私闖長江口的“敵”艦角色。
過年了,但“敵”情不過年。作為一站之長,他幾乎每天都要對應各種應急演練,“不放過天上一只鳥,不漏掉海上一根草。”
“每一次演練,都是向實戰靠近,都是養成一觸即發的戰備動作。”高副營長對他進行傳幫帶。每年春節,營領導均在島上蹲點,加強指導節日戰備,這亦是一種習慣。
孔輝卻不敢有依賴心理,“因為這是我的島、我的連。”何況,高副營長還時不時隨機出“科目”考他。
“我們必須時刻警惕,確保萬無一失。”孔輝常常以此告誡自己。
在萬家團圓時,孔輝和他的戰友們堅守孤島,守護和平。他們說,祖國萬里海疆的每個孤島都是一座堅不可摧的碉堡,而他們,就是祖國的眼。
責任編輯:安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