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五星將軍,他的遺體并沒有按美軍的標準葬儀,用覆蓋星條旗的炮車運送,只是被一輛殯儀館的普通靈車運往阿靈頓公墓。這既是將軍的臨終遺言:“簡葬于我”,也符合將軍一生低調的風格,但卻絲毫不影響這位五星上將的高貴。當一名士兵在他的墓前吹響熄燈號時,悄悄趕來為他送行的所有老部下們都深深垂下頭,潸然淚下。
對于此公,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評價是:“他是(當代)美國最后的一位偉人。”而美國總統杜魯門更是不無煽情地說:“我衷心地希望,當我跨進另外一個世界,他能收留我做他的部下,從而使我能報答他為我們所作的一切。”這位長眠于美國國家公墓的人物是何許人,能讓高傲的邱吉爾和同樣高傲的杜魯門,說出如此謙恭的話來?他就是喬治·卡特里特·馬歇爾。
此公令人著迷,除了從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后的最初那幾年外,他的一生都幾乎處在當時世界的政治和軍事漩渦中心。但他的個人經歷卻很少大起大落、驚心動魄。從一個人見人煩的頑劣少年,到一位快達退休年齡才突然發力,成為美國二戰時榮膺五星上將軍銜的第一人,他的故事并不傳奇但意味深長。
因為他也和尼米茲將軍一樣,至死沒有留下自己的回憶錄,僅從這一點上也可看出這二位是美軍諸多名將中最相似的一對。都比較內向、低調、沉穩、堅忍,但卻不乏個人魅力。更重要的是都為人正直,并且都能在個人利益和榮譽問題上忍辱負重,卻又都在各自代表的軍種利益和榮譽問題上據理力爭,絕不退讓。
相比之下,馬歇爾似乎更刻板一些,這使他一生幾乎沒什么真正的密友,但這也正是他獲得上至總統、議員,下至身邊工作人員及普通士兵一致敬重的原因:一個頭腦清晰、從不荒腔走板,對任何問題總是胸有成竹后才開口且不茍言笑的人,朋友肯定不會多,而受人尊重卻一定不會少。這種尊重對馬歇爾來說來得很早,在他剛跨進弗吉尼亞軍校大門不久,他就憑自己的堅忍和擔當贏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尊重。
像世界上許多軍校一樣,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也有老學員欺負新生的陋習。只是這種陋習更特別,更殘酷。高班生們把這叫做“刺刀考核”。其實就是把刺刀豎在地板上,讓他們看不順眼的新生脫下褲子,臨空蹲在刀尖之上。要么蹲夠時間,要么堅持不住讓刺刀扎穿屁股。結果,剛剛得過一場傷寒病的馬歇爾沒能堅持住,被刺刀把腹股溝扎得鮮血淋漓。這是他做為軍人,一生中惟一一次被武器所傷,但卻為他贏得了如同戰場上下來的傷兵一樣的榮譽。從此所有的高班生都對他另眼相看,原因很簡單:他堅持對聞訊前來調查的校方保證:他的傷源于自己的不慎,與他人無關,這幾乎是他一生中撒得最大的一個謊,但謊言為他帶來了從同學到教官的尊重。
他的另一件值得人敬重的事,是他的第一次婚姻。這是一樁持續了26年的無性婚姻,對于任何一個健康正常的男人,這都是一件無法忍受甚至不可想象的事情。但馬歇爾不但堅持了下來,并且始終如一地愛著這個女人:莉莉·卡特。這個年長他四歲,有著非凡的音樂素養,能在鋼琴上彈奏肖邦的《小夜曲》而迷倒眾生的女人,不幸患有先天性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心臟病。這個病對任何患上它的人,都像懷揣一顆滴嗒作響的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引爆,因而,這病也使莉莉成了一位能看不能碰的美人。在經歷了新婚之夜的震驚之后,馬歇爾對莉莉的熱情始終不減。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美軍總司令潘興的副官,隨將軍遠征歐陸,在倫敦被上流社會美貌的貴婦們包圍時,這種熱情也依然如故。一直到莉莉在1927年的某一天毫無征兆地突然離世,他也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怨言。而這段長達2 6年的既要愛又必須忍耐的情感,對于馬歇爾日后形成超乎常人的堅韌不拔的性格想必大有關系。因為沒有多少人會遇到并能承受這樣的磨練。
當然,讓馬歇爾在美軍中至今備受敬仰的還不是這兩則小故事,而是他那個被人們廣為傳說的小黑皮筆記本,正是這個小本子,決定了美國陸軍的命運。今天,當美國陸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大出風頭時,誰能想像得到,它在二戰開始前,居然是一支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軍隊規模還小的陸軍?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震驚世界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陸軍居然無將可用。馬歇爾手中的這個小黑皮本,則是過去十幾年間,遠在他擔任陸軍參謀長之前,就悄悄留心記下了他遇到的每一位在他看來,美國陸軍未來的可用之材。這份名單上的很多人,后來都成了二戰名將,從巴頓到布萊德雷,從霍奇斯到克拉克。
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校官們被身為美國陸軍最高長官的馬歇爾,從這個小黑皮本中召喚而出。其中最有名的,當是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上校。從珍珠港事件后一星期,他來到馬歇爾身邊,到1945年二戰結束,不到四年時間,他就從一名普通上校被擢拔為與馬歇爾比肩的五星上將,在1953年,他還成為了美國總統。而恰是在這四年里,美國陸軍從一支在北非戰場初次上陣就被對手打得丟盔卸甲的菜鳥部隊,變成了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陸軍之一,這一切,都得益于他們有馬歇爾,一位視野開闊,胸襟也開闊的統帥。這真是美國陸軍的幸運。設想一下,當時如果不是馬歇爾,而是清高自負的麥克阿瑟還繼續留在陸軍參謀長的位置上,美國陸軍甚至美國的命運如何,都很難想像。幸好這只是假設,歷史自有它另外的軌跡。在它的運行路線上,總會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出現恰當的人物。而這個時刻,對美國陸軍,甚至智商過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來說,最恰當的人物就是馬歇爾。甚至對前面提到和沒提到名字的每位將領來說,馬歇爾也是再恰當不過的人物。因為只有這只老鷲,能夠辯識、理解、欣賞、支持直至放飛每一只雛鷲。
馬歇爾會記什么?他會在觀摩演習和操練時,匆匆在小黑皮本上寫下幾個字或一句話,或者干脆在某位上校的名下畫上一顆五角星,這意味這家伙即將鴻運當頭,晉升為一星將軍:準將。看看他是怎樣評價巴頓的:“喬治能帶領部隊赴湯蹈火。”“但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裝甲部隊,就交給他指揮。”這些話意味著巴頓的好運遲早會來臨。于是,當弗雷登多爾少將指揮的美第二軍登陸北非,在卡塞林山口被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打得潰不成軍后,馬歇爾馬上就把該軍指揮權交到了巴頓的手里。后來發生的故事就像電影《巴頓將軍》里描述的那樣,他不負厚望,很快就用戴鋼盔、吃早飯和打耳光事件,把這支部隊整飭成了一支士氣高昂的雄師。
知道自己的下屬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然后毫不猶豫并充分信任地大膽使用,這樣的長官怎么可能不讓他的部下肝腦涂地,拼死效命?一位名叫魏德邁的中校被懷疑有嚴重泄密情節而可能被軍法追究時,馬歇爾的傾力回護使其不但免遭追責,并在日后晉升為將軍,而魏德邁在談到此事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愿意為他去死。”下屬的忠誠就是對上司敢于擔當的最高回報。這不是馬歇爾的目的,但做為上司,他的確深諳此道。
不過,這種近乎慷慨的擔當,他卻從不施舍給自己的親屬。他的第一位妻子過早去世且不曾為他生下一男半女。因此,他對第二位妻子帶來的兩子一女鐘愛有加,視同己出。但他卻決不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為繼子們謀取任何好處。結果,他的小兒子艾倫跟數百萬美國大兵一起去歐洲浴血奮戰,直到戰死沙場。這當然讓他很痛心,甚至有些內疚,但當他的大兒子因腳痛想從戰場上返回美國治療——有逃避作戰之嫌時,他毫不猶豫就打住了這件事。甚至當他的夫人,為了找回他走失的愛犬,不得不答應找到那條狗的人的條件:以馬歇爾夫人的名義,給附近海軍基地寫一封推薦信,為此人謀一份工作。馬歇爾得知此事后,破天荒地對自己的愛妻大發雷霆,要她立刻從海軍基地索回自己的信件。直到夫人把那封信的底稿拿給他看,上面寫的是:“致美國海軍有關人士:持此信者善于捕狗。凱瑟林·T·馬歇爾(喬治·C·馬歇爾夫人)”,他才轉怒為喜,一笑了之。
如果說這種人品上的亮點,在馬歇爾一生中隨處可見的話,那么,另外一種人品的閃光,則可以說即使發生在馬歇爾身上,也是一種罕見的高貴了。
在美國陸軍中,盡人皆知的是,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期間,他曾出于對一戰時在“鐵錘”將軍潘興領導下的某些齟齬深懷不滿,所以在他擔任陸軍一把手時,毫不掩飾地利用手中大權,給潘興將軍的身邊人穿小鞋。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潘興將軍的“紅人”馬歇爾。他甚至把馬歇爾調到一個無足輕重的崗位上,差點毀掉后者在陸軍中的大好前程。但馬歇爾對此非但從未流露出一星半點的報怨,反而在幾年后兩人角色互換,馬歇爾成了美國陸軍參謀長,而麥克阿瑟則擔任了在菲律賓巴丹前線的美軍指揮官,面臨一場與氣焰正盛的日軍,注定要輸掉的血戰時,馬歇爾堅決地向同樣不喜歡麥克阿瑟的羅斯福總統提出,用潛艇把這位美國陸軍的標桿式人物撤出來,以使其免于陣亡或者被俘的厄運。并在麥氏安然撤退到澳大利亞后,又極力推薦其為美國太平洋陸軍部隊的總司令。盡管事后驕傲的麥克阿瑟對此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感念之心,此舉卻為馬歇爾在整個美軍,包括總司令羅斯福總統那里,贏得了普遍的敬重。不過更令美國總統敬重的,還不是馬歇爾身上顯示出來的這些令人可佩的人品,甚至也不是他作為陸軍參謀長的戰爭謀劃能力,而是他們兩人第一次交往時,馬歇爾表現出來的即使忤逆自己的總司令,也要說真話的勇氣。
那是馬歇爾有生以來頭一遭,來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開會。他滿心希望總統能批準將新建造的一萬架飛機交付美國陸軍使用,但總統卻令人吃驚地表示,要把這批飛機“租借”給正在英倫三島上苦戰的英軍。當總統就此事征求他的意見時,馬歇爾的回答同樣令總統吃驚,“對不起,總統先生,我完全不同意您的意見。”
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馬歇爾惋惜,認為他在陸軍的前程一定就此告終,但事后讓眾人吃驚的卻是,總統從此一改對所有人都喜歡直呼其名的習慣,獨獨對馬歇爾敬稱“馬歇爾將軍”。這一稱呼一直保持到這位坐在輪椅上的總統離開世人也不曾改口。
這就是馬歇爾,一個用自己無人替代的能力和人品,為美國也為反法西斯陣營贏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效命,同時也因此贏得人們――包括他的對手和敵人敬重的極品軍人。但這還都不足以概括這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半個世紀過去之后,人們發現,我們今天仍生活在這位將軍的影響下。這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影響。這一計劃拯救了歐洲,更拯救了美國,使美國由于這項計劃的實施,保證了歐洲在一片廢墟之上迅速復興,從而也就使美國在戰爭中生長起來了巨大生產能力,由于歐洲恢復元氣,為美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才使美國避免了產能過剩而勢將陷入的又一場經濟危機。由此徹底奠定了美國的超級帝國的地位,使之即便經歷了海嘯般的2007年金融危機,其霸權地位依舊無人可替。
這位軍人政治家一生功德圓滿,執行并完成了幾乎所有賦予他的重大使命。唯一的失利,是在他擔任“軍調處”美方代表時,未能完成調和國共內戰的使命,這是他一生的遺憾。當他懷著這份深深的遺憾離開中國后,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政權。60后,美國人面對這個當年它未能掌控的國家,提出了在當時,即使是瘋子也不可能提出,甚至不可能想象的國際政治新概念—“G-2”。千年輪回,歷史的“風水”又一次流向了中國一邊,假如這位已在阿靈頓公墓長眠了半個多世紀的五星將軍,有一天在墓穴中蘇醒過來,他會對這個從他的失利點上開始,現在則已經完全變得認不出來的國度,如何看待?
責任編輯: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