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從沒當過連長、營長,也沒當過師長、軍長,更沒指揮過一支部隊打過任何一場硬仗的上校,在僅僅四年的時間里,就被閃電般擢拔為五星上將,并擔任起30 0萬大軍的統帥,指揮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這在任何一支軍隊中,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從天而降的餡餅,卻砸在了一個叫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的人頭上。
此公何德何能,竟有如此幸運和殊榮?
論運籌帷幄、協調組織,他并不比馬歇爾出色;
論戰場調度、排兵布陣,他亦不在蒙哥馬利之上;
論沖鋒陷陣、力挽狂瀾,他更遠在巴頓之下;
而論資歷,他在1942年初踏歐陸戰場時,更是排名在366名美國將軍之后,屬于名不見經傳的后生晚輩。
但就是此公,能讓丘吉爾這等雄獅般的人物,含淚放棄自己盤算已久的“地中海作戰”計劃,轉而全力支持他的“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
也是此公,能讓出了名的驢脾氣將軍蒙哥馬利心悅誠服,親筆寫信告訴他:“我并不認為我是一個溫馴的部下,我喜歡我行我素,但在您的英明引導和寬厚容忍面前,我愿意承認我的錯誤?!?/p>
還是此公,能讓以“血膽”著稱的悍將巴頓,在他發起的一次次進攻行動中,始終保持令德軍聞風喪膽的威猛,也始終保持著對此公的言聽計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如林,各有千秋。但環顧眾將,有這等功力者,也僅此一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凡出人頭地者,必有絕技。此公在二戰中功成名就,蓋因其有盟軍上下無人可及的獨門絕技:組織協調能力。當然,如果不把遠在萬里之外的華盛頓坐鎮的馬歇爾也算在內的話。
艾森豪威爾,眼大嘴闊,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藹可親,大智若愚。這是許多回憶錄中對這位被昵
稱為“艾克”者的描述。而在生活中,他也確乎以表里如一的風格演繹著相似的逸聞趣事:
逸趣一:艾森豪威爾冒雨視察前線,對官兵發表陣前演說。演說畢,正欲登車離去,不料腳下一滑,在眾人面前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頓時引起哄堂大笑。部隊指揮官見狀急忙趨前扶起盟軍統帥,并為自
己部下的無禮舉止鄭重向統帥道歉。但這位統帥卻俯在指揮官耳邊故意大聲說道:“沒關系,我相信這一跤比剛才所講的話更能鼓舞士氣?!边@話引起官兵更響亮的笑聲。于是,士氣果然大振。
逸趣二:諾曼底登陸后,初時戰況激烈,美軍傷亡慘重。作為統帥的艾森豪威爾亦日漸脾氣暴躁。這時,野戰醫院血庫告急,號召大家踴躍獻血。艾森豪威爾聞訊,立刻挽起袖子為眾人作表率。獻血畢正欲離去,被一傷兵發現,大聲喊道:“將軍,我希望血管里能輸進您的血!”將軍聞聲止步,笑答:“我也希望如此,只是希望你輸血后,千萬別染上我的壞脾氣!”
逸趣三:二戰勝利,盟軍狂歡,各類慶祝聚會不斷。每次必有貴賓發表講演。作為貴賓,艾森豪威爾總是被安排在壓軸時段出場。一次聚會,排在艾克前面的五位貴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輪到艾森豪威爾上臺時,已是午夜時分。全場聽眾早已目光迷離,昏昏欲睡。艾克見狀,迅速收起自己的演講稿,即席發表了自己平生最簡短的一次演說:“任何演說到了最后都要畫上個句號,現在就讓我來當這個句號吧?!比珗雎牨姶髩舴叫?,掌聲如雷。
這樣一個人,如果不是在戰場上,極易因其面善心慈且廣有人緣而博得個“好好先生”的美名。即使上了戰場,也不大可能讓人與一代名將聯系在一起。
但,誰能否認艾森豪威爾是二戰盟軍第一名將?
這個第一,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身居盟軍統帥的高位才得以確認。如果有誰這么以為的話,未免太低估了艾氏本人的統帥才能,也低估了數百萬大軍,并且是不止一國的龐大盟軍組織協調的艱巨性,更低估了在閱人用人方面獨具“伯樂”慧眼的馬歇爾將軍的智慧。
正是這位在二戰中沒指揮過一場戰役甚至一場戰斗,卻第一個榮膺五星上將的美國三軍泰斗式的人物,把艾森豪威爾從一名籍籍無名的陸軍上校,在短短四年時間里,超拔為與自己比肩的另一位五星上將。其識人目光之獨到,用人風格之大膽,任事心地之坦蕩,實為當時美軍之幸運!
而這位僅在校官崗位上就默默堅忍二十多年的未來盟軍統帥,也不負厚望,從登陸北非到遠征歐陸,以自己最被馬歇爾將軍看重的才華和反法西斯第二戰場的偉大勝利,回報了恩公對自己的厚愛。作為多國部隊組成的盟國大軍統帥,看看他是怎樣把這支大軍一步步引導向勝利的:
——他把一位咒罵英軍是“英國雜種”的美軍上校,用慢船打發回美國去,一舉剎住了美軍中彌漫的傲慢無禮、瞧不起友軍的惡劣風氣;
——他讓初登歐陸的美國軍人,去遭德軍空襲最嚴重的英國城市實地考察,體驗飽受戰火蹂躪的英國民眾生活的艱辛,使美國大兵們明白了自己越洋遠征的價值和意義;
——他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把巴頓、蒙哥馬利、布萊德雷這樣一些個性沖突、風格迥異,完全拴不到一個槽頭上吃草的倔驢們捏合在一起,最終這些讓他頭疼不已的家伙不得不承認,“艾克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沒有他,就沒有一臺完美的交響樂?!闭沁@完美的鋼鐵交響,匯成一股沖垮德軍鋼鐵壁壘的合力;
——他果斷放權,為了充分發揮蒙哥馬利之所長,也為了贏得英軍的徹底合作,他冒著讓巴頓、布萊德雷等人不滿甚至抗命的風險,多次授予蒙哥馬利指揮美軍作戰的權力,直至讓這位自視甚高的將軍擔任盟軍的副統帥;
——但在該堅守底線時,他卻變得及其執著,甚至不惜把盟國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逼得老淚縱橫,忍痛放棄自己醉心已久的計劃,轉而傾盡全力支持以他為最高統帥的“霸王行動”。
——最后,當連日里陰云密布、狂風怒號的英吉利海峽突然可能出現36小時的相對好天氣時,他卻極力壓抑自己狂跳的心臟,用聽上去十分平靜的語氣對部下們說:“好,讓我們干吧。”于是,改變人類命運的“D日”,在他決定一人獨自承擔歷史重責的決心下定之后,史詩般地到來了。當二十多公里寬的海峽上萬船競發之際,這位盟軍統帥悄悄寫下了這樣一張字條,以備萬一登陸戰役失敗拿出來昭告天下: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
“我們的登陸作戰行動已經失敗……所有士兵無論海、陸、空三軍,無不英勇作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假如行動中有任何錯誤或缺陷,全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這位盟軍最高統帥是在大戰在即之際,為“霸王行動”的最壞結果做準備,他準備一個人承擔可能失敗的責任。這是每一位戰場統帥都可能面臨的情況,卻不是每一位統帥都敢于負起的責任。
馬歇爾果然沒有看走眼。戰役最后的結局沒有讓老將軍的苦心付諸東流。這份富有遠見的苦心孤詣是從多年前的一次演習時開始的。那一次,馬歇爾將軍那只著名的黑皮筆記本上,記下了一位名叫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的陸軍上校如何出色地組織了一次艱難無比的后勤保障,這給馬歇爾留下了深刻印象。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第三天,當艾森豪威爾上校推開陸軍參謀長辦公室的門、面對老將軍的詢問“我們在遠東太平洋的行動方針是什么”時,并沒有急于回答,而是沉靜地說:“將軍,我需要幾十分鐘時間考慮這個問題”,這一看似隨機實則顯示出本人絕非信口開河之輩的回答,就此改變了艾氏的命運,也改變了盟軍的命運,并且最終改變了法西斯德國和在反法西斯戰場上作戰的人類的命運。因為此刻握有改變艾克命運權柄的馬歇爾,正在尋找的恰恰是一位能三思而后行的統帥,而不是攻城掠地的猛將。而艾森豪威爾正是前者。機遇就是這樣跟有準備的頭腦撞在了一起。
的確,艾森豪威爾從未像朱可夫、蒙哥馬利、巴頓、隆美爾等人一樣,指揮過任何一場具體的戰役,他的軍事才華也就無從與這些戰功卓著的名將相比較。甚至我們可以斷言,如果他真的成為一名戰場指揮官,也未必會比以上任何人更出色。但必須承認,作為現代戰場上指揮百萬大軍的統帥,個人的指揮藝術,遠不及將將之才——也就是協調和組織三軍在統一號令下行動的能力更重要。因為,才華橫溢的將軍可以勝任戰場指揮的角色,卻未必能扮演好一個統帥的角色。這是看似相近實則差異極大的角色。
這個角色需要“把盟軍組合成這樣一個能征善戰的機器,并且在許多沖突和干擾成分之間保持平衡,使這些成分不至于威脅我們這艘航船?!闭f這話的是什么人?正是在整個盟軍體系中,最讓艾森豪威爾頭疼的、桀驁不馴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
只是說這話時,蒙哥馬利并不知道,這種能力早在艾森豪威爾少年時,他的那位樂觀聰慧的母親就傳授給了他。她對酷愛打牌、卻因拿了一手爛牌而抱怨不已的小艾克說:“孩子,人生就像打牌,發牌的是上帝,上帝給你的牌你只能接受,你是退不回去的。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拿著,你都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把自己的牌打好。”
從那一刻起,這個叫艾克的孩子就明白了自己任何時候都必須冷靜面對現實,打好手中的每一張牌。這種把人生的每一頁都當作一張牌來對待的態度,把他與大多數行動大于思考的軍人區別開來,使他成為了一名軍人政治家。這意味著他既有雙重能力,又有雙重優勢:面對軍人,他是政治家;面對政治家,他又是軍人。這一優勢使他在擔任盟軍統帥時,用政治家的精明把那些戰爭專業戶式的將軍們調度得團團轉。
但任何優勢都同時意味著某種劣勢,真正脫下軍裝,轉入政壇,他的全部軍事生涯能為他提供的,也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政治家的有限經驗。回過頭去看,艾克此生打得最好的一手牌,也就是“霸王行動”。雖然他后來登上了美國第34任總統的寶座,權傾世界,卻再也沒有打出過一次那么漂亮的牌。
責任編輯: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