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實踐,亞洲安全也是事關亞洲各國繁榮穩定發展的切身利益。2014年5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并發表了《上海宣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強調亞洲安全需要亞洲國家的共同努力。
確實,亞洲各國為維護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并保持經濟繁榮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早在60年前,中國與印度和緬甸一起發表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原則已經成為指導很多國家關系發展的基本準則。同樣在59年前,亞洲國家排除一切外來干擾召開的“萬隆會議”再次形成了基本共識,那就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加強對話,加強合作,共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環境。而這一次在上海召開的亞信峰會更是意義非凡,包括與會成員國、觀察員和峰會客人在內的4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及代表共聚上海,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圍繞“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這個主題,最終達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上海共識”,將亞洲的安全合作推向全新的歷史高度。換句話講,本屆亞信峰會的最大成果就是提出了鏗鏘有力的“亞洲新安全觀”,亞洲的安全事務需要亞洲各國自己來處理,相信亞洲各國有足夠智慧解決面臨的一系列難題。
但這些積極建議和基本共識并不被某些西方和亞洲個別國家看好,他們對此說三道四,認為其中似乎藏著中國某些私心,認為中國提出的“安全觀”本身就是一個排他的,并想獨自領導亞洲事務的某種圖謀。這些不良想法用一句中國古人的話來講,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中國倡導的“亞洲安全觀”并非“亞洲麻煩制造者”
中國之所以要倡導建立亞洲安全觀沒有任何私心考慮,完全是希望亞洲成為一個和平發展、繁榮穩定的地區,尤其是作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離開了和平、穩定,一切都是空談。但亞洲本身面臨太多的實際安全問題亟待解決。亞洲作為當今全球發展最被“看好”的地區,同時安全矛盾也最為復雜,幾乎每一個次區域都受到不同類型、不同程度安全威脅的困擾,無論是東北亞地區、中東地區,還是東海、南海等地區都面臨著安全形勢嚴峻的考驗,太多熱點問題與歷史問題長期并存且持續碰撞,特別是歷史遺留的領土爭端不斷激化,各種軍事同盟與“新冷戰”思維更加劇了各國相互間的安全困境。加之個別二戰戰敗國不斷挑戰國際秩序,妄圖為軍國主義招魂翻案,這都讓亞洲地區彌漫了刺鼻的火藥味和刺耳的論戰聲。
除了這些傳統安全考驗日益緊張之外,亞洲所面臨的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恐怖主義并沒有隨著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反恐戰爭的結束而結束,相反,恐怖主義日益蔓延到包括亞洲在內的每一個角落,中國也深受其害。這些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的雙重考驗必然會危及到亞洲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只有亞洲各國深刻認識到這一現實和潛在危機,才能化解各種突出的安全問題,共同創造一個可長期共享的有利國際環境,畢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亞洲國家很難在危機爆發中獨善其身。這就需要亞洲國家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行動上保持一致,真正做到“求同尊異”。這才是中國政府積極倡導召開亞信峰會并形成共識的初衷和目標。
如果要說中國期待從中“有所求”,那這個“所求”就是中國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和平穩定發展環境,畢竟中國還是發展中大國,面臨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問題頗多,因此中國比任何亞洲國家都渴求有一個和平環境來集中精力發展自身,而中國和平崛起更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作保障。相信中國這個“所求”并不過分,也是亞洲其他國家之所求。為能達到這樣一個“所求”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亞洲安全務必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與可持續并重的理念,而這正是此次亞信峰會上中國領導人向全亞洲和全世界人民對“亞洲安全觀”做出的最佳詮釋,這種全新的“亞洲安全觀”完全符合亞洲安全發展的歷史潮流,而絕非“亞洲的麻煩制造者”。
盡管我們期待亞洲的事務要由亞洲人自己說了算,這個同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所倡導的“歐洲事務要由歐洲人說了算”如出一轍,但這不等于就將某些非亞洲國家排斥在外。只有這些域外國家帶著和平誠意來交朋友、做生意、談友誼,亞洲國家完全是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歡迎,畢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有好客之道,朋友敬我一尺,我敬對方一丈。“亞洲安全觀”完全不可能是將亞洲的大門關閉,恰恰相反,如今的地球越來越小,亞洲需要與太平洋國家連為一體,至少在經濟上可實現“共榮、共融及共享”,即亞太地區的繁榮離不開亞洲的繁榮。這一點相信太平洋兩岸的國家是會有基本共識的,一個動蕩、混亂、貧窮的亞洲是不會給某些國家帶來任何好處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連亞洲經濟都走向衰退的不歸道路,那么世界經濟發展將會完全停滯不前。因此,亞洲各國能妥善解決好自身問題和鄰里之間矛盾將是世界之福祉,這也是中國政府努力成就“亞洲安全觀”的戰略目標。
亞洲少數國家不應該成為“亞洲麻煩制造者”
但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在亞洲內部有個別國家總是發出很不協調的聲調。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亞洲這個“林子”確實太大了,因此,亞洲國家內部確實存在不少問題,這個也不用刻意回避。個別國家過分強調自身的“絕對安全”,總認為自己的安全被鄰國威脅,甚至剝奪,天天一副杞人憂天狀,從而導致各國間安全利益沖突性加劇,相容性被大大壓縮,甚至這些空想的“安全危機”已經完全超過了理性范疇,這多是出于國內某種政治需要而杜撰和假設的“國家危機”,甚至還為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政治伎倆賦予了華麗但充滿謊言的“外衣”。還有個別國家過分突出自身的安全關切,使海洋和陸地領土主權爭端持續激化為焦點話題,甚至影響其他安全問題的解決。這些少數國家至始至終不愿放棄“零和思維”,總是以“排他性”偏見抹黑亞洲安全合作的前景。盡管目前亞洲范圍內的雙邊、多邊合作途徑的安全對話并不少見,但是相關沖突方的戰略信任缺失卻日益加深,相互猜忌和意圖誤判的風險令人擔憂。更為麻煩的是在亞洲內部的各種“排他性”安全合作和“針對性”軍事互動越來越多,對亞洲和平帶來了極大隱患。這些少數國家表面宣稱反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但背地里卻變本加厲擴軍備戰,顯示“不多的幾塊肌肉”,甚至造成亞洲地區開始了普遍的軍備競賽風險。
最典型的國家有三個,但都是少數國家。一個是中國的近鄰日本。日本這個國家在明治維新之后就把自己看成是亞洲之外的西方國家,就連G7也能看出這個“西方富人俱樂部”中的日本定位。正是不把自己當亞洲國家,因此,日本總是高高在上地對亞洲事務指手畫腳。如今突然發現西方集團有些不吃香了,亞太將成為本世紀的發動機,日本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亞洲國家。但日本面對這樣一個華麗轉身的回歸多少還是有些不情愿的,畢竟如何與這些曾被自己奴役過的亞洲國家相處還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大問題。此外,幾十年后的今天,突然發現中國日益強大起來,自己在亞洲充其量就是一個老二,這種不平衡的心態作祟,讓酸溜溜的日本以國家安全為借口開始不斷挑釁中國。只有搞掉了老大,自己才能順利接班。但深刻認識到《和平憲法》已經成為阻礙日本軍國主義發展的絆腳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就開始了不遺余力搬掉這座大山的艱辛歷程。要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曾在二戰中對數十個亞洲國家犯下滔天罪行,如今不思悔改,還一心想要領導亞洲,這樣的國家如何取信于亞洲各國呢!毫無疑問的是,日本此舉讓亞洲很多國家深感恐懼,畢竟不知錯、不認錯,其結果就會一錯再錯,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罪惡。這樣的亞洲國家無疑就是亞洲安全的“麻煩制造者”之一。另一個“亞洲麻煩制造者”就是背信棄義的近鄰越南。相信這個星球上沒有幾個國家會如越南一樣恩將仇報。中國對越南的無私援助在國際上是有目共睹的,沒有中國的大力支援,越南完全無法對抗美國的殖民和侵略,越南也無法完成南北統一大業。但遺憾的是,統一后的越南認為對中國無所求了,開始變本加厲地挑釁中國,霸占中國領土和島礁,甚至罔顧國家莊重承諾而將中國的西沙和南沙群島納入到自己的版圖。雖有1974年和1988年兩次海上慘敗但仍不思悔改,依舊在“981”鉆井平臺上加大對中國挑釁力度,并期待與某些域外大國合作共同對付和積極遏制中國。但越南的想法不會得逞,以小博大和引狼入室也都是戰略誤判,都是徒勞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越南這個不講國際信用國家確實是“亞洲麻煩制造者”之二。菲律賓則是“亞洲麻煩制造者”之三。簡言之,菲律賓對抗中國就是螳臂擋車,但他自信已經“重返菲律賓”的美國大兵會給自己帶來安全保障,至少會為自己守衛那些非法強占竊取的中國島礁。正是在這樣的狐假虎威的驅使下,菲律賓沒完沒了地挑釁中國,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并率先把中國告上聯合國海洋法法庭。這些鬼蜮伎倆說白了也都是跳梁小丑的所做所為,登不上大雅之堂。
不難看出,亞洲就有那么幾個少數國家不斷惹是生非,不斷挑起地區紛爭,不斷制造借口讓域外大國有干涉的理由。畢竟域外大國憑什么來呢?關鍵是有人發出邀請,讓這些域外大國感覺不是不請自來。發出這些“邀請函”的國家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亞洲個別國家,這些國家挾洋自重,不以為恥,反而變本加厲,炒作“中國威脅論”是假,挾私心是實,遏制中國崛起是真。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就是希望這些亞洲個別國家能深刻認識到自己在地球上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深刻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幫你的域外國家無一例外是圖謀不軌,請神容易送神難,亞洲國家自己的問題自己協商解決,不煩勞域外大國來幫忙,他們只能越幫越忙,越幫越亂。
少數域外國家不應該成為“亞洲麻煩制造者”
亞洲的事務還是需要亞洲國家自己來協商解決。如果有一天亞洲國家到北美洲指手畫腳,希望這個大陸的國家按照亞洲國家的想法和意志行事,不知道美國等北美國家會如何思量,是欣然接受,還是心里不是滋味。為了讓北美大陸處于絕對安全的考慮,美國早在20紀50年代就拉著加拿大聯合成立了一個“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旨在監控一切抵近北美大陸的“天、空、?!备黝惪梢赡繕?。這說明什么?美國不好客!不希望其他任何國家染指這個洲的任何事務。中國有句俗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什么包括美國在內的某些域外大國就樂此不疲地對亞洲事務持續干涉呢!亞洲某些國家邀請是虛,關鍵是這些域外國家來到亞洲懷揣私心是實。一百多年前的域外大國,歐洲諸列強和美國等國家無不覬覦亞洲廣袤資源,開辟了一塊又一塊海外殖民地,正是對亞洲這些資源的掠奪讓他們如強盜般貪婪和泯滅人性。百年后的今天,盡管以前的歐洲列強已經是明日黃花,但還有新的域外大國不斷染指亞洲,其目的還是要控制有限資源,尤其是美國這個惟一的世界“超級大國”,為讓“一超獨霸”的狀態繼續維持,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提出了“繼續領導世界100年”的豪言壯語。既然要領導世界100年,亞洲就不能例外,管控好包括亞洲在內的世界每一個角落就成為美國這個“世界警察”的所謂重任。
但經歷了冷戰的摔打,美國也漸趨成熟,領導世界不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或許動動嘴就行。首先是在亞洲找朋友。除了強化昔日“冷戰”盟友這些“難兄難弟”關系之外,美國也在不斷找新朋友,或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越南、印度、蒙古、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等國家都進入到美國眼簾。一旦能將這些新朋友與老朋友一道打造成為“朋友圈”,都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話,美國就可以借力打力,實現自己的亞洲抱負。其次就是賣武器。亞洲不是不太平嗎!存在鄰居打架的危險,美國不是來勸說雙方有話好好說,而是當亞洲鄰居打架時,美國來賣刀,不斷吹噓自己的刀如何鋒利,如何能一刀封喉,這分明就是來制造矛盾,制造混亂。但賣刀的人不會考慮這些,只有你付了銀子買了刀,至于這把刀殺了誰,就不是我賣刀人關心的了。但如果每個人都在賣刀人的忽悠下買刀,這就是不穩定因素,就是軍備競賽。本來大家都沒有刀,還可以好好談,但如今都有了刀,一旦談不攏就只能拔刀相向了!
可見,域外大國染指亞洲有兩大目的,一是政治目的,實現控制;二是商業目的,完成賺錢。這些目的全部都是其私心作怪,為了這些見不得人的目的,其他國家的核心利益可以踐踏,其他國家的基本權利可以漠視。這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國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就是不希望以美國為主的域外大國成為“亞洲麻煩制造者”,但恰恰是這些國家不厭其煩、不辭辛苦地充當著“亞洲麻煩制造者”。毫無疑問,今天亞洲的亂,這些不請自來的域外大國難辭其咎。
盡管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劇變,多極世界即將成為現實,但美國不甘心失去世界領導權,不甘心失去發號施令的絕佳感覺,想方設法將自己老大的位置多維持一天算一天。但客觀講,如今的世界想要撼動美國的領導地位依舊難度不小,一旦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布局完善,則會對其他國家的安全帶來更大的現實威脅和挑戰。從中國自身實力來看,中國無意與美國平起平坐,但管控好亞洲的安全,無論是傳統安全還是非傳統安全,中國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國家使命和國際責任。“亞洲新安全觀”正是基于上述考慮,中國適時推出并期待予以踐行。亞洲的事情還是需要亞洲自己來做,亞洲人有足夠的智慧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應該繼續成為亞洲和平穩定發展必須遵守的21世紀國際準則。路漫漫其修遠兮,亞洲的安全并不樂觀,但亞洲國家如果能真正以安全大局為重,以國家發展為主線,或許亞洲將會成“和平發展之洲”。不管其他國家如何考慮,至少愛好和平的中國會矢志不渝地為此而努力奮斗,通過不斷加強對話,強化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