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中央日報》6月1 2日報道,韓國軍方11日公布了韓國自己的多重反導系統打造計劃,其中包括可媲美美國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HAAD)的遠程地對空攔截導彈,也包括能夠全天候監控周邊的偵察衛星網。韓國防衛事業廳稱,韓國決定自主研發遠程地對空攔截導彈L-SAM。L-SAM可以在導彈升空飛向目標后,在導彈剛開始下降階段(離地40公里以上)將其攔截。目前美軍使用的是THAAD系統,而韓國軍方的目標是開發出比其“性能更優越”的高空攔截導彈。若成功研發L-SAM,加之韓軍正在引進的“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和正在開發的中程地對空導彈(M-SAM),韓國將擁有完整的導彈防御系統。韓軍還決定啟動能全方位收集朝鮮半島及周邊地區影像等情報的“425項目”,從2015年開始到2020年發射5顆間諜衛星。該項目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負責,總預算超過1萬億韓元,合近60億人民幣。
興趣濃厚
韓國反導攔截能力的增強,將使得朝鮮的彈道導彈威懾力大打折扣,尤其是部署陸基反導雷達系統后,幾乎可以將整個東北亞納入到探測范圍內,因此THAAD系統對韓國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韓國國防部針對THAAD系統的部署事件明顯有著含糊其辭的意味。在韓美聯合部隊司令曝出美國將在韓國部署反導系統后,韓國國防部并不承認這一說法,但根據韓國《中央日報》6月6日的報道,美國國防部反導系統政策局局長戴維斯透露韓國政府此前已經向美國要求提供THAAD系統的相關資料,其中包括了具體性能和報價。對此,韓方當天下午又承認了確實向美方提出過索要THAAD系統的材料。從最開始的否認到后來的承認都暗示韓國確實對THAAD有較大的興趣。
由于朝鮮具備較強的中近程彈道導彈打擊能力,因此韓國想要獲得屬于符合韓國國家戰略環境的反導系統,而且規格要比朝鮮高,就需要建立多層反導攔截體系,不僅可攔截“大浦洞”-2這一級別的遠程彈道導彈,也可以對“飛毛腿”這樣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目標實施打擊。韓國國防部認為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體系是可攔截低空、中空、高空的多層防御系統,目的是保衛美國本土和周邊地區,而韓國正在構建的韓國版的反導系統(KAMD)是以防御中近程彈道導彈為主的系統,研制過程中韓方要起到主導作用。
試圖同時獲得遠程反導與打擊系統
韓國獲得遠程打擊與防御武器平臺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韓國前不久剛剛公開了“玄武”-2改進型彈道導彈,射程從300公里提升到500公里,未來幾年我們將很快看到800公里射程的版本,從韓國研發1000公里級彈道導彈的計劃就可以看出,韓國希望在關鍵武器裝備上實現國產化。但是自研的道路顯然是曲折的,除了韓國本身技術限制外,美國因素所起的作用非常大,韓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可以試圖獲得彈道導彈技術,并且在美制“奈基”地對空導彈的基礎上設計韓國版的近程彈道導彈,于是世界上就誕生了由防空導彈改進而來的近程彈道導彈,這就是“玄武”-1型,其射程達到了180公里左右,韓國還開始自主研發“玄武”-2。韓國的自轉研發之路很快被美軍“阻擊”,美開始執行對韓國出售110枚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玄武”-2增程型的研發受到阻滯。從中可以看出韓國的武器裝備很大程度上受到美軍的制約,尤其是諸如遠程打擊與防御系統,可以預見韓國要想自主研發反導系統,不僅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也要面臨來自美方的壓力。但是能夠看得出,韓國的自主研發能力較強,通過對美陸軍戰術導彈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玄武”-2改的開發,雖然進度上出現了拖延,但仍然實現了韓國遠程打擊之夢,除了在彈道導彈領域有所突破外,遠程巡航導彈的射程也提升到1500公里,基本滿足韓國對朝鮮彈道導彈發射基地打擊的任務要求,具有極強的威懾力。
THAAD系統
韓國的遠程打擊、防御武器系統的發展有著較強的目的性,即可以勝任打擊和攔截朝鮮的各類目標,鑒于朝鮮擁有諸如“大浦洞”-2這樣的遠程彈道導彈,因此韓國對本國導彈防御有著明確的規劃,即形成遠程、中程和末端反導三層攔截體系,但是韓國顯然沒有這樣的實力去構建自研的多層反導體系,因此購買成了現階段的惟一途徑。目前韓國裝備了美制的“愛國者”PAC-2攔截彈,耗資1萬億韓元以上,同時還在引進攔截能力更強的“愛國者”PAC-3,初步構成了韓國反導系統的框架,但還缺少攔截高度更大、射程更遠的遠程攔截系統,韓國計劃通過自研把這個缺口補齊,而美軍希望韓國能購買THAAD系統,雖然其不符合韓國對遠程彈道導彈攔截系統設想的初衷,但是也對中程彈道導彈起到有效的攔截。
美制THAAD系統屬于末段高空區域攔截體系,也是美國戰區導彈防御系統的核心,是一種典型的動能殺傷反導系統。THAAD系統的特點在于其使用了能量管理機動,其最大的作用在可控制攔截彈的飛行速度,高速飛行時可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類目標,高度在80~100公里以上,而使用了能量管理機動就以極大拓展攔截彈的彈道,使攔截彈具有更強的高機動性,充分發揮出其速度潛力,擴大攔截空域和高度,具備攔截多種飛行速度和不同高度的目標。THAAD系統的攔截彈使用了高機動彈道,具有大攻角的飛行性能,從這個信息中也可以讀出攔截彈使用了操縱性較高的推力矢量控制,兩者的配備可以實現主動段大攻角機動飛行。
從2007年開始,美軍就組建了第一批THAAD導彈連,交付位于布利斯堡的陸軍防空反導部隊,并開始加大對關鍵技術崗位的人員培訓,以及完善THAAD導彈連的戰術。以位于布利斯堡的THAAD導彈連為例,其裝備了24枚攔截彈,由3輛發射車攜帶,還有X波段雷達和指揮系統等,每個THAAD導彈連下設維修、發射、火控等排級機構。如果是營級規模的THAAD陣地,可包含4個導彈連,那么攔截彈的數量達到96枚,發射車的數量為12輛,覆蓋的攔截空域更廣,火力密度更大。2009年,美軍的太平洋靶場進行了一次THAAD攔截彈齊射測試,對一個目標發射2枚攔截彈,其中1枚擊中了目標,另1枚擊中了較大的分離碎片。戲劇性的是,按照原來的攔截設想,第1枚擊中目標后第2 枚攔截彈就自毀,但是第2枚攔截彈卻自己拓展了支線任務,將其中一塊較大的碎片再次擊中,這使得美外界對THA AD系統刮目相看,可以認為如果這是一枚來襲的彈頭,并釋放了一個假目標,THAAD仍然可以將其攔截。
雖然THAAD是一種旨在攔截大氣層內和大氣層邊緣目標的反導系統,但在大氣層之外的作戰能力同樣優異,尤其是改進型的THAAD使用了直徑更大的助推器,這使得原來直徑僅為369毫米的攔截彈增加到533毫米。更大的助推器使得THAAD可以輕松延長射程,對3500公里級的彈道導彈具有較好的攔截效果。THAAD作為一種戰術框架下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攔截高度在150公里,最小攔截高度為40公里,可對中程彈道導彈飛行中段和遠程彈道導彈飛行末段進行攔截,如果配合“愛國者”PAC-3的末端攔截系統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而且韓國目前也裝備了“宙斯盾”系統,未來發展成海基彈道導彈攔截體系是必然趨勢。THAAD系統使用的陸基雷達為X波段相控陣,可以通過C-130“大力神”運輸機空運,天線的外面具有保護罩,可在核威脅、生化武器的作戰背景下部署,可對1000公里半徑的目標進行探測、監視和跟蹤,由于美國陸軍使用了標準化車載雷達體系,因此X波段雷達可以做到快速轉載,整套作戰系統由雷達車、攔截彈發射車、負責指揮控制、通信、戰場管理等指揮車輛以及后勤輔助車輛組成。
按照美軍的設想,韓國在建立其500 ~800公里級近程彈道導彈和1500公里級遠程巡航導彈打擊體系后就應該開始構建多層反導系統。2014年4月,韓國國防部長官主持召開第78次防衛事業推進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愛國者”PAC-2導彈裝備性能改良及“愛國者”PAC-3導彈購買計劃案》,計劃從2016 年年底開始到2020年年底通過對外軍事銷售方式從美國購買“愛國者”PAC-3導彈,購買數量不超過100枚,可建立其40公里高度的中層攔截網,同時對PAC-2的發射控制系統進行改進,使之可以用來發射PAC-3,并具備良好的攔截戰斗機的作戰效能。韓國如果部署THAAD系統就可以發揮其作戰空域大的特點,可與“愛國者”和海基“標準”組成多次攔截網,如果THAAD兩次攔截都失敗了,那么“愛國者”和海基“標準”可以快速補網進行第三次攔截,由于THAAD的攔截距離較遠,可以有效防止來襲彈道導彈破片對己方造成危害。THAAD負責的攔截高度在40~150公里,可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目標。
THAAD系統可與“愛國者”系統構成高低搭配
THAAD系統和“愛國者”反導系統不僅可以單獨部署,也可混編構建起戰區多層反導攔截網,形成高低搭配的模式。按照美軍對THAAD系統和“愛國者”反導系統的作戰研究,可以將THA AD系統編入“愛國者”導彈營,數量配比大約是1:5,這個配置可以對戰區級彈道導彈形成較好的防御網。進入攔截程序時,協同交戰系統可對攔截彈資源進行優化,評估是否單獨由THAAD或者“愛國者”攔截,以及是否需要“愛國者”準備補充攔截,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THAAD攔截失敗之后或者目標直接進入“愛國者”的攔截高度。海基部分由“宙斯盾”驅逐艦搭載“標準”- 6攔截,射程在320 ~ 400公里,目前韓國的“世宗大王”使用的“標準”-2導彈射程在150公里,僅能對戰斗機等空中目標進行攔截,無反導能力。
事實上,韓國一直鼓吹的所謂韓國型導彈防御體系(KAMD)發展計劃基本是建立在美軍反導攔截體系之上,不論是海基“標準”-6還是陸基PAC-2和PAC-3,都是按照美軍攔截體系構建的,下一步就是裝備可攔截3500公里級彈道導彈的戰區反導系統,而韓國之所以否認購買THAAD系統最大的問題在于這是美軍在東亞構建的反導系統,從日本到澳大利亞都會納入到東亞反導體系中,而韓國是該體系中的重要一個環節,不僅可對朝鮮的彈道導彈目標進行攔截,也可以威懾中國,韓國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極力否認需要購買THAAD,并拋出所謂的韓國型導彈防御體系。但僅依靠韓國的實力顯然無法完成遠中近、陸基和海基攔截體系的建立,所以只能建立在美制反導系統之上,頂多是引進并研制出國產化的攔截彈,就如同“玄武”-2及其增程型那樣,因此韓國否認購買THAAD主要是出于被納入東亞反導體系就意味著針對中國這一因素。僅從作戰效能上看,THAAD對于韓國而言顯然是個拔高型的裝備,可在PAC-3的基礎上再提升至150公里,配合海基反導系統可有效對抗來自朝鮮的中程彈道導彈威脅。
韓國的作戰環境還有一個特點,即面臨大量火箭彈和短程彈道導彈的威脅,這一點與以色列有相似之處。此前韓國與以色列進行了接觸,試圖獲得“鐵穹”反導系統的合作,該系統主要攔截射程為70公里之內的無制導火箭彈,這對朝鮮的火箭彈威脅是個有效的防御手段。因此,韓國在構建多層反導系統上更傾向于建立近中程攔截網。朝鮮為數不多的“大浦洞”-2也主要用于威懾美國,如果韓國要裝備THAAD,那無疑是錦上添花,將自己的攔截高度擴大到150公里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劉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