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周莊古鎮,似一個清清淡淡的小家碧玉,能帶給人無限的祥和溫暖。清雅的住宅,仿佛一磚一石都格外的典雅,長久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周莊也如一艘停泊在港灣小憩的船舶,任憑喧囂浮躁,在雨中固守著一份屬于自己的古樸與安寧。
起初見到的關于周莊的文字,便是“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而我對周莊的最初印象,或許只是因為散文大家余秋雨的多篇文學作品的描述,又或因了《搖呀搖,搖到外婆橋》中凄美冷艷的蒙太奇,或是三毛那暖暖文字中的那座淡雅清新的茶樓,但是,只因這一切,就已讓我對周莊懷揣著一份神往。
回味周莊,最大的記憶,則是其風雨滄桑中的淡雅和堅強。記憶中,它宅門外光滑又平整的青石板路隱隱散發著生活的光芒,水跡斑駁且淺灰的石橋,濕漉滴水而呈現深灰的屋檐,放眼望去,周莊就像一幅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畫。這畫中有橋、有水、有人家,且依河成街,橋街相依,臨水筑閣,特別是那臨河而建,粉墻黛瓦,錯落有致的小樓,一派古樸、清純的氣象。
此時,想象著有位氣質出眾的漂亮姑娘撐著油紙傘輕輕穿過雨巷,久久漫步在沿河的小徑,跨越座座石橋臺階,在風雨中似有微微顫意,這樣的純情和美麗,可否在你心尖上留下一絲芬芳?

周莊,水墨江南
周莊的視覺之美比比皆是:那繡坊,那酒家,那些售賣各式各樣工藝品的店鋪,委實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讓我看到了粉紅的周莊,翠綠的周莊,金黃的周莊,純白的周莊,當地的四季風景就在其中呼之欲出,令人駐足欣賞,不忍離去。
在這里,似乎有看不厭的小橋流水、賞不夠的水墨江南、品不完的小城故事。每一頂烏篷船地劃過,都承載著周莊細水長流的歷史和人文。
信步于周莊,也許你會為腳下那些充滿著歷史與滄桑的石板而著迷。多少人從它們身上走過,多少風雨從它們中間飄過,演繹了多少次“物是人非”,它們卻依然靜靜地躺在那里,靜靜地守候著周莊。
再說說周莊的布鞋,這可是周莊的一大特色。布鞋的通氣與舒適,讓人有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回歸自然,休息時,著一雙布鞋,感受一份“土氣”的舒適,城里的小攤上也時有布鞋賣,但大多不是千層底的,穿不了幾天,周莊的布鞋則絕對是正宗的“土氣”,千層底,針針線線手工完成。同時,您可看到小孩穿的“虎頭鞋”等多種不同手工布藝品,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品,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展示。

周莊,吳語小調
在周莊,每天相伴我的,是船娘還有船爹的歌聲。這是在其他水鄉不太多見的!所以,如果你去周莊,一定要去坐坐他們的小船,請一個船娘唱歌。一般情況下每船200元,如果請船娘唱歌需要加價50元,唱的有天涯歌女、四季歌、很多吳語發音的民歌小調,甚至還有唱“一條大河波浪寬”的,只是河道比較窄,容不下如此的大氣磅礴……歌唱水平參差不齊,但是,當你看著他們一邊搖櫓一邊賣力唱歌的時候,心情也就隨之起了漣漪。
在周莊古鎮閑逛時,你還可以去聽聽昆曲。在這里,聽曲兒是免費的,如果你運氣好的話,可以碰到這樣的機會。昆曲更擅長于對細膩心思的表現,講究行云流水、小心演繹,即使聽不太懂吳語,也會沉溺在那悠長平仄的唱詞里。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我喜歡周莊的房屋建筑,喜歡滿街的燈籠幡旗,喜歡小店里的精細小吃,喜歡酒莊里的五年老酒,更喜歡水鄉小鎮里的人情味。這塊美麗的地方有多少條河水,就有多少種風情;有多少座石橋,就會有多少動人的故事。想必那古戲臺上,弦簫聲聲,水袖翩躚,正所謂“八千場春風秋月盡消磨蝴蝶夢中琵琶弦上;五百副金箏檀板都付與桃花扇底燕子燈前”,引發出多少幽古思今的韻事風雅?
周莊,細品生活
周莊古鎮中的美食,是典型的江南風味,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其中最有名的是“蜆江三珍”:鱸魚、白蜆子、銀魚。周莊還出產鰻鱺,“稻熟鰻鱺賽人參”,這句鄉諺人盡皆知。此外還有甲魚、河蝦等。周莊美味不止于此,江南特產的腌菜莧、青團等也深受游人喜愛。數不盡的糕點熟食,猶如四季不敗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鹽糕、青糕等。
周莊吃食以傳世沈家酥蹄及糕點而知名,但真正的美食,還應是首推鱸魚、莼菜和白蜆。想當年,西晉周莊籍的文學家張翰,因思念家鄉的莼羹鱸膾,毅然從洛陽棄官回鄉,這段往事竟使后來的歐陽修發出“思鄉忽從秋風起,白蜆莼菜膾鱸羹”的由衷喟嘆。
我最愛吃的是周莊的蝦糟,夏秋兩季,在周莊常見的是水晶蝦,色澤光亮,蝦肉飽滿且有韌性,味道自然鮮美。做蝦糟的那種蝦,是立冬之后的品種。那蝦細如縫衣針,長不滿三分,鮮活時,彎成一條細眉,形如農家婦女插花用的引線,所以叫它“插蝦”。把適量的糯米蒸熟,趁熱拌入插蝦里,加黃酒、姜末、花椒、鹽,過七八天就成蝦糟了。

周莊的阿婆茶和茶點也是非常知名的。周莊人愛喝茶,愛品茶,茶文化也是相當講究。周莊阿婆茶是周莊流傳的喝茶習俗,吃阿婆茶是周莊婦女聯絡感情、消閑遣興的傳統社交形式。這種習俗,在周莊農村更為盛行,更有特色。
此外,古鎮街上的酒家也是非常多,門口醒目地寫著各色菜系,風味小吃琳瑯滿目。熱情的主人站在門口親切地招呼客人。客人們也可以坐在臨水的小桌邊,點上幾盤小菜,一面品味著水鄉風味,一面欣賞水上的小船悠然。在街道上走得累了,也能隨意坐進小吃店,要上一碗或甜或鹽的豆花,或者要一杯清甜的豆漿,看看穿著藍布衫的大嫂推著石磨研磨細白的豆漿,聽聽店老板拉拉家常。我很喜歡吃周莊的豆花,在古鎮待了3天,幾乎每天都要吃上兩三碗。江南醇醇的豆花味,伴著濃濃的水鄉味兒,讓人的舌尖都沾滿了滑膩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