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家里待的時間會多起來了,掌握這些數(shù)字,就能打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讓寶寶在家舒舒服服地地窩冬。
每次保證15分鐘的通風
在北方,冬季不能為了保暖就忽視通風,在空氣質(zhì)量好的日子,每天應(yīng)該至少保證2次通風,每次15分鐘,確保家里空氣新鮮與流動。同時,這也是預(yù)防寶寶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一步。
如果是在南方,很多家庭為了保暖可能會開空調(diào)。晚上整晚開空調(diào),或者讓空調(diào)24小時連軸轉(zhuǎn)都不可取。在開空調(diào)期間,應(yīng)確保每2~3個小時開窗通風一次,每次保證在15分鐘左右。在通風時,最好用窗簾遮擋—下,風口不能過大,不能直沖寶寶,尤其是頭部、頸部、胸部、腹部以及腳心的位置,不能受風、受涼。
適宜溫度在18—22℃
冬季室內(nèi)溫度應(yīng)保持在這個溫度范圍內(nèi)。寶寶在洗澡或撫觸時,還要適當提高室內(nèi)溫度。在陰冷潮濕的南方地區(qū),可以通過電暖氣或者空調(diào)來提高室溫;在有暖氣的北方地區(qū),可以通過室內(nèi)通風、加大空氣濕度等方式,來調(diào)節(jié)室溫在舒適范圍內(nèi)。
濕度保持在40%~60%
冬季本身就是一個干燥的季節(jié),再加上使用暖氣等原因,就會使房間里的空氣更加燥熱。無論是從小寶寶的健康還是舒適的角度考慮,保持室內(nèi)濕度的適宜,都是極其重要的。合適的室內(nèi)濕度,是寶寶安全度過寒冬的竅門之一。
在冬天,寶寶房間最合適的濕度是在40%~60%。濕度低于40%的話,房間就會覺得干燥,皮膚和喉嚨就會覺得不舒服。而高于60%的話,細菌就會很容易生存和繁殖,并且衣物、床被也會容易潮濕。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房間內(nèi)安裝一個濕度計,隨時檢測寶寶室內(nèi)的濕度。當室內(nèi)干燥時,可以通過使用加濕器,或是在暖氣上晾濕毛巾或晾掛濕衣服等方式,來增加室內(nèi)濕度,使其保持在40%~60%就可以。
比大人多穿1件衣服
·在室內(nèi)時,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因為活動較少,可以比爸爸媽媽略多穿一些,但貼身的衣物不要太多。因為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是躺在小床里,所以蓋上一條小薄被是比較好的辦法。6個月以上的寶寶活動增多,這時,他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穿得一樣多,或者比大人多穿1件衣服,大人不覺得冷,他們也就不會凍著了。
·出門的時候,不要里三層外三層給寶寶裹得太厚太緊,把寶寶悟出一身汗來,反倒容易著涼感冒。另外,寶寶的頭部是散熱的主要部位,最好給他戴上帽子來保暖。無論是外出乘坐公交車、地鐵,還是私家車,都注意空氣清新和流通,避免過于擁擠、悶熱。
·夜晚睡覺時,在北方的媽媽,注意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也不要蓋得太多,更要防止寶寶熟睡時頭蒙在被子里。不要寶寶讓與大人蓋一個被,成年人的體溫會使寶寶被寓的溫度過高。而南方的爸爸媽媽,如果擔心寶寶睡覺時冷,可以在寶寶睡前先用暖水袋把被窩焐熱,再讓寶寶鉆進去睡覺。干萬不能把暖水袋直接放在寶寶被窩里,謹防燙傷。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寶寶睡覺穿的睡衣睡褲的質(zhì)地盡量柔軟,這樣睡覺時才會更舒服。顏色盡量淺,讓寶寶把注意力集中到睡覺上,而不被花花綠綠的衣服吸引。
·如何判斷寶寶是穿多了還是穿少了?最簡單的方法是摸摸寶寶的頭,如果有潮濕的感覺,說明寶寶出汗了,應(yīng)為他脫去一些衣服。其次,摸寶寶的手和腳,如果是溫熱的,說明穿的正合適。無論是在室外還是在室內(nèi),都要經(jīng)常檢查寶寶是否出汗,因為小孩子活動量比較大,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使身體散熱量增大,汗水濕透衣服反而易著涼。衣服穿得太多,會降低身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yīng)能力。
·哪些地方是最需要保暖的?對寶寶來說,頭、肚子和腳,是最需要保暖的地方。尤其是小嬰兒,不戴帽子會失去大量體熱,最好在外出的時候給寶寶戴上帽子。寶寶的小肚子在睡覺的時候最需要保護,如果怕他踢被涼著肚子,可以給他穿一個睡袋,這樣就暖和多了,也不用怕踢被子。
每天給寶寶喝足夠的水
冬季每天也要給寶寶喝足夠的水。通常,可根據(jù)寶寶的體重來計算每天的喝水量。寶寶每日額外需要補充水的量=需水量-(喂奶量+其他液體量)。嬰兒期的寶寶,每天對液體的總需要量為每公斤體重150ml。以后每增加3歲減去25毫升,即:3歲的寶寶每天每公斤體重為125毫升:6歲每天每公斤體重100毫升,以此類推。
以上所說的量包括了飲食中的水分。如果室內(nèi)空氣干燥,寶寶活動量大,出汗較多的話,還可以適量增加。另外,寶寶在喝奶后還應(yīng)該適當補充水分,有助于清潔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