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歲以內的寶寶一天總共需要12~19個小時的睡眠,2歲的寶寶仍然需要11~16個小時,時間很長。當寶寶們非常困,但又不想上床睡覺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直接閉上眼睛就睡著了。無論這時他是在蕩秋千,和媽媽一起騎自行車或者媽媽騎自行車馱著寶寶,還是在爬沙發靠背,無所謂。有些睡覺姿勢看起來似乎不怎么舒服,還有可能出現跌倒的危險,但依然阻止不了瞌睡蟲的來臨。因此,不要讓寶寶獨自在沙發上睡覺。當坐在自行車上的寶寶困得直點頭時,最好停下來休息,否則有可能引發危險。
寶寶做的夢和大人一樣嗎?
夢是人們對一天經歷的加工。寶寶一天也有很多特別的經歷,特別是對于他們來講,所有新鮮的事情都是令人興奮的經歷。因此,他們的夢境也非常豐富多彩:成年人做夢的時間占睡眠過程的20%~25%,而嬰兒則占到一半。因為做夢階段也被稱為快速眼動期REM(Rapid-Eve-Movement),又稱快速眼動睡眠。眼球在此階段時會快速轉動。在這個階段,大腦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多數在醒來后能夠回憶的栩栩如生的夢都是在REM睡眠發生的。它是全部睡眠階段中最淺的,在REM睡眠時醒過來的人會不同于在其他睡眠階段的情形,而是充滿警覺心并且精沖飽滿。有時也會看到,寶寶們經常做夢時會睜著眼睛,不停地眨眼或者瞼部變形。他們夢到了什么?這是他們的小秘密,目前無人能知。
并不是說他們那么討厭被子,因為他們在睡覺時經常亂動,所以被子很快就會被踢走。更可能的情況就是,蓋著被子實在太熱,一熱他們就愛踢被子。如果你家寶寶在1歲以下,趁他還懵懵懂懂的時候,讓他養成穿睡袋睡覺的習慣是最安全的。使用睡袋,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嬰兒猝死,而且新生寶寶一般都喜歡被襁褓包裹的感覺,睡袋還可以給他足夠的安全感。睡袋一般有足夠的空間,不妨礙寶寶的自由活動。
為什么寶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理解晚上才是睡覺時間?
大部分的新生兒幾乎一整天都在睡覺,只有在吃奶和換尿不濕時才醒過來。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在媽媽肚子里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的環境,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周圍都是一樣的顏色。當寶寶降臨到這個世界后,他們還是這么認為的,他們可不知道還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別,他們白天睡,晚上也睡,經常的情況是,白天他們睡得很多,到了晚上會很有規律地清醒,因為他們餓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寶寶漸漸發覺,白天比黑夜更亮、更吵鬧、更有趣。爸爸媽媽如果要讓他們明白白天和黑夜的區別,盡量要讓他們黑夜睡得安穩些,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使晚上變得“無聊”,慢慢寶寶就開始習慣更多地在黑夜睡覺。直到1周歲,許多嬰兒白天還要睡兩覺,然后慢慢地變成只睡午覺。
這完全取決于寶寶處于哪個睡眠階段。一般來講,我們所有人晚上的睡眠都在重復著一個周期,即由淺睡眠到深睡眠,再到有夢睡眠。在這期間,我們會有短暫的清醒。成年人這樣一個周期大概持續90分鐘,嬰幼兒卻只有45分鐘。這意味著:他們深睡眠和淺睡眠狀態要多。所以當媽媽想要看看寶寶在兒童房里是不是切正常,有可能這時寶寶正處于淺睡眠階段。就像變戲法一樣,地板吱吱一響,寶寶的眼睛馬上就睜開了。睡眠研究者推測,寶寶有“選擇性的天線”。他們對平時比較依賴和信任的人的反應要比對其他人的反應更強烈和敏感,甚至在睡覺時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