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力有多重要,上過學的爸媽部知道。即使你不知道,對兩三歲的孩子而言
注意力能堅持幾分鐘,但是你還是一味地希望,
他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時問更長—點。
有的媽媽看到別的孩子能專注地玩很長時間,自己的孩子沒玩兩分鐘就不耐煩,就想去玩別的東西,很是納悶。為什么,自己孩子的注意力那么不集中?注意力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
的確,注意力被公認是一個好的特質,因為只有注意力集中,孩子才更有可能把事情記憶得更全面,理解得更加透徹。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在先天是存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天生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有的寶寶則特別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對于大多數普通的寶寶來說,其注意力都和興趣有很大的關系。當一個孩子在美滋滋地“淘氣”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因此,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首先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對眼前的事情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一些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成人的提示。成人可以多用手勢或眼神提示孩子不要東張西望,也可以采用身教,為孩子做示范,讓孩子明白怎么做才是應該的。同時要正確看待注意力的事情,成人持續注意力一般為20分鐘,孩子也就5~10分鐘而已。所不同的是,成人比較會“偽裝”出自己在認真,其實不自覺的時候,腦子也會走神好幾次,只是憑借抑制和理性,成人的注意力會很快轉移回來,而孩子則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差。
為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最好能夠做到不輕易打斷孩子。當孩子持續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不主動尋求我們的幫助,成人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單獨探索。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會因為成人的“過度指導”而無形之中被轉移。因此,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從幫助孩子體驗注意力,集中的狀態開始,不管是做什么,只要孩子能持續注意,總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當然,有的孩子只在觀看動畫片時才表現出超常的注意力就另當別論。在這里,我們不提倡讓孩子觀看過多的電視節目,因為過度的視覺刺激,會讓孩子變得懶惰,變得不愛思考,只會坐在那里享受別人呈現出來的現成事物。這也是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的過度看電視,會影響到孩子創造力的原因。
有時我心情不好,孩子又不聽話時,我會對她發怒,事后我也知道不對,我應該和她道歉嗎?
當然應該道歉。情緒表達和控制是父母和孩子互動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個要素。媽媽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孩子發怒,表明她沒有控制好情緒。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容易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只是媽媽自己不順心,把情緒遷移到孩子身上。所以我們常勸告父母,不要把在工作中或者外面的情緒帶回家里,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很無辜。
父母如何表達情緒和控制情緒,是父母值得去練習的一項技能。當然父母不是圣人,不可能時時刻刻對孩子和顏悅色,如果父母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怎么辦?我們可以直接和孩子說實話:“對不起,媽媽現在很不開心,是因為工作中遇到了麻煩。媽媽很愛你,可是現在不能跟你玩,你能給媽媽15分鐘單獨的時間嗎?”說到做到,過15分鐘以后再去和孩子玩。這樣,孩子明白你不開心并不是因為她的原因。而且,媽媽說話算話,這樣,下次她就能等待15分鐘,讓媽媽平靜一下。
如果當時沒有控制住,對孩子發了怒,事后一定要和孩子道歉。告訴孩子,媽媽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才心情不好,并不是不喜歡寶寶。下次要是媽媽再這樣,告訴孩子提醒媽媽要控制情緒。這樣的解釋,其實是向孩子承認自己不是超人,是個普通人,普通人有情緒,有時候會不恰當表達,請孩子幫助自己。這樣的坦誠,往往能獲得孩子的諒解。
我不讓孩子冬天光著腳在地板上走,爸爸覺得沒事,我們經常為這種小事發生爭論,這樣對孩子好嗎?
經常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當然不好。父母應該事先就某些原則性的問題達成一致,如孩子每天最多只能看30分鐘動畫片,當他看電視超過了時間,他知道大人的意見是一致的,就能夠比較遵守規則,也容易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意見不一致,孩子很容易“鉆空子”,在父母之間“左右逢源”,很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心也無法內化一些行為準則。
如果當時意見不一致,不必當著孩子一定要爭個你錯我對。事后及時溝通一下,看看對方是怎么想的。另外,對于一些小事,也不要忘記征求孩子自己的想法。比如穿襪子的事情,媽媽覺得孩子冬天光腳在地板上走不好,爸爸比較粗線條,覺得沒事。那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孩子自己愿意穿襪子嗎?還是更愿意穿拖鞋?還有什么別的解決方式?比如在經常走動的地方鋪小地毯等等,這也算是一種折中的方案。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說父母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偶爾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也不要緊,因為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的。讓孩子看到,即使相愛的兩個人有時候也會吵架,這很正常。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精神潔癖“相愛的兩個人不吵架”或者“吵架就意味著不相愛”。關鍵是要讓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了,為什么吵的,之后又是怎么處理的,怎么達成一致的,怎么解決問題的。這是“建設性的吵架”,這對孩子將來的戀愛和婚姻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