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趣味性美術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追求技能強化訓練,不是把學生都培養成美術家,而是將美術作為一種語言,運用技能把學生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愛社會。這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全面的改革與探索,為學生構建愉悅課堂,實施趣味教學,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學有興趣,學有成效。
一、建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是學科的代言人,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教師的態度。試想如果教師與學生關系緊張,教師沒有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學生對教師持消極情感,學生怎么可能會對他所任教的美術學科感興趣呢。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如果喜歡教師,自然就會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要構建趣味課堂,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向學生展現一個良好的形象。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師除了要具有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如愛崗敬業,具有扎實深厚的美術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具有個人魅力。教師既要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師愛,還要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用抑揚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舒緩的節奏、富于變化的表情與肢體語言來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的氣息。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世界,走進學生的內心,贏得學生的喜愛,為快樂教學打下基礎。
二、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年齡小,獨立學習意識尚未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只有置身于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消除緊張心理與不安情緒,積極而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正是構建趣味課堂、實施趣味教學的重要前提。而在以往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學生處于次要從屬地位,傳統的師道尊嚴使得教學嚴肅而緊張。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就要扭轉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放開對學生的諸多束縛,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活學生的思維,讓美術學習真正成為自己的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真正享受美術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如我讓學生親自來設計班徽,我并沒有作過多的限制,而是以組織者、指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來參與教學,為學生講述這個班徽要富有生活氣息與文化魅力,要能夠體現班級的力量等,然后讓學生間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來設計方案,進行描繪,學生的思維最活躍,教學氛圍更愉悅,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趣味教學的核心在于不斷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主動而愉悅地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單一的講述式教學方法,以學生情況為出發點,突出美術學科特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形象教學。小學生對形象事物更為感興趣,直觀性與形象性又是美術學科的重要特點,采用形象教學法可以有效突出美術學科特征,激起學生對美術學習濃厚的興趣。我充分利用掛圖、實物、圖片、多媒體等進行教學,以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
開展手工制作課。小學生動手能力強,手工制作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開展手工制作課,讓學生就地取材,利用現實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與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