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和角色一起成長
很多人從小就懷揣著一個明星夢,而張恒走上這條路,卻是因為一時的好奇心。談及為何選擇演員這個職業時,張恒表示,因為當時住的地方很靠近藝考的地點,看到很多人去考,一時好奇,決定自己也去試試看,沒想到不經意的嘗試,就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生活之路或許就是許多次偶然的疊加,才延伸到了當下。而演員這個職業的自由度,也跟一向喜歡無拘無束生活的張恒很是合拍。當然,在看似光鮮和自由的背后,拍戲時的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真正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堅持下來,找到它的幸福之處,并甘之如飴。這些年,張恒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角色,而生活中的她,正在演繹一個新的角色——媽媽。
媽媽,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辛苦的角色
談及對于媽媽這個新角色的感受,張恒坦言最大的感觸就是:帶孩子真心累。“第一次做媽媽,很沒信心,尤其是第一年會很辛苦。即使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還是會超乎原來的想象,只有真正當了母親,才能親身體會到那種辛勞,不過,每當看到孩子的笑容,聽到她叫媽媽,那種幸福感和甜蜜感會沖淡所有的辛苦。”張恒表示,“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體諒父母的辛勞,因此很感恩自己的父母,感謝他們對自己的包容和付出。”
自從當了媽媽之后,張恒覺得自己不僅更加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自己的內心也被“磨礪”得越來越強大,而且摸到了一些“門道”:孩子剛出生時,有一點兒生病的征兆就會非常著急,特別心疼她,跟著她一起難受。而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對相關知識的深入了解,現在就會比較淡定,不會太緊張了。而且,有時候大人的緊張情緒也會傳染給孩子,讓她更不易康復。
有了孩子之后,無論生活上還是心態上,張恒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生活習慣也會隨之改變,不過,對于張恒來說,這些改變都是心甘情愿并快樂的。
育兒的關鍵是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提及孩子,張恒用了“天使與魔鬼”的結合來形容。而對于這個“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張恒有她獨特的育兒經。
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能太溺愛孩子,當她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要立刻、完全滿足她,這樣她的要求會越提越多,越來越離譜。非常堅定地拒絕她,和她說明白,不給她商量的余地。讓她學會等待,一定要對她說:“等一下”,或“媽媽可以這樣做,但媽媽不是特別情愿……”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試著和她溝通,不要一味地溺愛滿足,這樣她會學著理解別人,懂得珍惜。
不發脾氣多陪伴
張恒非常努力地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而缺乏耐心是她最希望自己改善的地方。為人父母,如果遇到事情發脾氣的話,孩子也會得到這個信號,會覺得發脾氣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她也會學著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問題。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在模仿成人,而父母是她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良好的教導,父母的陪伴也非常重要,這樣的話,孩子比較會有安全感。
教會她快樂
在張恒的觀念里,孩子不管多大,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年齡再小也要征求她的意見。不要把孩子當成傀儡,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限制和干涉她。如果說張恒對孩子有所期許的話,那就是希望她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其他的順其自然就好。
《HN》:當年《還珠格格》和《粉紅女郎》中的角色有相近之處,也很成功,會不會擔心自己被定型呢?當了媽媽以后會不會想嘗試“媽媽”這類角色?
張恒:當了媽媽之后,有了親身的體驗,相信以后能夠詮釋好諸如母親這樣的角色,拿捏得會更準確。比如在新片《華胥引》中,我扮演的是劉后這個角色,如果是沒當母親之前,我可能無法理解這個角色,可是現在我對她那種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犧牲自己的丈夫的心情有了更多的體會,不過我只是可以理解一些,但是卻不贊同她的做法,太極端了。
《HN》:生活中,有什么特別注意的健康小細節嗎?
張恒:日常飲食上,我比較愛吃粗糧,做菜的話也盡量不用煎炒,幾乎不吃烤的東西,不喝飲料,只喝白開水和茶,既解渴又健康。除了飲食上的習慣以外,我還很喜歡健身,比如做普拉提和瑜伽。我比較傾向于不太激烈的運動,每次微微出汗,我覺得是最好的狀態。
關于孩子的健康,我覺得母乳喂養非常重要。尤其是初乳,它像黃金一樣的珍貴,對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利。有的媽媽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天沒有母乳,擔心孩子會餓到,就嘗試給孩子喂奶粉,這是不可取的。我當時喂了孩子一些奶粉,后來起了濕疹,非常心疼。所以請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饑餓而喂奶粉。
《HN》:夫妻相處中,有什么心得嗎?
張恒:原來我會覺得不發脾氣是維系夫妻感情的好方法,現在發現溝通才是解決矛盾的關鍵。而且,有了孩子之后,會有所避諱,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因為孩子雖小,卻會感受到大人們的情緒。如果你很生氣的發怒,她會很害怕的,這樣對她的成長會有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