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直擊·
2014年8月12日,陜西西安閻良區一個14歲的初三男孩將自己一歲半的妹妹殘忍殺害的新聞迅速出現在各個媒體,并通過網絡和微信等方式被人們熟知。人們感慨唏噓的同時,也對這個男孩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生命已逝,留給人們更多的是冷靜的思考。
看到這則新聞時,筆者正在為近120名12~16歲的孩子組成的夏令營講授情緒管理的課程。感到震驚的同時也把這個案例進行了剖析,同時指出這個男孩壓抑已久的情緒最終在意想不到的時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爆發的可能性。這個案例雖然極端,但是也暴露出現代家庭中家庭教育存在的巨大隱患,給即將要二胎的家庭和已然有了兩個孩子的家庭敲響了警鐘。如何讓老大悅納老二,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家庭命題!
讓我們把時光倒退若干年,一家有幾個孩子的情況非常普遍。但是,即便是家庭條件非常拮據的情況下,孩子們也都快樂地長大,甚至出現老大看護老二,老二看護老三等養育模式。這也充分表明了孩子多其實并不一定會帶來額外的負擔。如果一定要有,也是甜蜜的負擔。記得有首辛棄疾寫的《清平樂·村居》里面有兩句“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非常形象地刻畫出孩子們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字里行間洋溢著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和極其祥和的生活場景。時光流轉,這樣的場景在今天看來只能是奢望了。
良好夫妻關系的營造是讓孩子間彼此接納的家庭環境
讓我們來回顧上面的詩句中的前幾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翻譯過來就是,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多么溫馨的場景啊。這里的一對老夫妻,尚且能在低物質的條件下“相媚好”,何況我們今天的夫妻呢?很多時候,不是不能為,是不屑為或者不愿為。
在許多家庭看來,有了孩子后,親子關系一定優先于夫妻關系。教育專家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關系中,夫妻之間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前不久,在一次媽媽成長分享會上,我問媽媽們:“你們都愛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嗎?”所有的人都點頭示意。而當我繼續問:“當老公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發生矛盾時,你們選擇跟誰站在一起?”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孩子而忽略老公。這樣的結果并不是偶然,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家庭里面,家長們往往為子女考慮過多而稀釋了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而這恰恰是中國夫妻的悲哀,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崇高口號,過度施與孩子無界限的愛,自己的愛箱甚至被掏空。需要讓現代家長明確的是,如果要給孩子均衡的持久的愛,自己的愛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夫妻關系很和睦,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們更是從父母身上學到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如果他們看到父母親之間因為缺乏愛而經常彼此沖突,他們就會習得這種模式,可能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而自私,在跟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互動時也難有良好的關系。

對于準備要二胎的家庭,一定要預先做好老大的心理建設,加強大寶的安全感
這需要爸爸媽媽們從言語上多交流,行動上多陪伴,思想上多引導。有個媽媽在懷孕期間就開始跟老大有很多的語言方面的溝通,比如,“你希望未來的小寶是個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呢?為什么?”“如果我們有了小寶后,會制造出更多的愛,你也會收獲來自小寶的一份愛。所以,請你不必擔心,爸爸媽媽的愛不會減少反而會更多。”在懷孕期間,要多陪伴老大,多給老大講未來家庭的美好,同時也多講講老大成長中的小故事,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中了解生命的真諦和成長的奧秘。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大可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有不接納老二到來的情緒化時刻或者會有安全感缺失等的現象。這些都是暫時的,只要持續地愛老大并從思想上多多引導,孩子就會對老二的到來表現出平和與悅納,甚至有很強的盼望或者深深的期待。
手足親情的培養要隨時隨地
要想讓老大悅納老二成為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必須要重視兩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手足親情的培養。一方面從影視作品等優秀劇目中的情節進行正向評論,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孩子討論兩個孩子對家庭的好處。在生活中,注意細節的把控和教育的隨機性。同時,也可以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通過優秀繪本故事等來培養孩子的寬容和大度。家庭教育是用心經營的事業,對于兩個孩子的家庭,更是要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在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覺察可以提升的部分,也可以謙卑地向孩子學習,讓孩子們收獲小小年紀就可以幫到爸爸媽媽的成就感。
讓老大參與到老二的看護中來
老二出生后,家庭事務會增加很多,可能幫忙的人手也越來越多。從父母本身的親力親為,到保姆的顧問式照料或者雙方老人的搭手相助,似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老二吸引過去了,特別是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更是多少人幫忙都不嫌多。這樣的情境如果被老大看見難免心中會有失落。與其讓他觀戰,不如讓他親自上場體驗。可以根據老大的年齡大小和能力所及的范圍,邀請老大參與到老二的看護照顧中來。比如,請老大給老二拿個奶瓶或者尿片,請老大幫忙推車下樓曬太陽,請老大幫忙晾曬嬰兒被褥等等。這樣的邀請無疑在老大的參與中加強了孩子之間的心靈聯結,讓老大更加疼愛老二,并在實際行動中悅納老二。
老二出生后的養育方式要做適度的調整
有一個孩子時,全家的注意力都在老大身上,自然會助長老大任性的一面,家長們往往是有求必應,物質的滿足甚至超出孩子的預期。而老二出生后,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要在一定時間內更多地關注老二,這會給老大一個錯覺,就是自己失寵了。這就要求家庭成員進行適當分工,不僅要繼續照顧好老大的日常生活,更要從精神上滿足老大的心理需求,平衡教育視角,爭取讓老大在老二出生后的心理上進行平穩過渡和安全著陸。
對于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在孩子們彼此悅納方面,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少批評教育,多滿足需求
當老大和老二發生矛盾時,不要只顧說教,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看清深層需求,尋求雙贏的方式滿足彼此的需要。也就是說要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在問題表面進行說教。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是,兩個孩子爭搶一個玩具時,很多父母往往會對大的說,你是哥哥/姐姐,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樣的道理說多了,非但不能讓老大欣然接受,反而會讓老大覺得父母偏心。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找到一種方法愉快地相處。這樣的引導往往會讓孩子們攜手作戰,最后可能會達成輪流玩的結局。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善于去引導和發現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并盡量讓孩子們自己發揮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會促進孩子之間的和諧相處,并且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何樂而不為呢?
不做無謂的比較,多進行賞識教育
孩子之間一定有很多的不同,即便是雙胞胎,在養育過程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商優勢。作為父母要公平地對待孩子,不輕易比較,要多發現優點,多進行有針對性的贊美和肯定。在適當的夸贊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和培養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風景,只要你換個角度,就可以發現其中的獨特和美麗。所以,讓我們試著去多觀察、多表達、多感激孩子。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都很有同理心和高情商。從這個意義上講,老大悅納老二就不再是個問題。
學會適當的示弱,給孩子們成長的機會
中國的父母親和西方的家長比,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太能干。俗話說,懶媽媽往往能培養出勤快孩子。在西方很多國家,媽媽們的丟三落四往往成就了孩子的細膩縝密。特別是有兩個孩子的家長們,一定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跟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有限性,比如,媽媽今天很累,或者爸爸對這個問題也無能為力等。類似此種表達,其實不但不會讓孩子們感覺到爸爸媽媽的脆弱,反而會助長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力量。老大和老二并肩作戰的日子,一定是最美的時光。
老大悅納老二,看似輕松的話題背后其實有著很深的學問。過去的家庭中,孩子們之間年齡差距很小,彼此之間的接納更加容易。現代家庭的老大和老二很可能因為政策的原因,年齡差本身就大,再加上現代社會小皇帝和小公主的養育方式比較流行,在養育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在成為好父母的路上,我們一直都在修行。夫妻和睦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孩子往往不聽父母怎樣說,更多的時候是看父母如何做。在老大悅納老二這個問題上,絕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互動,更是一個家庭系統的重新構建和家庭所有成員必須參與的活動。
專家觀點
1.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關系中,夫妻之間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關系比親子關系更重要。
2. 根據老大的年齡大小和力所能及的范圍,邀請老大參與到老二的看護照顧中來。
3. 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盡量讓孩子們自己發揮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
4. 在平時的生活中跟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有限性,有助于增加孩子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5.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風景,懂得欣賞老大、老二各自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