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音樂來講,其有著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功能。想要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下完善自身發展。本文簡要探討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相關方法,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音樂;有效教學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小學的音樂課程也強調有效性教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要表現在講解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表現在學習的有效性方面。對以往的音樂教育進行分析發現,普遍存在“老師講解累、學生掌握困難”的情況。所以,作為小學音樂老師,就有責任,也有義務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下簡要針對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一、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就像一個導航,可以引導學生有方向性的前行。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想要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教師應重復傾聽音樂內容、利用專業術語將其中的含義總結出來,將音樂的主題、內涵講解給學生們。另外,應注意的是,制定的教學任務應明確。對于教學來講,其就是由一個個任務構成的,大的任務內包含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小任務的同時就積累了完成大任務的要素。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應確保其難易程度適中。假如教學任務過于簡單,就會使學生感覺太容易,從而學習興趣降低。而如果教學任務過難,學生就很難完成,從而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音樂的熱情。教師制定的教學任務應密切同教材關聯起來,讓學生經過思考、學習就可以完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二、為學生創建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
常言道: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那么,教學質量就會遠遠超出由教師監督進行的教學。所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創建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講解《小企鵝》課程時,因為很多學生都沒有真正看過企鵝。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企鵝的圖片,小短片等,再結合音樂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歌曲學唱,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三、對學生進行評價
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應禁錮學生的思想,而是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平臺,肯定學生的進步,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在講解《音樂中的故事》課程時,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聆聽音樂,互相討論,教師在一旁發揮指導與幫助的作用。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每一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進行代表發言,總結觀點。教師認真傾聽,進行評價。另外,當學生存在特別的觀點時,教師不應急于否定,而是先讓學生表述完整,之后肯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再指導、啟發學生對自身觀念進行驗證、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記憶音樂知識,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才能,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總結: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音樂課程講解時,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深入研究課本內容,為學生創建輕松、歡快的教學環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感悟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卓巧穎.新理念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探索[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半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