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管理中應當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以管人為中心的模式,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原則,尊重老師、學生,將全校師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本文將對當前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性化的學校管理目標,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學校管理;人性化;研究
實踐中可以看到,只有堅持以人(師生)的發展為基礎,為師生的全面發展做好服務工作的學校管理理念,才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熱情,通過促進教風、學風建設,來實現學校管理,確保學校的健康發展。
1、學校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雖然學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校教育管理理念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據調查顯示,當前國內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應試
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影響,對外以搞素質教育為宣傳口號,但實際上卻仍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素質教育也就成為表面噱頭,更多的是應付檢查、參觀。針對這一問題,學校管理人員應當重新審視自己,從管理理念、模式上進行創新和改變,時刻關注社會動向和相關信息。同時,還應當鼓勵老師多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和網絡,多參與各學科領域,以有效豐富和升華自己的認知內容與認知水平,這是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1.2優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實踐中可以看到,初中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落實度明顯不足,而且針對性、實施性也不強。針對這一問題,在學校管理尤其是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實踐來看,目前較為常見的問題是學生負擔過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此,筆者認為應當強化學校管理中的課堂教學管理,尤其應當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實施個性化教學,并且通過換位思考,來有效了解和感知學生的心聲與訴求,挖掘和激發學生的放射性思維,為他們創造更為豐富的想像空間,同時這也是繼教師素質要求提高的第二個學校管理基礎。
2、完善學校管理機制,實施人性化的學校管理模式
基于以上對當前初中學校管理實踐中存在著的主要問題及策略分析,筆者認為建立健全學校管理機制,實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已經成為當前初中類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1改變傳統的以師為本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目前國內初中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學雙主體論等理論模式,二者存在的主要不同點在于生本教育教學已經提出了“全面依靠學生” 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式教學,而且也不是“擠牙膏” 式的問題任務型教學方式,而是將學生的學習真正地還給學生,全面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發現、實現自我,并樹立信心。
2.2改變和創新傳統的教師培訓教研方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師培訓和教研工作過程中,應當注重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根據生本教育理念和相關要求規范,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真正的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將傳統的教師唱主角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的轉變成現在的學生唱主角、教師為配角的模式;同時,還要將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主,轉變成現在的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在不斷的轉變過程中,應當秉承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的理念,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學習,做好“幫學”工作,將教研中心從原來的“教”逐漸轉向現在的“學”。學校管理,尤其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以確保學生能夠學得更好一些。在傳統模式下,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最主要的還是老師們的“表演”,看老師如何展現自己的才藝,所以舞臺是老師的,學生只不過是“捧場”者、聽眾而已。在該種模式下,遠離了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與初衷,學生中心主義的發展理念根本無法落實。教師課堂上的自我展現,只不過是“喧賓奪主” 而已,學生的參與、思考以及發言權,完全被剝奪了,這不是學校管理所行之策略,實際上是對教學“本質”的一種異化。
2.3激發和培養激勵意識,以促進教學相長
對于初中學校的教師而已,他們作為學歷層次最高的教職工人員,應當有自己的主見、應當善于思考,而且還應當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進取心。因此,教師管理過程中,如果限制的過于嚴格,則可能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扼殺教學的創造力,這對學校管理而言非常不利。基于此,學校管理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剛柔并濟的方式,從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逐漸轉向現在的柔性管理模式,尤其是教育教學管理層面,應當為師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在學校師生管理過程中,應當具備非常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實踐精神,在具體的工作中不斷發現學生、教師的現實所需、興趣以及優勢和特點,積極調整學校管理模式,營造適宜師生全面發展的氛圍和空間,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學校管理實踐中,應當盡可能的淡化強制管理意識,更多地要提高服務意識水平,加強領導意識建設,在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建立和諧關系,從而為個體價值的實現創造相對愉快、輕松的環境和氛圍。對于教師而言,其工作的動力由其需求所引導,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管理過程中,校長應當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每位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激情,從而使整個學校大集體富有強大凝聚力、號召力,同時這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條件下,現代初中學校管理過程中應當堅持人本原則,堅持特色學校管理模式,重視師生的尊嚴和全面發展。因此,實踐中應當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放在學校管理之首,以高質量地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學校發展計劃來激勵師生,從而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聶敏.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管理[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1(06).
[2]楊翠.重建基于新課程的常態教學管理制度[J].師道·教研,2011(05).
[3]張生英.新課程環境下的學校管理策略[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0(11).
[4]周強.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教學管理[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1(09).
[5]袁利盛.新課程視野下的學校教學管理[J].教師,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