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嚴謹縝密一直是它的特性。數學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就顯得更加重要。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好的習慣將使人受益終身。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講:“良好的習慣,是人們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無異于給學習數學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為學好數學乃至其他學科打好基礎。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讓我發現現在很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如自亂,不愛思考,不審題,依賴心理強等。因此,我認為學生數學習慣養成尤為重要。
一、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聽得入耳、入心,邊聽邊思考
學生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聽老師講,好要聽同學講,并聽出要點以及問題之所在。可以進行以下練習:1、老師講述,學生復述。2、老師說口算,學生說得數。3、老師說題,學生幾下要點,邊聽邊想邊記。用可種方法有機訓練學生思維和記憶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讓學生去發現,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現代教學更加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教者可以有目的的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是比較、判斷、總結規律的觀察方法。學會舉一反三,理解數學精髓,使之輕松愉悅高效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
三、能用語言正確描述所思所想,激發學生發言欲望,提高思維靈活性和數學語言的嚴謹性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討論,大膽發言,要求學生說話有理有據,表述完整,語言描述正確。教師要啟發糾正,使之更具科學性。或出示錯誤案例,啟發學生組織數學語言去發現,歸納,總結。幾人一組以各種形式說,學習思維方法。并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全面調動積極性,問題有梯度,要照顧到后進生。
四、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檢查要及時,充分肯定表現好的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不放過少數懶散學生,同時與家長聯系,及時溝通作業完成情況
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的學習活動,也是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形式。教師必須精選作業,使作業既不成為學生的負擔,又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使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完成作業的過程可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1、先復習后作業。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可是有許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做幾道題,做好練習就是把數學學好了。于是回家后根本不復習課本知識,打開作業本就做,忘了公式打開書看看再做,結果這個公式還是沒記住,沒有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的目的。對于有些題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2、認真審題,仔細運算。審題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尤其重要。有的學生不仔細審題,看到題目中有“多”字就加,有“少”字 就減,還以為自己很有根據,錯了也不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就要使之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審題以后,要思想集中,認真仔細地 運算,做一步檢查一步,查一查方法對不對,計算正確不正確,不但求正確還要求速度,但不能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應按老師 要求把數字符號寫整齊,使書面整潔干凈。
3、評價作業,自我檢驗。從數學學科的特點看,數學是一門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學 科,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馬虎,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就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評價自己的作業,使學生從小自我檢查的習慣。目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相當一部分不是概念的理解、 法則運用的錯誤,而是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嚴謹的態度,粗心大意或懶惰所致。所以從低年級起就要讓學生形成自我檢查作業的習慣,同時書寫字跡要工整,態度要端正。
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首先要求教師要持之以恒,把一顆真心奉獻給教育事業,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堅持不懈,一切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