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有不少嗜好抑郁的人,我們一眼就可看出他們和正常人的不同。正常人有時也抑郁,但那是因為他們偶爾遇到了不幸和痛苦的事情而被抑郁抓住;正常人自己并不愿意抑郁,他們喜歡快樂和平靜;正常人一旦環境改善,情緒也就改善了。而病態的抑郁癥,是一直抑郁的,他們的抑郁是痛苦無望的,但是他們在這痛苦中又會感到有一種奇特的享受,他們抑郁的同時又享受抑郁,品味抑郁,他們迷戀憂郁如同迷戀自己一樣,雖然讓他痛苦但是絕對不會放棄。心理醫生發現讓他們走出抑郁是比較難的,因為他們有些人并不想走出。抑郁已經成為這些人的特權,他們沉迷在抑郁中,就像人們喜歡沉迷在酒中一樣司空見慣。
用心理學分析,嗜好抑郁的人是自戀的人。他們的心靈對外界是比較封閉的,他們只關注自己,他們只欣賞品味自己。他們抑郁、痛苦,但是越抑郁,他們就越能感覺到憂郁后的快樂,那就是對自己自我欣賞的快樂,覺得自己那么的不同凡響。而心理醫生認為如果他們的抑郁不太有傷害性,而且感到他們并不真的希望改變,就不用設法去讓這些抑郁解除掉。但是,如果他們的抑郁太強烈,以至于心理上的危害比較大,心理醫生就會提醒他們戒斷抑郁。就像一個人喝一點酒不妨,喝多了酒就需要治療了。因為雖然抑郁有它的美,但是實際上它是一種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抑郁的人往往過去有一些情感失落的經歷和體驗。他們感情的火被壓抑了,所以他們在感情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不滿足。已經沉溺于抑郁中的我們如何走出呢,首要的就是要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和自戀。要知道并且時時提醒自己,夢想雖然美好,但是它只是一個夢。在夢中得到的快樂是不可能和現實中的快樂相比,夢可以給我們一些滿足。但是夢的滿足也不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現實雖然遠不如夢完美,但是它給我們的東西是真實的。
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減少抑郁快樂人生的兩個原則要記住:
第一:接納別人。
第二:改變自己。佛經里面說:“降伏百萬大軍并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地講,就是要改變自己。
我們周圍很多這樣的事情:父母親因意見不合而吵鬧,情侶之間因小事而紛爭,朋友之間因對事情看法不同而起爭執,同事之間會因為利益而斗爭,這是為什么?你有沒有想想原因在哪里?是不是要找找根本解決的辦法?
不管是情侶,同公司的同事,親密的朋友,情如手足的同學……剛開始相處時,大家都很融洽,后來大家都搞得很痛苦,為什么呢?難道真的是相見不如不見?肯定不是的,我們面臨這些現實的問題,要找到答案,而不是感嘆!因為我們必須生活下去,我們有特定的環境,我們一定要工作,一定需要學習,一定有父母親……怎么做到人生若只如初見呢?我認為:“接納自己,改變自己。”舉個例子來講。比如情侶之間,男方要應酬要花天酒地,女方傷透了腦筋,因為她接受不了,觀念轉不過來。如果觀念能轉過來。你今天不回來,我就尋找自己的樂趣,反正我的生活總要過下去,改不了你,我改變自己。那是不是比每天吵鬧要好得多呢?
同事與同事之間也是一樣,彼此相處久了,相互就了解對方了,也了解其為人了。比如:這個人愛貪小便宜,只想占人便宜。自己買了零食,偷偷躲到外面去吃。別人買了好吃的回來,他一定要搶著吃,公司的東西能往家拿的一點都不剩,什么事情都為了他自己。世間這種人很多,我們也不必跟他計較。若遇到這種人,你無法改變他,那就改變自己。讓自己不去計較這些事情!
大家都不是圣人。你的心中,一定有最可氣的人,你最恨的人,最討厭的人,也有最嫉妒的人,對不對?從來沒有發脾氣的人,請舉手……不存在!現在我告訴大家,怎樣過最快樂的日子,不要看人家的缺點,要看自己的缺點。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樣在一個單位里,別人的能力比我強,你就嫉妒他,你的內心就不滿。我們看看是哪一個人比較痛苦?是別人活得痛苦,還是你活得痛苦呢?你嫉妒別人、恨別人,人家又不知道。然后,有一天你實在忍不住了,對你所恨的人說:“我在恨你,你知道嗎?”對方說:“啊?我不知道啊!”這樣不是很可憐嗎?原來你心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別人根本不在意。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歡樂和幸福。然而,生活并不能事事如愿,并且經常發生禍不單行的事。當我們頻繁而持久地處于掃興、生氣、苦悶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會有健康問題。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時,應采取什么對策呢?
第一:轉移思路。當心情不愉快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例如,去玩個開心的游戲、收看綜藝節目或者去街上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不能虧待自己”是對待這類既煩心卻又無關緊要的瑣事再恰當不過的應對辦法。
第二:向人傾訴。心情不快卻悶著不說會悶出病來,有了苦悶應學會傾訴。
第三:親近寵物。我們有意的飼養花鳥魚蟲等,有時也能起到排遣煩惱的作用。
第四:培養愛好。一個人如果沒有愛好,那么生活該有多單調多乏味啊!人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生活品質了,所以許多人都在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打球、釣魚、玩牌、跳舞等都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當我們每每遇到心情不快時,完全可以從自己引以為豪的業余愛好中平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