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讓寫作成為初中生的一大樂事,重要的是語文教師的行動,我們要大膽地探索、改革,尋找科學有效的路子,引領學生盡快登峰快樂作文這座高山。
[關鍵詞]:作文 興趣 積累 方法 探索 登峰
學生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在平時的教學中,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量上,寫作訓練相對來說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新課程標準的教材中,作文教學仍然缺少科學性,隨意性較強,再加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駕馭教材的能力等諸多問題,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成了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瓶頸。可以說,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艱巨。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目前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怎樣讓寫作成為初中學生的一大樂事呢?我們的做法是:
一、注重興趣的開發
誰都不否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家都承認,培養學生作文興趣至關重要。但學生害怕作文、討厭作文的問題依然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從三個方面開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其一、尊重主體,開放作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敢于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我”為先,緣于“情”而作,使他們的筆端流瀉著活潑的個性。我們堅持“自由練筆與規范作文相結合”的寫作教學,既讓學生完成每學期寫大作文的任務,更重視學生自由的練筆。練筆的內容不限,體裁不限,自己命題,以自己最想寫的東西為內容,寫放膽文。自由練筆既保證了文章的數量,又在對文章的提煉、揣摩中提高了質量。學生覺得自由練筆是他們傾吐心聲的絕妙形式,四季變化皆可入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們的習作中,不僅將筆觸面向家庭、學校生活,而且向社會生活延伸,并學會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生活。他們習作中表現出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個性。
其二、鼓勵為主,強化信心。
我們堅持一個原則,理解和尊重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體驗,不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思想和感情。對于學生作文的評改,最重要的是發現、發掘學生在作文中所表現的語言表達、思維發展的優勢和特長,并幫助其進一步發展。我們必須學會欣賞,欣賞是平等的交流,是情感的共鳴;表揚訴諸價值判斷,而欣賞訴諸審美價值。欣賞更易于通達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樂。一次對學生作文發自內心的激賞,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作文態度和精神生活。
其三、創設平臺,展示自我。
我們一是舉辦班內優秀習作展示。班內的墻報開辟優秀習作專欄,將學生的優秀習作及時張貼,以便本班的師生閱讀、欣賞。堅持編印文學社周報,刊登學生的優秀習作,并開辟精美句段專欄,用來展示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也要給予鼓勵。因此學生的寫作興趣十分濃厚。在暑假期間,讓學生將自己在本學期內的作文匯編成集,自編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自寫序言,假期結束后在全班交流展覽。二是利用網絡博客,指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文章,讓學生們自己去鑒賞,去評論。同時,向學生介紹知名度比較高的語文網站和作文報刊,讓有條件的學生到上面發表作文,這就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歡樂。
二、重視知識的積累
作文是輸出的過程,如果沒有厚實的積累,學生作文就會無事可寫,無話可說。而積累,重要的是閱讀。梁啟超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教會其如何讀書。”的確,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是關鍵所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初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因而就須每天閱讀,獲取并貯存信息,造成一種勢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我們向學生推薦《語文報》、《青年文摘》、《中學語文報》、《讀者》等雜志,讓他們訂閱,并經常給他們介紹、評價最新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并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文學晚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因而有了寫文章的積極性。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對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指導。創作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學會觀察、了解周圍事物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圣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于認識和經驗,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由此看來,寫好起步作文的第一步是要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能力。當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比如說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告訴學生觀察時要有目的,不能雜亂無章,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自己喜歡的角度去觀察,也可以按作文要求、內容選擇觀察一定的景、物、人、事。這樣學生就會確定觀察的事物,在確定好觀察事物后,再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觀察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等順序,這樣既讓學生感覺觀察不難,又為學生的觀察做了引導。
三、加強方法的指導
雖說“文無定法”,但畢竟寫作還是有規律和技巧的。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技巧,有助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運用,從而較快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其一、重視寫作指導和講評。
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自由作文,教師都要進行指導和講評,在指導和講評中,學生能領悟到審題、命題、立意、選材、布局、遣詞造句的方法。尤其是在優秀作文與較差作文的對比分析中學生所受的啟發更大。
其二、關注學生自己修改作文。
在目前的初中教學環境中,學生疲于完成各科作業,寫作文一遍成,基本不進行修改。這實際上是學生寫作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寫文章既需要學生的靈感,更需要反復地修改。老師的批改固然重要,但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修改顯得尤其重要。教學中我對學生的作文多數是略批的,打個分數,寫個評語就好了,但每學期我對每個學生的兩至三篇文章是要進行詳改加面批的。要縱觀全篇,整體評判,包括體裁、中心、選材、結構、抄寫等。其次著眼局部,重在推敲詞句,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及標點的選擇等。這樣的具體指導,目的是讓學生有步驟、有目標地進行修改,減少了修改時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好作文后至少念三遍,讓學生學會通過閱讀領悟語感來修改作文,這對養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讓寫作成為初中生的一大樂事,重要的是語文教師的行動,我們要大膽地探索、改革,尋找科學有效的路子,引領學生盡快登峰快樂作文這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