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的少數民族考生高考一直以來使用的是自主命題的漢語文高考試題,分析近幾年的漢語文高考試題,筆者認為漢語文高考命題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內容的檢查范圍過大,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它應該考察學生的實際能力,漢語文的能力主要包括口語表達、閱讀和寫作。但現在的漢語文高考試題中,除了考寫作及現代文閱讀之外,還涉及了語音常識、文字常識、語法、修辭、病句、標點符號用法、文體、文學常識等等。也許有人會說,這種考試覆蓋面雖廣,但只考淺顯的知識,每個知識點上只出一道題,2、3分而已,總的負擔是不會重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雖然某個知識點上只出一道題,所考內容淺顯,但考生仍要對該項知識作全面深入的復習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出一道題與出十道題給學生帶來的備考負擔是一樣的。就拿考文學常識來說,現在的考卷上也只有一道題,但學生們必然會去背很多作家、作品,甚至名言名句。比如2005年漢語文高考試題第16題,對下列作品的作者判斷有誤的一項是:A《談骨氣》——胡繩,《我的老師》——魏巍;B《背影》——朱自清,《發問的精神》——啟凡;C《驛路梨花》——彭荊風,《棗核》——蕭乾;D《一面》——阿累,《在烈日與暴雨下》——老舍。又如2011年漢語文高考試題第16題,下列詩詞名句的作者,錯誤的一項是:A“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薄钋逭?;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虾迫唬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D“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疾槲捏w知識無可厚非,但太機械地考查,只能逼得學生去死記硬背,并沒有培養學生的漢語文素質與修養。
其次,考試難度太大,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應該承認,把漢語文高考題卷上的題分別孤立地看,并無太大難度,但是,以整張試卷來看,難度是很大的,特別是對于漢語是第二語言的少數民族考生來說,題量大、時間緊、涉及面廣,要求高,在這種情況下拿到130分(滿分150分)以上實屬不易。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試卷難度從何而來。
其一就是前面所說的,題目涵蓋過廣,題量過大。全卷將近三十題,作文一篇。一張試卷全部命題數為10000字左右,即使考試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考生要在充裕的時間中做完這些題也非易事。
另外,這些命題中還包含著一些化易為難的“方法”。比如,把本來簡單的提問復雜化。每年考卷第一題,要求辨別幾個字的讀音是否全部正確,卻把這幾個字放到了四組文字之中,辨別的字量增加了三倍,由于字多易混,實際難度增大。另有不顧語言的習慣用法,強調語法規則,而使一些簡單的考題成為“陷阱”。2009年漢語文高考試題第14題,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答案D項——“她說她夢見分別三十多年的父親遠渡重洋歸來了。”此句不斷句,本身就容易讓學生誤判斷為“她遠渡重洋歸來了”或“父親遠渡重洋歸來了”。從指代不明的角度來說,D項也應該是錯誤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種“難度”的性質與它帶來的后果,它的難不在于涉及的知識點如何艱深,而主要是提問的繁瑣復雜,廣布疑陣,因而使程度差的人反可借猜測答案得分,而程度較高的人卻因錯誤人人難免而無法得到高分。這種考試不可能有大的區分度,不利于人才的選拔。從閱卷中可見,近年來已難發現成績出眾的考生。
第三,高考命題不符合漢語文學科的特點,使漢語文教學偏離了方向。
與其他學科相比,漢語文作為語言學科在知識的運用上有兩個顯著特點:1、綜合性,即漢語文知識的運用是綜合的,孤立地去掌握各項知識并無太大意義;2、模糊性,即漢語文的知識范圍難有截然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難以精確地量化。所以,學生學習語文的最佳途徑就是多讀文學作品,多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通過學習提高精神境界,豐富語匯,領悟語法,提高表達能力。
遺憾的是,現在的高考命題中卻有著與之相反的取向。
首先,它忽視漢語文的綜合性而突出知識的“分解”。這就是按各知識點分別布題,試題中的問題五花八門;其次,它忽視語言的模糊性而過份地強調精密性,這就使標準化命題的大量運用。這種命題會把語言的許多形式上的差異看作正誤與是非的不同,因而它扼殺了語言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解答這類題目主要靠辨析與推理。大量地運用這類題目實際上就是把漢語文學習理科化,使學生過早地偏向理性思維而影響想象力的發展與情感的培養。就是在這種影響之下,當前我們的漢語文教學中已少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與寫作教學,而多有編題與解題教學。畢業班進入題海大戰是在所難免的了。這樣下去,很可能若干年以后我們的漢語文教學將無“文”可言了。
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適應時代要求的改革,就以遼寧省的少數民族(滿族、朝鮮族)漢語文的高考試題改革試點為例,考生除了參加全國漢語文統一考試之外,還要參加漢語水平等級測試(主要針對外國留學生漢語水平的一種測試)和普通話測試,全方位考查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充分發揮漢語文作為語言類學科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聽得明,說得溜,讀得懂,寫得好,四者相互配合,真正提高學生的漢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