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吃飯是第一件大事”,“人是鐵飯是鋼”。食品是人類來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是人類進行其他生命活動的首要條件。食品安全向來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國家穩定之基礎,社會發展之前提。但,在提倡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還有一些食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經對食品安全相關的分析與思考,告訴了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一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的高度問題,要全方位加大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與監管。
[關鍵詞]:食品 安全 思考
引言
一連串食品質量問題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們對這一國之根本的關注和擔憂。仔細回想這一問題的發現,并非偶然,而是在目前特殊條件下的多方社會經濟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作為食品安全的直接承受者,我們有必要對食品安全作更為深入的了解,從而改善食品安全現狀,促進人類與社會的長遠發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對于食品而言,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費者選擇食品的首要標準。人類生存、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時刻也離不開食品。食品的安全直接關乎人民群眾,從而影響到人類的長遠發展,國家的發展壯大。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總概況
食品安全,包含兩個層面的概念。一是食物,糧食的供應問題,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其需要的基本食品;二是質量,要求食品健康無害,營養衛生。
1、從數量上說,我國的食品供給非常充足,現今的中國老百姓追求的不再是吃得飽,而是吃得好。因此,百姓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2、從食品安全上說,來自農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庫存糧食質量達標率已達到97.5%,且我國的食品安全合格率已從15年前的56%,上升到現在的90%以上,沿海大城市更是高達95%以上。
3、從上層建筑來看,09年我國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建立了食品安全網絡制度,統一了食品國家安全標準,取消了食品的“免疫制度”,構筑了更為嚴密的食品安全網絡。我國《刑法修正案(八)》也解讀了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的刑事責任。
二、我國食品安全出現的問題
1、化學污染帶來的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很大,尤其是江河、湖泊、近海污染等是導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這些被污染水體中,有機污染和重金屬含量嚴重,而農、畜、水產品富集,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其次,種植與養殖造成的源頭污染。農藥、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從源頭上給食品安全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人們過量地施用化肥,造成了蔬菜中硝酸鹽大量累積,對人體造成了危害;農藥殘留超標,獸藥、生物激素和生長促進劑使用不當,以及養殖環境的污染,都會造成大量有害物質的糧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產品充斥市場。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問題。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現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門病菌、腸出血型大腸桿菌等。
3、食品加工生產過程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生產者出于牟利目的,導致生產加工企業未能嚴格按照食品加工要求、食品安全標準操作,造成了極大的食品安全問題。
4、違法生產、經營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無證、無照非法生產經營食品問題依然嚴重,有少數企業的法律意識淡漠,重生產、輕衛生的現象,給食品安全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今年兩會食品安全的關系指數最高:一是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從過去的糧油、豆制品、水產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奶制品;二是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三是制假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手法越來越隱蔽,從食品外部走向內部、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
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
1、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國情來看: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發展重要時期,對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經驗,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當前市場規則的盲點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謀取暴利。再者,中國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存在著諸多弊端,給不少問題食品的產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我國的食品監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么出現爭著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要么出現爭著不管、互相推諉的現象,這就給某些食品行業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而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缺乏必要的常識,導致了消費者安全意識淡漠,不顧及食品的生產日期、質量、衛生,只圖便宜,總抱有僥幸心理,這就為食品的銷售大開方便之門。
2、食品安全問題解決的建議
政府方面:
(1)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和食品安全過程監管機制,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的監管和懲治力度,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退市、下柜制度,從制度方面保障食品安全,規范食品產業的結構規模化、規范化。
(2)要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根據地方特點確定種植、養殖結構的宏觀計劃,有機地組織各地區優勢農產品生產,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補貼和輿論導向支持,大力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引導農民科學種植、科學養殖,建立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3)要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是第一責任人,加大食品安全案件的懲處力度。政府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繼續完善《食品安全法》,調整、整合現有的部門職責,建立職責明確、責權統一、監管嚴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提高整治效果。
(4)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宣傳和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與監督作用。既要繼續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培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消費者方面: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摒棄貪便宜、圖方便。隨大流的不合理的消費習慣,養成進超市、購合格產品、看日期、查包裝的科學消費習慣;要有識別優劣食品的意識,不斷提高鑒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還要放棄好人思想,增強維權意識,積極為有關部門提供線索,并主動協助監管部門的工作。形成人人遠離不潔食品,個個打擊偽劣食品的良好氛圍。
總之,生活在高度社會化的今天,人們要想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有關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的相關食品衛生法規、條例的規范和制約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和了解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品安全,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健康美好,才有利于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及工作重點》 張勇
[2]《談我國食品安全現狀》何文娟
[3]《食品安全法釋義》《刑法修正法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