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教學,是小學基層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和教學方法。然而,它仍然處于不成熟的起步階段,缺乏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成為阻礙小學語文教育的瓶頸問題。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就先簡要分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然后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探析優化策略,從而充分發揮朗讀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優化策略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于課堂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策略亟需改變。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于朗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如今朗讀教學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影響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和分析,成為教育界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中,朗讀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存在框架式的教學模式,課堂學習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而朗讀教學就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飽含深情的朗讀,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能力
傳統應試教育中,學生死記硬背是記憶語文知識的主要方法,但是這不利于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然而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情感投入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有利于文章內容的深刻記憶,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朗讀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段落的內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對于文字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等表達能力。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師的不重視、目標的不明確、指導的不專業、朗讀的形式化這四個方面。
(一)教師的不重視
雖然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實踐的教學工作中,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不少小學語文教師不重視朗讀教學,強行占用朗讀時間,無法為朗讀提供最基本的條件。
(二)目標的不明確
部分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沒有設置明確的朗讀目標,將齊讀、分角色讀等方法堆砌到課堂上,這樣事倍功半的朗讀,只會增加學生學習的盲目性,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
(三)指導的不專業
為了減輕教學的負擔,很多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沒有充分重視專業指導,進行統一的朗讀口頭指導,并沒有進行范讀,讓學生感覺到云里霧里,仍然無法把握文章朗讀的要領,最終亂讀一氣,并沒有發揮朗讀的真正作用。
(四)朗讀的形式化
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上,朗讀形式十分單一,如很多教師喜歡采用齊讀的方式,這樣雖然讓教室的氛圍濃厚起來,但是并沒有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這樣過于形式化的朗讀是十分不合理的,并沒有真正的實效性。
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針對以上出現的各類問題,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要合理的實施優化策略,主要可以從合理安排朗讀實踐、提高朗讀的參與度、有序深入的進行朗讀、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這四個方面出發,最大限度的發揮朗讀教學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朗讀時間
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首先要保障朗讀的時間,不能讓大量課堂講解占據朗讀的時間,如果一味的講解,只能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這樣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應該被提倡。如果教師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就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己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另外,在小學教育階段,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自身閱讀、寫作等表達能力,將會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提高朗讀的參與度
朗讀教學,是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在朗讀的過程中,除了教師范讀,一定要提高學生朗讀的參與度,進行適當有效的朗讀訓練,最大限度的照顧班上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進行朗讀,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興趣,進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朗讀水平。另外,可以開展朗讀討論活動、朗讀比賽等訓練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先建立朗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有序深入的進行朗讀
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盲目的進行朗讀,教師要合理安排朗讀的進度,選擇合適的朗讀方法,進行有序深入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朗讀的作用。首先,理解和朗讀要進行有效的結合,在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把握朗讀的情感和節奏,因此要給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之后才能進行實際的朗讀教學。其次,要結合多媒體進行朗讀教學,如多媒體課件、音響、圖畫等多媒體手段,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帶動學生的朗讀情緒,讓學生更快更深入的感悟文章思想主旨,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朗讀節奏。
(四)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開展一篇新文章的教學,教師要先明確文章的知識點和難點,從而為實際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做準備。把握文章的難點和重點,才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如文章優美的段落或者句子,要讓學生深刻把握其中的情感,進而將其飽含深情的朗讀出來;陌生不熟悉的文字,老師要告知學生正確的讀音;富有哲理性的段落,教師可以進行范讀,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情感。在進行學生朗讀之后,教師要及時作出點評,將優缺點明確的指出來,讓學生接下來朗讀的方向更加明確。
結束語: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研究和分析,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朗讀教學的水平,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盡量克服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從而適應當今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上,還有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要走,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最大限度的發揮朗讀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錢莉.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8)
[2] 何玉梅.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吉林教育.2013(12)
[3] 張小紅.搞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J].基礎教育研究.2013(9)
[4] 臧慧民.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投入[J].中國校外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