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小學一年級學生十分重要。對年齡參差比較低的小學生而言,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設計出適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作業,讓作業教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環節,促進一年級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一年級 數學作業 教學探索
前言
數學歷來便有“百科之父”的稱號,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學會說話的階段就開始對他們進行數學啟蒙教育了。數學學習有利于開發孩子的大腦,培養他們的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從一年級起,數學就已經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因此,對于處于教學啟蒙和興趣培養階段的一年級學生而言,學好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業,歷來是我國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一份好的作業方案對學生的幫助很大,它能監督學生課后學習,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對于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作業環節同樣非常重要。一年級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合理安排課后作業。
1、提前認字,讀懂題意
孩子進入小學教育階段后,學習模式與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的幼兒園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必須要考慮這些低年齡學生的適用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科學合理地給他們安排教學任務。通常情況下,一年級學生在學前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語文識字方面,有的學生在幼兒園教育或者家長的知識啟蒙教育中已經認識了成百上千個字,但有些孩子的啟蒙教學比較薄弱,僅能認識幾個比較簡單的漢子,對于那些漢字比較復雜的題目,學生根本就看不懂它的意思,就更別談將題目做對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幫學生認識數學題中的常用漢字,使學生能夠讀懂題意。為達成這一目的,一方面可以與語文教學展開配合,加快語文老師對學生文字教學的進度;另一方面,數學老師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指導學生讀懂題意,比如說將一年級題目中常見到的“看一看”、“數一數”、“一共有”、“最短”、“最長”等漢字集中起來,在課堂上進行統一教導和辨認,或者做成生詞卡片,在早自習或者午休時間讓學生認讀,使學生盡快掌握和理解這些漢字,讀懂數學題意,順利做題。
2、形式多樣,指導解題
對年齡較小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耐性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但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也是他們的優點,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應當充分考慮他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一方面,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要注重形式的多樣性,與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同,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和自制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師在作業布置的時候基本都以書面作業為主,而學生也已經能夠自覺地、且有能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要給一年級的學生布置作業,就不能向對待高年級同學一樣,全部以比較枯燥的書面作業為主,而要采用寓學于樂的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游戲性的、實踐性的作業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與家長的配合互動中完成作業,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在娛樂中將知識更輕松更深刻的掌握,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在給一年級學生的作業中,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清楚弄懂題意,學會解題方法,由于小學一年級生剛剛接觸數學習題,在接觸作業的時候,很多題型他們都沒有見過,他們沒有系統的數學思維方法解題方法,僅能憑借對數學模糊的認知來進行答題,這樣就違背了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帶領學生用系統的數學思維法去解題,在回家后的作業中,布置相同類型的作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的解題方法,使數學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3、關注細節,培養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開展低年齡學生數學教學的目標。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習中一些細節點的關注程度,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教師對于學習中比較細微的知識點,要進行重點關注,通過課后作業加強學生對這些比較容易忽視的知識點的印象,較少學生在學習中的知識漏洞;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的關注,因為小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鼓勵和獎勵性指導的,在對他們的作業教學中,可以采用獎勵表揚的方式,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一方面,對作業完成情況好,正確率搞得同學,可以課堂上當堂表揚,還能通過獎勵小紅花或者糖果等小禮物的方式鼓勵學生完成作業的激情,對字跡端正工整的作業,可以采用展示表揚等方式,給學生樹立帶頭模范,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時候能有更認真的態度,減少字跡潦草,錯誤率高的情況,此外,還要優化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指導模式;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用認真而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每天的作業,久而久之,讓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得以成型,在今后的學習中,不僅僅是數學學科,其它學科的學習也能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習成績穩定提升。
結語
如何更科學、更合理的給小學生安排家庭作業,是小學教師一直在思考、探究的問題,無論是增強作業的實踐性,還是采用作業分層的方法布置作業,都必須經過實踐才能知道最終效果如何。對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而言,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來布置家庭作業。其最終目的都在于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提高。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加強對教學方法,包括作業教學方法的探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提出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方案,讓家庭作業在數學教學中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讓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模式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封士燕.對小學一年級數學作業的教學探索[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3)
[2]顧曉霞.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黑河教育,2012,(10)
[3]余偉.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評價初探[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2)
[4]劉璐.精心設計課前作業,培養良好預習習慣——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前作業設計與運用研究探微[J].考試周刊,2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