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黃金時期。而小學語文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基礎性課程。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形式多變、層次鮮明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一個可觀、可想、可操作的真實語文學習環境。從而在引導學生學習字詞、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授課內容 授課形式 創新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盧梭曾經說過:“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興趣已很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這確乎是所有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而小學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性課程。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構建高效優質小學語文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取生活氣息濃厚、實用性強、新穎靈活的語文題材來充實教學內容,從而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感受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一)轉變教學模式,營造創新氛圍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動靜結合、寓教于樂、教學一體的教學手法,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去探索、學習新知,從而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逐步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逐步轉變為知識的主動學習者,進而在學習新知、探索語文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語文素養。
無容置疑,輕松、自由、愉快的課堂氛圍是傳達知識的良好途徑,同時,也是開啟學生語文思維的無形鑰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玩耍、游戲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音響、圖像、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入手來調動學生的感覺神經,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重點字詞、知識點和課文內容。
(二)融入新的教學手法,激發學習熱情
巴班斯基曾經說過:我們還把創造認識上爭論情景的方法和組織學習討論的方法列入刺激學習和啟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學生參與科學爭論,不但使他們在有關問題上加深知識,而且不知不覺地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是語文課堂知識的主要接受者,同時,也是學習創新的主體承載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加以指導和規范,從而促使學生在參與語文課堂、建設語文課堂的實踐中一直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進而逐步促進學生由“任務性學習”逐步轉變為“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例如:在講解完某一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課文中的某一問題展開討論,
如在講解“烏鴉撿石子喝水”時,學生可能提出“為什么烏鴉不直接在河里喝水,而非要把石子放在瓶子里然后再喝水?”這時,教師不應簡單粗暴打斷學生的
質疑,而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對書本、對老師、對文章中的問題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并通過書面、演講、辯論等形式表達出來。唯有讓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問,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外,
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抓住課文補白部分,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是針對課文內容進行的思考表達訓練;當班級學生進行課堂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從語速、語調、感情等多方面入手,對該同學進行朗讀評價,從而讓其他同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學習《項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主人公當時的情況,并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主人翁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寓教于樂、教學一體的學習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三)開展多種語文趣味活動,促進創新發展
培根曾經說過:知識本身沒有告訴人怎么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由此可見,形式多樣、層次鮮明、新穎靈活的語文趣味活動,不僅能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同時,也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樹立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途徑。而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模仿積極性高、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密切聯系起來,結合課堂內容開展豐富有趣的語文課外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使得語文課堂在課外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班會時間以及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如: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讀書朗誦比賽等形式,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節奏強、趣味濃厚、游戲性質大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開展即興作文、詞語接龍比賽、課文續寫競賽、布置語文學習角等。通過形式多樣、層次鮮明、新穎靈活的語文趣味活動,來幫助學生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讓學生在游戲、比賽、競爭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構建高效優質小學語文課堂的前提和基礎。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立足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變、形式多樣、層次鮮明的教學手法,有意識的從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思維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可觀、可想、可思的教學環境,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馬瑛.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04).
[2] 齊海紅.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網絡財富》,2010(21).
[3] 徐銳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上,下旬)》,2013(06).
[4] 岳宏宇.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J]. 《中國科技信息》,2011(06).
[5] 王秀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學周刊:C》,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