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但是在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上沒有太大差異,受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學案的設計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意愿,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信任學生,并讓學生參與完成教學活動。本文通過教學案例解析職業高中數學學案的設計原則,是理論與教學的實際應用的成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原則 案例與實踐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知識技能的方法,教學目標的確立,這種三位一體的高中數學課程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更加強調學生的重要性。學案成為教學過程中唯一的的生命線,教學學案設計的好與壞,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成果,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所以學案的設計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關于三基的強化
(一)什么是三基
所謂高中數學的三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基本題型。
(二)三基的強化
強化三基,我們首先就要弄清三基的概念,掌握數學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他們的表示方法,所謂的概念的內涵其實就是指概念的本質,外延就是其所要表達的對象。另外每個數學概念都有其特定的表達符號。
牢固的掌握定理公式以及法則,對于定理我們既能用語言文字敘述,又能直觀正確的用圖或者是數字符號語言準確表達;對定理,公式,法則做到正確的運用,不混淆,不亂用;對某些公式既能正向應用又能逆向應用,對于公式能夠靈活的進行變形【1】。
運算技能的強弱是對算法的熟練程度的反應,學生要有畫圖的習慣,并且能夠掌握圖的畫法,例如如果需要畫輔助線,既要在圖中畫出來,又能用文字表述出來。而且學生還要掌握一些檢驗的手段以及常用的數學方法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最后,強化三基我們還要做到限時訓練,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所有的習題,以及相應的仿真訓練,并且告訴學生要經常性的溫故,也就是做舊的習題,從而達到溫故知新。
二、貫徹三主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基礎性的學科,要使學生能夠學得好,就要使學生對其有興趣,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從而使其主動的積極閱讀相關資料,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重視課堂的引入,讓學生成為主體
1 提出疑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新課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一些疑問,就會引發學生的解疑需求,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角色。
2 直觀演示,探索發現,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興趣。科學研究表明,在認識結構中,直觀形象的強烈性和鮮明性能夠給抽象思維提供更多的感性認識經驗,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所要的教學內容,重視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就會引起學生的更大興趣,也能較好的為新知識的學習創設思維環境。
(二)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原則
1活動性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案里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一些問題,要有豐富的內涵,廣義的背景,開展多樣性,有創意的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能夠用于探索,善于動腦和動手,也可以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 思維的科學,嚴密,完整有助于學生創新,打破學生的慣性思維,讓學生能夠進行逆向思維,異中求同,在同中尋求突破。通過學案的引導,讓學生擁有一個馳騁縱橫的思維世界,克服困難,更快更好的學習高中數學【2】。
三、精講精練
高中課程的演練,能使學生最快速的學到解題方法以及相應的解題思維。下面就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方法求出一些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提出問題:1+2+22+23+......+263=?
計 S=1+2+22+23+......+263,式子中有64項,后項與前項的公比為2,當每一項都乘以2后,中間有62項是對應相等的,可以相互抵消
即 2S=1+2+22+23+......+263+264
兩式相減 S=264-1
由此,對于一般的等比數列前N 項和 Sn=a1+a1q+a1q2+a1qn_1,如果同時乘以公比q,兩端相減,(1-q)Sn=a1-aqn
當q等于1時,Sn=na1
當q不等于1時,Sn=(a1-a1qn)/1-q
說明:錯位相減法,是把一個數列求和問題轉化為等比數列求和問題。
四、發散思維培養
何謂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擴散思維,輻射思維,它是一種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不同方法去觀察,思考,想象,追求多樣化解題的的創造性思維形式。它的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所以在思考問題時注重多種途徑去解決,多方的解題方案,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幾何與代數是統一體,所謂的數形結合,就是根據數與形之間的對應,通過對數與形的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實現形數結合,常與以下內容有關:實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函數與圖像的對應關系;方程與曲線的對應關系;等式或代數式的幾何意義。借助圖形的直觀性,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加強對數形結合的規律性的認識,讓學生在直覺中聯想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地方,并加以利用,從而解決問題【3】。
五、滲透數學方法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用數學自身的方法來觀察驗證事實,用數學獨特的思維方式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每一種文化的精髓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當然數學文化也不會例外,其文化精髓就是數學思維,也就是用數學的思維看待事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此滲透數學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當然,對于任何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我們都要從其思想方法入手,數學方法是人們在應用數學思想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具體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對于數學方法的滲透,我們要做到:提高所有教師的綜合素質,這是一個大前提,更新教育的觀念;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思維活動中揭示數學的思想方法;最關鍵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要改變傳統的以及被動的學習方式,主要的是以升學基礎的改變為切入點,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實踐中領會所學數學知識的意義。
總結
可能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高中數學是一個相對比較難的學科,所以一直在改革,為了使其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學科,在學案的設計在這一改革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從主觀探索數學的奧秘,對知識點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習的氛圍更加的輕松,能夠更好地學習高中數學。
參考文獻:
[1]張志峰.高中數學學案教學的一個案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5).
[2]蘇茂峰.新課改下高中數學學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縱橫,2013(264).
[3]解峰昌,曲靈.培養數學思維,滲透數學文化[J].瓊州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