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原因之一是教學起來單調,枯燥,抽象,遠離生活實際,悶課的結果是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結合生活實際
為阻止悶課現象的出現,就必須讓數學課堂活起來;這也是本篇論文的重點 ——讓數學生活化。圍繞這個主題從三方面進行闡述: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生活化,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提出了在實施“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時應注意的事項,從而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句話,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注重“生活化”數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
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這與老師所創設的學習情景有很大的關系。創設情景應該貼近生活,符合年齡特征,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探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論述“情境創設”:
(一)“生活情景”導入,激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能引起他們對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能進一步激發其求知欲。創設豐富,形象的生活情境,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情景能吸引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經驗開始走向數學世界。例如:在學習“認識立體圖形”時,可創設以下情景來導入:
(二)加強所創設情景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在創設情景的同時,通常會提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在游戲(活動)中去發現,去解決。所創設的問題情景只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上數學課“動物的餐廳”時就可以設計問題情景,這樣的情景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好勝心,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為生動,活潑,有趣的闖關游戲,動物比賽,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發展能力。這樣的問題情景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這樣的情景才有價值。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生活數學,讓數學生活化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新課程也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個人知識出發,讓學生親生經歷將實有趣活動。
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過程。教師要意識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課程資源,并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相融合,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成為一項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
(一)以“生活經驗”相助,引出數學問題。
兒童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又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在引出數學問題時時,,應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解決來構建知識,創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他們在情景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感受到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如:在計費中的數學問題。
例:電信公司最近推出兩種手機業務:(1)無月租,用戶每月繳100元,可以用300元話費,每分鐘通話費按0.6元計算;(2)每月月租費30元,在此基礎上每分鐘通話費按0.2元計算。請你預測一下,如果張叔叔每月話費在400分鐘左右,他選擇哪種話費業務最省錢/
在計算此題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
1.讓學生在課前了解自己父母所用的電話資費,了解自家話費的收費標準。
2.理清本題題意,抓住重點。
3.分別算出兩種資費方式每月會用的錢。
4.進行比較在計算的過程中強調為什么要進行比較,應該怎樣選擇(結合生活實際,怎樣選擇才能使話費更省,更節約錢。)
這樣將數學中的抽象的內容附著在現實的背景中,讓學生去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發展的數學,不僅清除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而且還能更容易的學習數學。
(二)以生活實踐為題材,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新課程標準提出》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供一些與學生聯系密切的生活素材,引導他們主動地發現,體會,理解生活中的數學,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1.應用題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應用題的解答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若能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來編應用題,學生會倍感親切。在進行解答時,便會更加主動,學習起來也就更容易了。比如進行《醫療賠付問題》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情景。
如果張紅同學生病住院,在出院時有這樣一個標準表,你能幫他算算他能夠報銷多少醫療費嗎?
按他所在省份醫療保險條例,大病報銷按分段報銷辦法執行,醫療報銷總費用在5000元以內(含5000元)的按75%比例賠付;總費用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的按80%比例賠付;總費用10000元以上的按85%比例賠付。小張在一次生病住院中共用去醫療費8200元,如果醫院免賠額是500元,小張這次住院實際支付金額是多少元?
根據這一題的解決,先讓學生在課前了解生活中有關醫療賠付的常識再結合實際解決這一題目。在解決本題過后在引導學生將此知識用于生活實際中并且通過
這一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讓數學的學習充分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2.“技能,思維訓練”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這一要求揭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師充分借助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特征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白教室也是一個長方體,然后要學生看清楚教室這個長方體的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方位,最后再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是長方體的特征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子里,也是學生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教學的原則方面來說,“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生活教學”強調了數學教學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從心理學方面來說,當兒童發現知識的個人價值和社會意義時,她們最 想學。所以教師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當培養生活能力,使學生向上長,身心教法學法做法合一。“教,學,做”合一則是: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做是中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從做中學才是真學。
教學來源于生活,最重服務于生活。兩者密切聯系,缺一不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根據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盡可能創設一些與他們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最后再回歸到的生活中去,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教育的本質。
四、在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將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與書本上的知識相融合,需要教師投入足夠的精力;
2.在與生活實際聯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要發生轉變,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
3.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
4.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的意識,并加強實踐操作。
依照當前的形勢看,小學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已成為一種趨勢。他將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亮點”也將成為每個數學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盡管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要想運用自如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和共同研究之下,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使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
參考文獻:
[1]佚名《小學數學課堂走向生活化之路》
[2]李佳霖《數學學習“生活化”》《走進課堂》
[3]王建華《寓教于樂。童趣橫生》《小學教學設計》
[4]姚葉青《數學教學要貼近生活》《小學數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