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更多的強調,自主探究式教學成為小學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方式,它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從而主動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實現其知識的積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實現了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并充分利用情境來生成一些教學中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其思考,促進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并且對于環境等有著探索和求知的欲望,為了更好的實現自主探究式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其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情境。將情境教學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夠給學生創造一種更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將情境與教學有機結合,能夠使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更為自然和順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該種情境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一種體驗性更高的環境下來思考問題,使其求知欲被激發。對于情境的充分利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潛力被激發,從而更加主動的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實現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新課標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來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
探究式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該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及時指導。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明確自己的引導作用,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學生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內容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種師生交流,能夠建立一種更為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尋求教師的幫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自主探究問題,主動思考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
為了更好的實現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目標,要建設一種良好的師生配合模式,通過班級學習小組的形式,使學生間的交流不斷增加,以小組探索學習和討論的方式得出其方法和見解,并實現小組成員在學習上的優勢互補,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及時的指導,對于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給予解題思路等的引導,將學習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更好的解決。
以小組學習等方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相互間的溝通使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提高其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而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對其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的鞏固應用,使得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并提高其數學水平。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種知識貫穿應用的形式,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應用。為了實現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策略,對于課堂學習的知識,教師通過練習題或者作業的形式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和應用,實現一種鞏固的作用。教師在習題的設計上,要結合所學知識的難度及其拓展性,適當提高題目的難度,并且進行一定的結構上的變化,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其將知識進行內化理解。
探究式學習同樣注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鍛煉不是簡單的解題技巧的鍛煉,而是其解決問題全過程中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這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予以綜合應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其數學應用的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以這種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來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探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存在一定的區別,該種教學目標的實現使通過一系列的步驟共同推進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來推動教學向前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對于知識接受的程度及其記憶力發展曲線特點,結合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在講清楚一些數學概念的基礎上,要及時的進行數學知識點的整理和總結,使學生更清楚的掌握課堂數學學習的脈絡,在此基礎上開展其探究式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將,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更多的學生自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其通過自己的思考、動手等來解決數學問題,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教師注重數學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問題中,做到觸類旁通,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整理課堂所學的重點內容,使其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整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邏輯思維能力,使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探究性學習中,也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這種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其課堂表現、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等給予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給自己一個自評,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其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生也可以給教師進行評價,使教師更為清楚的認識其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對其教學方式等進行反思。這種師生間的互評引發雙方的反思,從而使教師的教學及其學生的學習方式等都會有所改變,從而使得探究式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結語
新課標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使學生更好的發揮其主體作用。為了更好的實現探究式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其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為探究教學的開展提供環境保障,增加師生互動并注重知識的總結與回顧,使學生的數學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忠江.論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25)
[2]李中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6)
[3]何穎.探討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2)
[4]李金環.探究性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3)